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是那樣,他作為隨駕地位最高的宰相,首當其責,單單一個進諫不力就能受到攻訐了,即便他已經儘力勸說了。
事實上,這段時間,趙普的日子也並不算好過。國家出了這麼多事,風雨飄搖的,又是水災,又是疫病,規模還都不小,就像犯了天譴,遭了詛咒一般,朝野之間,可是議論紛紛。
哪怕從頭到尾,劉皇帝都一如既往地表現出“人定勝天”的決心與政策指導,毫無保留地支持趙普為首的執政團體進行抗災救民,甚至堪稱嚴厲地打擊了那些指望求神拜佛的消極派。
但事實證明,這人心總是難測的,劉皇帝的強勢能讓朝廷噤聲,卻管不了人家所思所想。而但凡在這種大災大亂之中,總是免不了渾水摸魚的人,牛鬼蛇神也是此起彼伏,通過各種機會,用各種辦法,展現存在感。
先是水災,後是疫災,天災之下,也不乏人禍,國家出了這樣的動蕩,總是有原因的,也總要有人負責。
天人感應這一套不好亂說,不能往皇帝身上扯,也不好往太子身上掛,那很多聰明人的目標,就指向趙普了。
既然不是為君者失德,那必是為政者失道了,而大漢朝廷內部,執政的可就是趙普了。趙普執政,權威是肅立了,很多人都畏懼他,仰其鼻息,追隨者很多,但同樣反對者一樣不少,尤其還有勳貴們。
抗洪之時,有劉皇帝護著,攻擊難起效果。待到洪水退去,疫病又起,那針對趙普的流言可就再度甚囂塵上了。劉皇帝雖然仍舊選擇相信支持趙普,但終究沒有再采取過於粗暴激進的手段了,有些言行,也是可一不可再的。
如此一來,壓力自然就來到趙普這兒了,作為當朝首相,不說一人之下,總是大權在握的,受到那些無謂的指責與攻訐,心裡豈能痛快。
然而,即便如此,還不能展開報複,至少明麵上是這樣的,既不能激化矛盾,影響朝廷內部的和諧,還要配合劉皇帝“廣開言路”的宗旨。
畢竟,上奏是朝臣、禦史們的權力,人家也依著朝廷的製度做事,沒有逾越之處,隻是彈劾的乃是他這個宰相罷了。於不和諧中說和諧,很多情況就是顯得荒誕不經。
同時,為了展現自己宰相的氣度,還得笑吟吟的,不說唾麵自乾,也要心如止水。大概最令其感到心堵的,就是有些人乾脆把彈劾的章程遞到他趙相公的書桉上,那真是比吃了蒼蠅還難受。
君臣兩人聊著天,也談及了此事,劉皇帝甚至漫不經心的,彷佛將這樣的情況當做笑談。趙普是幾度欲言又止,想再進一言,希望劉皇帝能對大臣及言官們的上奏彈劾進行約束,廣開言路也該有限製,至少在趙普看來,不該是任其隨性,風聞言事,是要不得的。
不過,話到嘴邊,又有些說不出口,畢竟如今深受其擾的,正是他趙普。進言容易,但得考慮後果及影響,也容易落人口實,衡量之後,還是決定按捺不發,另做籌謀。
劉皇帝雖然難以看破趙普內心的掙紮,但他那欲言又止表情還是很明顯的,平日裡很少見到的焦慮情緒也感受到了。
想了想,露出一道如春風一般和煦的笑容,安慰道:“趙卿這段時間委屈了,朝廷之中,誰是誇誇其談,誰是勤懇實乾,朕心裡是有數的。
對於近來朝中那些彈劾,朕是看都沒看一眼,當然,朕這邊,收到的對你褒揚讚譽的奏章,同樣不少。
有句話怎麼說的,譽滿天下者必毀滿天下,如今的情況,隻能說明,你趙相公是大漢的有為之臣,你這個宰相,乾得很好,還當保持,不要為朝野那些紛擾所動搖。
當然,有些人,也確實過頭了,風聞言事,小題大做,浪費紙張不說,還影響朝廷風氣,是該有所節製了......”
聽劉皇帝這麼說,哪怕是趙普,也不由心中一安,似有暖流淌過,陛下還是英明的。甚至於,在這一刻,他覺得自己與皇帝達到了那種心心相印的默契。
當然,也就一刹那的感覺罷了,趙普很快平複心情,恭順地道:“陛下聖明!臣感佩不已!除竭忠儘力,臣無以為報!”,找書加書可加qq群8878050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