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4章 不對勁!(1 / 2)

漢世祖 羋黍離 4260 字 2024-05-16

洛陽府自不用提,鄭、許、蔡三州縣也都是中原腹地,人煙稠密,經濟發達,鄉聚村落,有如星羅棋布,集市墟場,也是隨處可見。雖然大漢當前已經滋生了諸多問題,但此時民間的繁榮氣象,也是實實在在的。

不過,對於沿途的繁榮,老皇帝並沒有多少興趣,哪怕行程緩慢,但除了必要的歇息,根本不願意駐足留意。即便停下,也隻是接見各州軍政長官,其他僚屬以及下級官吏都沒資格麵聖,對話也隻是些沒營養的誇誇之談,少有提及政事民生。

當然,老皇帝也是有理由的,去年水害之時,三州也就鄭州受到了影響,但也極其有限,鄭州的水利設施可以說說黃河沿岸最完善與牢固的。

而看許、蔡二州的莊稼長勢,今年該是個豐年,即將開始的夏收收獲會比較可觀。講道理,這樣景狀是值得駐足一看的,至少對沽名釣譽來說是極好的素材。

隻是,如今的老皇帝,對治國尚且懈怠,又哪裡來的心情與精力去做表麵文章。一直到抵達信陽,老皇帝終於走出行營,第一次步入地方城池,泰康宮之落成,申州之力得占三分,就衝這一點,也得表示一番問候。

申州知州還是個宗親,身份還真就不低,徐王劉承贇之第三子劉繼謙。大漢皇室發展至今,粗略得來分,有五脈,其一自是老皇帝這一支主脈,其次為雍王劉承勳一脈,再次為魏王劉承訓基本名存實亡,然後是徐王劉承贇。

餘下為故太原王劉崇一脈,雖然早就被老皇帝下詔解禁,但由於曆史原因,始終處於一種壓抑的狀態,如今劉崇子孫也散布大漢各地,雖有宗親之名,實則已淪為普通政治家族了。

比起慘兮兮的劉崇一脈,徐王劉承贇的待遇則大不相同了,僅從爵位就可知了。雖然他隻是高祖劉知遠長子,雖然他是劉崇所生,過去的幾十年也沒有什麼成就,也沒有做出多少廣為人知的對帝國的貢獻。

但是,劉承贇與老皇帝的關係處得極好,臣忠臣節上把握得極有分寸,始終獲得老皇帝信任,這就是天大的本事。老皇帝連雍王劉承勳、太子劉暘都猜忌,但就從沒猜忌過劉承贇,從不認為他能對自己有什麼害處.

這就可想而知,徐王劉承贇在大漢帝國所處的特殊地位了,很多時候,宗室之長本身就是一個無上殊榮,名望的體現。作為徐王三子,劉繼謙還有個特殊的地方,便是他非劉承贇親生。

這又得翻一翻大漢宗室史的舊賬了,早年皇叔劉信因在許州貪暴恣虐,在老皇帝給高祖扶靈入葬之時,被拿下法辦,責其守陵,與其子活活困死方才解禁。

劉信父子走了,卻留下了一男一女兩孫,憐其孤苦,徐王心生不忍,請示老皇帝之後,將之收於府上,撫養長大,劉繼謙就是那個男童。

如今劉繼謙年方不惑,比起這些年在大漢政壇湧現的諸多政治明星,要顯得低調得多,一切都是按部就班,甚至有來自徐王的刻意壓製,原因就是怕引起老皇帝的猜忌,去翻舊賬。

對老皇帝,徐王一樣也太了解了,說不準某天哪根神經就搭錯了,產生怎樣不正常的心理都很正常。如果劉繼謙提拔太快,吸引了老皇帝的注意,那絕不是什麼好事,反倒是如今這樣,一個四十歲的中州知州,中規中矩

不過,對劉繼謙來說,日子就有些難熬了,既然走了仕途,在政治上自然是富有一定野望與追求的,但是,政治前途上始終蒙著一層陰影,還是種唯心唯上的感覺,可想而知,劉繼謙的心理陰影麵積有多大。

劉繼謙三十出頭,才做到大縣縣令,一任五年,到申州任職,正好三年。也正是在這三年中,讓劉繼謙找到了一個破取局悅老皇帝的辦法,雞公山行宮的修建。

過去兩年半,毫無疑問,劉繼謙整個

第484章不對勁!免費.

心思都用在對行宮建築的支持上,民力、財力任其調動,甚至於,是整個申州士民都被他「綁架」了,不惜代價把行宮工程搞好。

其他州縣,在此事上,或許還有手腳不乾淨的,為行宮貢獻的同時,還順便往自己懷裡摟點。但劉繼謙沒有貪汙的興趣,一心一意地完成上命。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