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雞公山行宮興建過程中,哪家民夫死傷最重,毫無疑問,是作為「地主」的申州。
從行宮修建,到如今禦駕南巡,劉繼謙已經苦苦支撐了兩年半之久了,如今隨著鑾駕抵達,也是到檢驗成果的時候了。
劉繼謙的心裡,自是喜悅與忐忑交雜,但當受到老皇帝將幸信陽,到城中夜宿的通知後,他大感壓力的同時,也鬆了口氣,他早已探明,鑾駕沿途所過城池,就沒有停駐參觀的。今上意下達,申州的特殊豈不是一下子體現出來了。
申州的城牆是修葺過的,整潔地不見絲毫青苔;護城河的水清澈見底,才整個更換不久;道路是整潔的,幾乎一塵不染;巷舍樓棟也是精心裝飾過的,繡帶飄飛,色彩斑斕
一切事物看起來都是那麼地美麗和諧、欣欣向榮,然而,本該最生動活潑的申州士民,卻顯得那麼沒有生氣。
劉繼謙親率申州官民迎拜聖駕,氣氛自然是烘托得熱烈的,提前了解了下劉繼謙,老皇帝果然想起了「皇叔舊事」。
不過,或許是事情過去太久了,又或許是給徐王麵子,再或許是他在行宮修建過程中的功勞表現確實打動了老皇帝。
對於劉繼謙與申州官吏,老皇帝態度很和善,準許劉繼謙騎馬隨侍駕從,以示恩寵。
行營大隊,自然還是駐紮城外,當然,已經有些普通的隨駕大臣開始在申州官吏的引導下,去辦理入住了。申州官府在信陽西南的南灣湖水畔,修建了一片沿湖園林,樓宇屋舍,鱗次櫛比,與周遭的湖光山色融為一體,環境極佳。
那裡的房子,自然是給隨行臣僚們準備的,雞公山行宮,那可是皇家離宮,可不是一般臣子能居住的。當初在避暑山莊的選址上,南灣湖這顆「豫南明珠」也是重要的權衡因素。
一座行宮的落成,絕不隻是山裡那些宮殿建築,除了南灣湖的園林區,還有提供包括軍營、馬場、獵場在內的一係列配套設施。而要把這些完成,僅靠申州三縣之力,顯然是遠遠不足的。
同樣的,如此規模的建築工程,哪怕申州隻承擔其中一部分,對於申州來說,也是一筆沉重的負擔。
過去,申州財稅進項,除了農桑漁牧,便是「過路稅」了。作為中原道州連接兩湖的重要樞紐,每年南來北往的商隊旅人數量是極其可觀,僅是做好迎來送往的服務業,就獲取了不小的利益,自古占據交通便利者,往往大獲其利。
在加上申州本地特產的綠茶毛尖的產業優勢,在過去的幾十年中,除了上繳朝廷與道司的財稅,以及官僚們的「利潤」,申州官民還是積累了一筆客觀的財富。
但是,這些積累,都在泰康宮的工程中消耗一空。在當前這個生產力受限的時代,一切的成果都是底層勞動人民用流血流汗用雙手成就的。
那些光鮮亮麗的奇觀,吞噬的就是黎民百姓的血肉,泰康宮選址在申州,固然是一種榮幸,但更多是一種苦難。至於像老皇帝所預想那般,通過大工,帶動經濟發展,給申州百姓帶去福祉,隻是一種自以為是的、水土不服的假想罷了
進城隊伍的人數並不多,最引人矚目的顯然是那座奢華而威嚴的鑾駕,信陽官民依次立於道路兩側,肉食者挺胸昂頭,黔首伏地垂首,表達著對聖人的歡迎。
老皇帝是縮在鑾駕內部,不肯輕易拋頭露麵,倒也不全是安全方麵的考量,而是他自覺眼前這副形容,實在
第484章不對勁!免費.,找書加書可加qq群8878050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