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高煦有些好奇地問道:“難道說這世間生物還會變成另一種樣子,像是魚兒變成飛鳥,蟲子變成花朵,樹木變作猛獸……這聽著就像是孫猴子的七十二變。”
朱悟淨悠悠道:“生物的進化存在一條脈絡,就像是一棵樹,所有的生命各司其職,鑄造了天體的自然。”
“藻類製造氧氣,動植物消耗氧氣,菌類腐蝕分解動植物……”
“相比起作為萬靈之長的人類,天體上所有的生物必須聯合起來,像是一個巨大的集團,相互競爭,相互淘汰,又相互依存,以此螺旋向上。”
“這就是闡教所說的‘道法自然’。”
“所有的生物都有一個屬於自己的位置,各個物種之間保持著脆弱的生態平衡,隻有作為萬靈之長的人類不在其中。”
朱悟淨看著錢塘江水,語聲帶著一絲無情,似是高高在上的天道,無情地闡述一個可怕的道理。
“自女媧大神創造出人類,人類來到這個世界後,還未進入刀耕火種之前,就滅絕了這片大地上百分之九十的物種。”
“弱肉強食,適者生存。”
“這也是天道的一部分,若是不想被淘汰,就必須變得更加強大。”
於謙皺起眉頭,出聲道:“閣下說的道理雖然新鮮,但是人畢竟不是野獸,是有道德的,怎可用‘弱肉強食,適者生存’之說一杆子打死。”
聽到這話,朱高煦嗤笑道:“書生意氣,說什麼道德,什麼禮義廉恥,你怎麼不和山海關外的蠻夷說?”
朱悟淨:“四方蠻夷唯一可以聽懂的語言隻有利刃和馬蹄。”
“你們說的對。”
於謙微微頷首,沒有反對父子二人的說法,卻依然堅持道:“但也正是因為如此,才要施以教化,而不是單純地用刀斧建造長城,而是要在四夷的心裡建起一座長城,這才該是大明王者之師該有的樣子。”
朱悟淨對此不置可否,而是轉移話題道:“想要闡述大道是一件無比困難的事情,即使是我等闡教也無法保證每一種說法都是正確的,甚至可以說,每一句話都存在被現實推翻的可能。”
“弱肉強食,適者生存。”
“這個理論在我們闡教的學說中,被稱為……”
朱悟淨想了一秒,隨口編了一個名字。
“猶大進化論。”
“該學說認為生物的進化來自於優勝劣汰,整個自然就像是一個篩子,不斷篩選更優秀的物種,同時淘汰劣等的物種。”
“之所以叫這個名字,是因為一個西方的民族。”
“這種學說也被應用在社會層麵,遠在西方地中海的大秦、大食、泰西等地,存在一種叫做‘猶大’的民族。”
“他們認為隻有猶大人是高等種族,其他所有的種族都是劣等的,生來就該是他們的奴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