第63章 武德奏事(1 / 2)

漢世祖 羋黍離 4068 字 2024-05-16

“河中災情,確實早有征兆,官府反應不及,待饑荒生,又按捺不報,意圖控製災民,將災情的影響限製於境內,後因饑民激增,實在無法遮掩,這才報朝廷請援!”

瓊林苑內,已經在此待了快一個月的劉皇帝,聽取著武德使李崇矩的彙報。

“啪”的一聲,劉承祐直接把他裝模作樣著的書摔在桌案:“當地的禦史在做什麼,河東布政使司又在做什麼,如此重大事件,一不見調查,二不見報,他們想乾什麼!武德司在河東的探事又在做什麼,也無察覺?

這安守貞好大的膽子,他以為,昭昭天道之下,能容他欺瞞朝廷?”

原本以為,河中有謊報災情的情況,沒曾想到查到最後是瞞報。同樣是欺瞞朝廷,性質相同,但引起的後果卻要更嚴重,因為饑荒之下,官府如此反應措施,百姓自然受苦頗多,最終使天災釀成**。

劉承祐一番質問,針對麵極廣,幾乎把所有相關具備監察職責的部門都給罵進去了。也可以理解,總有人喜歡跳出來挑戰他的底線,他不是不允許地方有事,憤怒的原因是下邊的官員懈怠,甚至像這般欺瞞他。

麵對盛怒的皇帝,李崇矩自然是告罪,不過表情很平靜,因為他也知道,皇帝不會真的因此事而責罰他。武德司的情報網固然嚴密而龐大,但是天下這麼大,也是不可能麵麵俱到的,他們監察不全抑或顧及不到的地方可多著了。

“死了多少人?”情緒平複下來,劉承祐問道。

“尚不知曉確切數目,不過據報,當地饑民多圖自救,又有地方賢達賑濟鄉梓,因此,雖然開倉的時間晚了些,但餓死的人不多!”李崇矩這樣答道。

“朕一日不食,就饑餓難耐,遲誤賑濟近一月,河中饑民是怎麼熬過來的,可能想象?”劉承祐冷冷道。

看著李崇矩,劉承祐直接吩咐,讓他將武德司調查的關於河中饑荒案件移交政事堂,並喚來一名通事前往傳達諭令,由宰相們論處此事,並責成三法司對此案過程中瀆職怠政的有關人員進行一次清查。

可以想見,這又將是一場政治地震,不隻是性質惡劣,還牽扯到安氏,安家可是大漢的頂級豪門貴胄了,河中知府安守貞乃是襄陽王的安審琦的親侄子。或許考慮到這層關係,也就可以理解,河中府之事為什麼會呈現出這樣的發展狀態,很多人似乎都失去了視覺、聽覺一般。

安守貞這種做法,劉皇帝怎麼都無法理解,欺瞞朝廷,隱匿災情,對他究竟有什麼好處。如果因為災害後果嚴重,怕影響仕途升遷,他又不是那種無根無萍的寒門。

再者,以往的事例表明,麵對災害,如果應對及時,處置得當,使百姓得安,這可是加分項,畢竟危急時刻是最考驗人能力的。

當然,劉皇帝是不可能去揣摩安守貞的心理了,他現在隻看結果。比較理性的是,劉皇帝也沒有聽信武德司的一麵之詞,而是交與有司繼續調查審理此事,但是,朝廷本就在進行調查,如今卻直接由武德司移交詳情,也是對監察部門的一種警告。

另一方麵,河中府可是一個大府了,素來富庶,土產甚多,每年劉皇帝都會嘗一嘗當地鳳棲梨,又有鹽池之利,可謂寶地。

隻是這些年,災害頻發,地震、水災、旱蝗、雨霖,這些常見的災害幾乎都有過。講道理,經過這麼多年這麼多輪的考驗,怎麼都不至於引起像此次這般大的饑荒,由此可見,禍不在天而在人。有這種考慮,也可以想見,對於那些官員的處置,絕對不會留情。

“你方才說,河中百姓自救,如何自救?是山打獵,還是下水摸魚?挖野菜,啃樹皮?”沉吟了一會兒,劉承祐已然徹底恢複了平日裡的沉靜,看著李崇矩,說道:“地方賢達,賑濟鄉梓,總不會是無償的吧?縱然有這樣兼濟的良紳,還能散儘家財?能夠救得了所有饑民?”

麵劉皇帝這一連串的問題,李崇矩有些不知道該如何回答。不過,很快劉承祐就吐露出他真正的關注點:“聽聞每逢災荒,都是地主豪強,趁機兼並土地的良機,百姓為活命,不得不賤賣土地,棲身富戶,河中的情況如何?”

“臣會安排人調查!”李崇矩稟道,對於不了解的事情,他從不妄加發言。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