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末秋初之際,氣候還沒有明顯的變化,劉皇帝在西京又沒能坐住,詔下,大張旗鼓,再度踏上了出巡的旅途。這一次,目標在北,出塞。
在出巡這件事上,宮廷內外,朝野上下,也算是駕輕就熟了,皇帝命下,各項準備,也迅速妥當。出巡規模不是最大的一次,行營不過一萬餘人,除了護駕的宿衛、禁軍之外,其餘隨眾並不算多。
隨駕的公卿大臣中,趙匡胤、李業俱在,原本是要把柴榮也帶上的,隻是他身體又不好了,還是留在西京休養。
至於帶上李業,一方麵是需要帶上個政事堂宰相,以便隨時垂詢與處理一些事務,另外一方麵則是為了給趙普省麻煩,劉皇帝若不在,幾乎可以想見的,政事堂內怕也不會安寧。
後妃之中,隻有高貴妃、折賢妃、郭寧妃以及耶律妃隨駕,符後的身子骨需要安養,劉皇帝也不忍他隨駕折騰,受那勞碌。
諸皇子,年滿八歲的,除了秦公劉煦、晉公劉晞之外,悉數隨駕,其中就包括太子劉暘。說起來,自冊封太子後,這還是劉暘第一次隨劉皇帝出巡,過去劉皇帝不在,都是以他留守鎮京。
帶劉暘的用意也很簡單,劉皇帝並不想使劉暘因為身份,而成為一個坐守太子,久困於京師,出去看看大漢的大好河山,了解政執民情,還是很有必要的。尤其是,對於北疆的情況,更因有深徹的了解。
這一回,劉皇帝沒設監國,卻也不怎麼擔心京城的穩定,宮內有大符,外廷也有趙普、宋琪二人主持,處置國家事務,再加上魏仁溥、劉承勳等重臣、宗室盯著,足以使劉皇帝安心。
禦駕自洛陽出發,渡河北走,經河陽入河東,這條路線還是頭一次,此前曆次出巡都沒走過。
因為遠走,所乘的鑾駕也經過特殊改裝,更加注重的舒適性,減震,預防顛簸。不是在中原行走那般寬大,但同樣是駕六馬。
天氣仍舊炎熱,劉皇帝隻著單衣待在其間,斜靠著一張抱枕,隨意地翻看奏章,這不算是一個好習慣。
與他同乘的,乃是高貴妃,也是薄裙輕紗,隱隱綽綽的,彆看高貴妃年紀大了,但在誘惑人這一方麵,可是經驗豐富,比那些年輕的美人更懂劉皇帝的心。
用“徐娘半老,風韻猶存”來形容如今的高貴妃,是一點問題都沒有的。再加上略微封閉的環境,氣候催生的燥熱,情與欲似乎都在默默醞釀
隻可惜,劉皇帝的注意力,仿佛都在那些奏章上,這讓高貴妃稍顯鬱悶。手上的動作,也體現出心情如何,用力地揮了揮手中的羅扇。
感受道風力的變化,劉皇帝終於抬起了頭,看著高貴妃,美婦人肌膚上出現了少許細汗,散發著女性荷爾蒙的氣息。
劉皇帝道:“累了的話,就彆扇了,沒那麼熱!”
高貴妃言不由衷地道:“打擾到官家閱覽奏章了!”
劉皇帝微微一笑,見狀,高貴妃帶著少許的怨艾:“有什麼要事,讓官家在這行進途中,也無法釋卷?”
“劉晞寫的南遊見聞奏疏,費了心思,內容挺多,一直沒看完。”劉皇帝這麼說:“上邊記載著湖廣諸城的一些情況,提到了江陵、長沙、番禺三城,若不是南麵稍安,敵在北方的,我倒真想去親眼看看”
聽是自己兒子的奏疏,高貴妃麵容間流露出一抹不自然,有點難以自處的意味。是否該讓劉皇帝繼續看呢?
“不看了!”劉皇帝則乾脆地放下了奏疏,身體一扭,小轉了個圈,腦袋直接躺到高貴妃豐腴的大腿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