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去和你母親辭行,再準備準備就上路吧!另外,把楊延昭也帶上!”劉皇帝拍了拍劉昉,不輕不重的力道卻帶著期許與鼓勵。
“是!”
劉昉應命而去,留給劉皇帝父子倆一個挺拔剛強的背影,直到其消失在眼簾,劉皇帝方才對劉暘感慨道:“四郎這柄寶劍,我已經磨了好些年了,過去壓著他,是為打磨,為洗練,以免他鋒芒過露,剛極易折。如今,寶劍也當出匣,讓敵人試試他的鋒芒了!再是鋒利,不見血也難成雄兵,也難以承擔重任!”
“爹,四郎終究年輕,沒有真正經曆過戰事啊!”劉暘聞言,歎了句。
劉皇帝的表情逐漸變得嚴厲,說道:“已然成家,快滿二十歲了,不小了。他比我幸運,從小接受最好的教育,有最優良的條件,還在潘美、楊業等將帥身邊學習過,更有軍中的打磨,如果這樣,仍舊不能有所成就,那就說明,他不堪造就,我此前的寄望也隻是一廂情願”
聽到劉皇帝這番話,劉暘不算挺拔的腰杆頓時一繃,那種讓他趕到沉重的壓迫感又來了。劉皇帝那般喜愛劉昉,要求都是這般嚴格,那他這個太子呢?
大概是感受到了劉暘情緒的波動,劉皇帝不由投以好奇的目光,含笑道:“不過,我相信,劉昉不會讓我失望的!”
“是!眾兄弟中,論知兵,論英勇果敢,當沒有人比得過四郎!”劉暘順著話說。
沉吟了下,劉暘難得地主動問道:“聽您對四郎的安排,是準備對遼國開戰了嗎?”
聞問,劉皇帝沒有直接回答,示意劉暘坐下,麵態平和地問道:“你覺得如何?”
劉暘恭順地道:“兒遵從爹的意誌!”
劉皇帝搖了搖頭,目光中都仿佛透著威懾,道:“你是大漢的儲君,此事涉及到國家戰略,臣民安寧,你當有你自己的想法!倘若是你,值此局麵,會做什麼決策?”
對劉暘而言,這似乎又是一道考題了,讓他不得不嚴肅麵對。在劉皇帝的目光注視下,思忖幾許,劉暘終於開口應道:“戰爭事關生死,不可貿然為之,尤其是漢遼兩大國之間,一旦開戰,必是驚天動地。兒以為,如今遼國局勢未明,還當進一步觀察進展,再做決策!”
聽其意見,劉皇帝臉上沒有露出任何不悅,劉暘能說出這種看法,他也並不意外,畢竟是屬於持重謹慎的。
“你覺得,漢遼之間,能夠永遠和平下去嗎?”劉皇帝這麼問了句。
劉暘沉默了下,搖著頭,說道:“難料!”
劉皇帝卻笑了,單淡然的語氣卻透著股堅決:“隻要我還在,兩國之間,必有一戰,我不會允許塞北有一個統一的穩固的政權存在,有這樣一個敵人在榻邊,豈能睡得安寧!”
聞言,劉暘表情一滯,凝眉許久,方才釋然道:“既然如此,兒無異議!”
“那你覺得,什麼時候是最好的開戰時機?”劉皇帝又問。
劉暘這下沒有經過太多的遲疑,乾脆地回道:“或許就是當下了!”
“遼帝畢竟掌國近二十載,他在位,遼國軍政穩定,貿然開戰,內外齊心,舉國相抗,結果難料。然其遇弑,新主未定,局勢輕易難安,甚至會走向混亂,若兩國之間戰爭不可避免,那麼趁其新舊交替期間,便是大漢北伐的良機!往前十年,往後十年,或許都沒有比這更好的機會了!”
聽劉暘這一番話,劉皇帝終於露出了笑容,朝其認可地點了下頭,而後說道:“很好!”
“我可以坦白地告訴你,在我這裡,北伐的事情已經定下了,從得知耶律璟遇弑的消息開始,就已經下定了北伐的決心,不論接下來遼國的局勢會走向何方,也不管他們誰繼位!”劉皇帝一臉自信慨然道:“我急於回京,就是為了安排北伐事宜!”
“這一點,你心裡要有個數!”劉皇帝近乎告誡劉暘。
“兒明白了!”,找書加書可加qq群8878050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