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到朱悟淨胡謅出的話語。
在場有一前來投奔的書生感歎道:“舊說雲,天河與海通,近世有人居海渚者,年年八月有浮槎,去來不失期。沒想到這天上的星槎竟然落在了大秦國,還因為當地人的香火而生出靈智。”
於謙微微頷首,說道:“賓至星槎落,仙來月宇空。這神仙都是乘坐星槎在天河遨遊,據說漢代張騫追溯河源,就在見到過織女乘坐星槎拜見西王母。”
朱悟淨說的星槎,在場眾人倒是明白,無非是在天河中行駛的船隻。
這個他們熟,甚至在讀書人中,也有將鄭和的船隊稱為星槎的風氣。
日後的儒學家唐順之就曾在詩中說道“天王玉冊頒三殿,漢使星槎下百蠻”。
朱悟淨續道:“太古蠻荒時代,曾有三位天帝,北海天帝儵,中央天帝混沌,和南海天帝忽。”
“這裡的‘海’,並非是我們所熟知的大海,而是天上星海。”
“我們夜晚所見的銀河,也就是天河,也隻是這片無垠星海中的一條支流。”
“在遠古時代,中央天帝混沌製造出一批星槎,這些星槎雖然沒有靈魂,卻可以自己行動,混沌放出這些星槎組成船隊,遨遊星海,希望找到女媧大神創造的人所在的世界。”
“也就是我們所在的九大洲五大洋。”
聽到這話,於謙表情微動……九大洲五大洋,大明和天竺所在中洲,大食和亦力把裡所在的炎洲,還有大秦國和泰西諸國所在的歐洲,這麼廣闊的大地也隻是三個大洲,這世界竟然如此廣闊,還有六個大洲。
坐井觀天,夜郎自大。
於謙忽然覺得這些嘲笑外麵蠻夷狂妄自大的話,完全可以用在大明他們這些讀書人身上。
朱悟淨接著說道:“這些星槎本由‘混沌’各種天河沙數億萬裡遙遠距離操控,但是某一日儵和忽拜訪混沌,渾沌待之甚善。
儵與忽謀報渾沌之德,曰:‘人皆有七竅以視聽食息,此獨無有,嘗試鑿之。’
日鑿一竅,七日而渾沌死。”
“隨著混沌一死,星槎徹底無主,隻是按照混沌最後的命令,在無垠的星海中尋找人類所在的天體。
經曆了無數歲月,這些星槎落到大秦國。
這些星槎雖然是法寶,卻有無數不可思議的神通,可以操控雷霆、改造大地、控製火焰、在深海遨遊……
當時的大秦人將這些星槎視為神靈,並誠心的供奉諸多星槎。”
“吸收了大秦國的香火之後,這些星槎也逐漸生出了靈智,最後甚至化為人形,有了凡人一般的喜怒哀樂,化為有情眾生之一。”
朱悟淨在黑板上寫下一個又一個名字。
“這些大秦的神,便是奧林匹斯神,它們中有一些在航行過程中墜毀,沒有生出靈智,落在大地上的遺骸彙聚成了一座山,當地人稱為‘奧林匹斯山’。
山上有諸多星槎化形之神,這些神在漫長的歲月中忘記了自己曾是星槎的事實,更是忘記了祂們的主人混沌。
隻是模糊的記得,祂們都是自混沌中誕生。
故此,祂們仿照大秦人供奉祂們時敕封的名字,給混沌取名為‘卡俄斯’。”
朱悟淨說到這裡才說起正題。
“我闡教的格物術就是來自須菩提點醒這些星槎所化之精靈時的學問。
當時的星槎諸神不信須菩提所言,稱:‘上天下海、施雲布雨、移山填海,不是區區器物所能辦到。’
須菩提便以格物術製造出無數器物,有操作雷光者,有飛天天穹者,有連通天塹者……林林總總,無數運用格物術的器物出現,徹底證明了星槎之神皆是器物。”
“我們現在要講述的‘力和運動’是彈道學的基礎,它來自於須菩提與星槎之神中馬爾斯(阿瑞斯)的較量……”
而後,朱悟淨開始講述起了經典力學。
隨著朱悟淨的講述,在場的將官隻覺在聽天書,隻是礙於軍紀,還是緊鎖著眉頭,努力的聽下去。
對於這樣的狀況朱悟淨倒是不覺例外,他隻是需要可以計算日後紅衣大炮炮彈落點的人才,也就是合格的炮兵,現在和將官講這些,隻是順手而已。
尤其是要向陶穹科普物理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