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軍機房內,劉皇帝讓柴榮坐下,而後自己取過一張短凳,示意石守信:“繼續!”
“是!”應命之後,石守信滿臉的嚴肅,而後繼續講解道:
“漢sp;“漢遼疆界,綿延萬裡,太過漫長,臣等以為,此番北伐,若全麵出擊,想要縱橫萬裡,一舉擊潰消滅遼國,以大漢如今的國力、軍力,也難以竟全功!
因此,臣等建議,如若發兵,不必謀大求全,當有所偏重,不求速戰速決,反而應當發揮大漢在國力、軍力、人力上的優勢,穩紮穩打,逐步破之”
聽其言,韓通忍不住提出異議:“遼國那萬裡草疆,曠野無垠,若依石樞相之言,穩步推進,那出塞之後,要打到何年何月去?倘若遼軍避而不戰,采取拖延戰術,我軍則求戰不得,豈能不空耗國力,且稍有差池,必陷大軍於險地?”
以大漢如今的實力,兩國之間強弱形勢,將帥們心裡也都有個數,也有底氣,正麵對決,大漢不說碾壓遼軍,但絕對能占據優勢。但是,塞外作戰,最值得顧慮的,還是後勤線拉長,糧草轉運不利,以及遼軍避而不戰。
對於韓通的疑問,石守信淡淡一笑,應道:“此番北伐,關鍵並不在出塞作戰!”
看了眼劉皇帝,石守信從容說來:“遼國疆域再廣,但它有幾處必守之地!一上京臨潢府,二東京遼陽府。
上京遠在塞北,山高路遠,不便貿然遠征,但遼陽則不然,那是在遼東、渤海之地的首府,也是遼國數年發展壯大的根基之地,人丁相對充盈,錢糧賦稅大半出於此地,更是我中國故地。
因此,臣等以為,倘若大兵東進,攻取遼東,奪占遼陽,再以此為基,繼續攻略東北之地,對遼國必是重大打擊。
攻其必守之地,則不懼其避戰,對我軍而言,攻城拔寨,也可更加從容”
聽其言,劉皇帝微微一笑,看向柴榮:“對於此略,英公以為如何?”
柴榮聽得認真,思考得也認真,聞問,點了點頭,說道:“想要畢其功於一役,一口吞下遼國,確實太難,攻其必守,是個不錯的戰略!將進攻目標選在遼東,臣認為沒有問題!”
“你們怎麼看?”劉皇帝又瞧向其他人。
都是能征慣戰,有豐富戰場經驗的將帥,高懷德、趙匡胤幾人更是參與過對遼戰事,因此,對於主戰遼東構想,也都表示支持。
宋琪則站出來,指出:“陛下,遼東同樣偏遠,又有關山之隔,且遼國經營已久,根基深厚,倘以堅城頑抗,取之仍舊不易!隋煬帝東征殷鑒在前,還請陛下多作審量!”
雖然宋琪對北伐持保守態度,但經過劉皇帝與他一番坦誠交流後,還是達成了共識。否則,此番軍事會議,都不會讓他參加。
然而,他的想法言辭,仍舊這般患得患失,也實在令劉皇帝著惱。看著他那張嚴肅的麵龐,劉皇帝不由無奈道:“宋琪啊,你這是將朕比作隋煬帝啊!”
“臣失言!請陛下恕罪!”聞言,宋琪臉色一變,也覺話出不妥,剛忙告罪。
“罷了!”劉皇帝擺了擺手,道:“朕知道你一心為國,老成之言,但是,朕不是隋煬帝,也沒有那般好大喜功,不以實際。曆代征伐遼東,有勝有負,但大漢可做充分準備,朕也不會重蹈隋煬帝的覆轍!”
“是!”宋琪埋頭應道。
對於樞密院擬定的北伐攻略,劉皇帝自然是認可的,關鍵就在於,有重點。一舉吞下遼國,橫掃北疆,劉皇帝自當然也想,但是他心裡也清楚,那不現實。
因此,大舉北伐可,全線出擊卻沒有必要,劉皇帝也從不視戰爭為兒戲,漢遼之間要打大仗,劉皇帝也會選擇大漢勝率最高的目標與方式。
滅遼,還得一步一步來,先去其首尾,而遼東就是其腦袋,集中力量,斬其首,再分其屍,從容擊滅之,可要穩妥得多。
經過這麼多年的深入了解,東北地區對遼國有多重要,劉皇帝可清楚得很,那也是其漢化並且保持如今胡漢分治的基礎。
打掉了遼東,就是掘斷其根基,也是如今契丹遼帝國崩塌的開始,劉皇帝對此有著十分清晰的認識。
戰爭,尤其是兩大帝國的全麵戰爭,劉皇帝怎麼可能亂來,目標清晰,主次分明,他可拎得清楚!,找書加書可加qq群8878050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