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緊張而快速的思考過後,樊知古找出了應對辦法,付諸於行動,用行動向朝廷、向老皇帝表明態度。立刻派人聯係都司、按察二司,由樊知古牽頭,率領三衙及江陵府主要官員一起趕到行在,叩頭祈罪。
樊知古認識得很清楚,在這等形勢下,老皇帝已然用這等果斷、迅疾的手段采取了措施,事情的嚴重性不言而喻,根本沒有推諉的餘地,一個端正的態度方才有助於事情的解決。
上百名官僚,其中半數都是荊湖北道的***,都是那些曾經隻流傳於士民口頭上的大人物,手握重權,乃至操控人生死。這是這些高高在上的人上人,當麵對來自更強力的權勢之時,臣服的姿態,與江陵城中那些埋頭勞碌於生計的賤民相比也沒有太大的區彆。
由於「走私案」,荊湖北道高層震動,整個湖北官場抖了三抖,而江陵城則是一片轟然,士民之間,反響熱烈。
流言蜚語本就傳得快,因為大搜捕,本就是揣測亂飛,但是,市井之內沒有緊張,隻有好奇,乃至興奮、鼓舞。
畢竟,抓的不是官兵,就是官僚,並沒有擾民,權貴們出事,不正是喜聞樂見的嗎?而荊湖北道***們舉動,則像風一樣,迅速地傳遍了整個江陵。
因此,等到正午之前,行在外的景象就更熱鬨了,除了跪倒的那一大批湖北官僚,還有聞訊趕來的江陵士民。
士民蜂擁而至,給秩序的維護帶來了不小的挑戰,皇城、武德、大內三方麵不得不加強管控,然而,即便被排開,隻能遠遠觀望,但並不能的熄滅圍觀者們的熱情,相反,更加高漲。
而上位者們,身處這樣喧囂的環境,又被一群屁民以這等異樣的目光看待,多感彆扭。即便到這樣的地步,哪怕就跪在陽光底下,很多人還是一點都放不下官僚的架子,有憂愁的,有憤怒的,有羞愧的,當然還有低下頭閉著眼睛當不存在的。
行在之外,一片喧囂,事實上,就衝著江陵士民對此事如此反應,就可想而知,江陵府這邊的民情究竟如何,至少可以確認一點,不像前日進城時,呈現給老皇帝的那般政通人和。
事情到了這個地步,調子也徹底起了,沒辦法輕鬆降下,江陵的士民們期待著如何收場,湖北的官員職吏們也關切者,而行在前跪著的一乾官僚心情則不斷往下沉,不好收場了。
到此時,一乾人才後知後覺,跟著樊知古到行在前來,這個決定,似乎大為不妥!其心可誅!終究是外來者,怎麼可能真正為他們這些湖北賢良著想.
而一直克製著,又或者說準備著的老皇帝,見時機差不多了,也在午時將至的時候,采取了進一步行動。
並沒有搭理那乾湖北官僚,連一道諭示都沒降下。奉詔出麵的有四個人,劉文渙、劉文濟兩個皇孫,以及王玄真、張彬兩大特務頭子。四個人神情各異,但目光中都流露出類似的情緒,那是一種接受了相同命令的感覺。
緊接著,老皇帝的又一「大手筆」,一批人,大概四十來個,一齊被押上前,雙手捆縛,垂頭喪氣,來不及更換囚服,每個人都還穿著軍裝,觀軍階標識,都是低級軍官,隊什級彆的,顯然是昨日被捕的湖北水師官兵。
這樣的出場方式,吸引了幾乎所有人的目光,不隻是湖北道的官僚們,包括圍觀的江陵士民也都逐漸安靜下來,因為每個人背後,都有一名刀斧手,手裡端著一把明晃晃的斬首刑刀。
在場幾乎所有人,都對接下來可能發生的情況有所預料了,並且很快就得到了驗證。
隨駕禦史張知白緩緩走了出來,身後跟著兩名衛士,每個人手裡都端著一個托盤,上邊放著一排卷製。張知白拿起第一道,環視一圈,滿臉嚴肅地喊了一聲:「製下!」
幾乎所
第504章最後的旅途4免費.
有跪地的官僚,都伏下了身子,在這刹那,就仿佛背後壓了一塊巨石一般。隨著張知白宣讀製令,一塊巨石已經沉到他們心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