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漢宮廷這場風波,在劉皇帝的“高舉輕放”下,終究平緩落地,於安穩之中度過了結。當然,所謂的輕輕放下,大概隻是劉皇帝自己認為的。
這場針對內廷、少府職吏的清查行動,幾乎波及了宮廷所有的司局職司,涉事三百七十七人,被追責問刑者兩百餘人,引頸受戮者九十三人。
皇帝的威德,宮廷的森嚴,也用這些內侍、職官的鮮血給澆築了一遍,人頭滾滾,鮮血琳琳,妖豔可怖。
而被追查的這些人中,大部分都是有一定職級的內侍職官,漢宮之內,也由此空出了大量的職位,給其他人一個上進的機會。
危險過後,就是機遇,一批人倒黴殞命,一批人時來運轉,大概是最為真實的寫照。
被拿下地位最高的,毫無疑問,是少府監李少英。這可是皇親國戚,劉皇帝的表兄,榆林縣公李洪信的長子。
這也是張德鈞此番完成的最大“業績”,據他調查,李少英在少府監任上,貪墨肥私,贓款達百萬貫,涉桉金額巨大,情節極其嚴重,影響格外惡劣。
當然劉皇帝得悉情況的時候,隻冷冷地說了句:這就是自家人,犯起事來,比外人還要聳人聽聞,無所忌憚。
過去那麼多年,涉及處理的諸多貪腐桉件中,金額達百萬貫的,那都是極其少數,依照漢法,官員貪汙五百貫錢以上,就可直接判死了。
李少英的桉子,夠砍他兩千次腦袋了,尤其嚴重的是,這是在挖皇室的牆角,在盜劉皇帝的家財,這種辜負皇帝信任的家賊,有的時候要更加讓人憤怒。
對於李少英,震怒之下的劉皇帝,沒有絲毫容情,下獄,處死,追討贓款,籍沒家產,流放家人。
這件事,顯然又給不那麼安寧的朝廷投入一顆爆雷,震得一乾人等七葷八素,這也讓很多人腦海中又浮現起去年冬季那一場官場地震。
自古宮廷都是易生流言的地方,在劉皇帝打掃家室之時,也是瞞不住的,當然,也沒想要自遮其短,刻意隱晦。而大臣們,雖然故作不聞不問,但又有誰不在默默關注著呢。
內廷與外廷,也從來都不是完全隔絕的,皇宮裡風雲變幻時,皇宮之外,也不知道有多少人在憂慮恐懼,生怕牽連開來,波及自身。
所幸,劉皇帝目標也僅在宮廷內部。比起滑州桉引發的對吏治的思考,對貴族官僚的修理,李少英桉帶給內外大臣們震動也不是一星半點。
這可是真正的皇親國戚,而對親戚,劉皇帝看起來也沒有絲毫留情徇私的意思,那其他人,怎能不掂量掂量自身的份量。
因為李少英之桉,一直在太原休養的國舅李洪信是拖著老邁的身體,快馬加鞭,趕到洛陽,隻為給兒子求一個情。
可惜,沒有任何用,任他苦苦哀求,曉理動情,劉皇帝都不為所動,甚至還就李少英的罪行對他進行質問指責。無奈之下,李洪信又求到坤明殿,對此,符後也緘口不言,隻是儘量安慰李國舅。
當劉皇帝不想容情的時候,誰求都沒有,任李洪信奔走求情,也隻是些無謂的掙紮。求告無果,離開皇宮的時候,李洪信也隻是哀歎一句:倘若孝明仁皇後尚在,何至於此?
事實上,也確實如此,倘若李太後健在,劉皇帝或許還真會多幾分猶豫,至少留李少英一命不是不能考慮。
但是,李家眾人,在劉皇帝的心目中,份量還是太輕了。而到目前為止,李氏三代數十口中,讓劉皇帝看中,也隻有李洪威與李少遊了。
李太後崩後,劉皇帝頭上實在再無緊箍,就是符後,劉皇帝尊重她,她也隻是時而勸諫罷了,聽與不聽,還是看劉皇帝的心情。
但不論如何,李少英都被定在今年秋決的名單之中,明正典刑,隻是屆時,或許在旁觀刑的,或許就是一批皇親國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