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章 北傳(1 / 2)

朱悟淨走入武英殿,又一次見到了永樂大帝。

朱棣批閱著奏折,用朱紅色的筆鋒批注,注意到朱悟淨靠近,方才放下奏折。

“馬哈木雖敗,卻依舊存有餘力。”

朱悟淨沉吟片刻,說道:“辛苦皇爺爺了,若不是孫子不慎墜馬,引出這一係列的禍端,皇爺爺想必還在北平,而不是快馬加鞭回應天府。”

永樂十二年,朱棣親征漠北,六月得勝,班師回朝。

路過北平時,發生了太子迎駕遲緩,詹事府官員下獄之事,皇太孫朱瞻基先到應天府,卻發生了朱悟淨墜馬之事。

因為蝴蝶效應,朱棣沒有在北平受群臣朝賀,而是乾脆地回到應天府。

若是再不來,應天府的局勢就要失控了。

朱棣擺了擺手:“這一戰基本打垮了馬哈木,此後也無力再戰,朕打算扶持草原的一股勢力,以此製衡馬哈木,你覺得如何?”

朱悟淨沉吟片刻,旋即說道:“自從王保保一戰擊敗明軍,大明就徹底失去了收服北方的政治機會。”

“草原最大的問題就是不統一。”

“各股勢力交織,相互之間既有敵對,也有聯合。”

“大明即使想要收服大元故土,也無從下手,不知該與哪一方勢力開戰,也不知該和哪一方勢力談判。”

“皇爺爺是想分化草原的力量,讓他們無法形成統一的力量,以此保衛大明的核心領土。”

聞言,朱棣滿意地點頭,笑道:“你這個小狐狸,我問你自己的想法,你卻把我心裡想的說一遍。”

朱悟淨哈哈一笑,說道:“戰爭是政治的延續,而政治的本質,不過是‘把朋友搞得多多的,把敵人搞得少少的’。”

“你這話雖然是大白話,卻很有道理。”朱棣微微頷首,心中回味這段話,對於朱瞻壑十分滿意。

為何說朱瞻基不懂帝王術,而他的犬子朱祁鎮卻懂帝王術。

從兩人的外交政策就可以看出。

朱祁鎮分化了草原各部力量,而朱瞻基卻導致了瓦剌做大,更是丟失了交趾。

換言之,大明對於草原的戰略,一直是分化各部力量,絕不讓一方做大。

朱悟淨續道:“把朋友搞得多多的,我不及皇爺爺,但是在‘如何把敵人搞得少少的’上,孫子倒是有些淺薄之見。”

“無非是拉攏和斬殺,你還有其他方略?”

朱棣好奇地看向朱悟淨,想要聽聽對方是不是又能說出什麼“仙法”。

朱悟淨笑了。

“國之大事,在祀與戎。”

“想要統一散亂的力量,集合億萬人的力量,隻有兩個辦法。”

“一個是武力,一個是思想。”

“成吉思汗以武力統合胡人,讓今日的草原各部有了統合力量的基礎,就如秦始皇掃清六合,以秦軍統合漢人的力量,讓後人有了大一統的政治基礎。”

“這些都是以武力統合力量的方式。”

“換言之,就是‘戎’。”

“我問皇爺爺,既然可以用‘戎’統一分散的力量,可否用‘祀’統合呢?”

朱悟淨直視朱棣的雙眼,發出了這樣的疑問。

明明說的是減少敵人的辦法,朱悟淨此時所說的卻是統合力量的方法。

在草原統合之前,敵人是複數的。

一旦統合。

敵人就是確實的“一”。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