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處房舍之中,不少或年輕,或年長的人安靜地坐在裡麵,這是一間臨時的學堂,朱悟淨拿來教導將官和監軍讀書。
上課的人,有時是於謙,有時則是於謙在三茅觀學堂的老師。
此外,於謙還將自己的父親找來,為將官們授課。
主要都是教導將官孟子的義和文天祥的浩然正氣,至於更深的學問,他們又不考科舉,學這些作甚?
這些將官也有不少是會讀書寫字的,自然不服於謙一個連舉人都不是少年郎對他們講什麼“忠君愛國”“浩然正氣”。
好在於謙也很變通,不說自己是教書先生,而是說“我教你們孔孟的仁義,你們教我兵書可好”。
這樣這群將官才算是接受於謙的授課,現在已經基本混熟了。
除此之外,朱悟淨也會授課,不過他主要是教彆人如何向士兵講道理,都是些大白話,都是些“你們吃的糧餉都是老百姓種出來的,你們也是農民,應該知道種地有多辛苦吧”之類的。
今天,朱悟淨走入小學堂。
“世子好。”
小學堂立刻響起整齊劃一的聲音。
“你們辛苦了。”
朱悟淨笑著打招呼。
說實話,他還挺感謝朱高煦的,要不是他帶來的親兵,他也沒辦法這麼快搭出一支軍隊的模子。
這些親兵都對朱高煦忠心耿耿,更是有參與過靖難的老兵,還有漢王府軍戶下的衛兵。
老兵帶新兵,如今也是有模有樣。
也是和這些將士接觸後,朱悟淨才發現朱高煦的優點,他帶兵……確實給的多。
這位漢王的治軍原則就是,隻吃空餉,不吸兵血。
對於手下的將士從不吝嗇錢財,同時嚴禁將官私吞士兵的軍餉,而且每次作戰都身先士卒,帶領手下的士兵打出一場又一場的大勝。
雖然朱高煦這人可以說是集合無數封建軍隊惡習於一身,但也是一個讓手下的士兵願意獻出生命的將軍。
如果說明朝的戚繼光是個“嶽飛”類型的將軍,那麼朱高煦就是“韓世忠”類型的將軍。
“你們也坐下吧。”
朱悟淨招呼陶穹和於謙坐下,同時林一和李禮稍微猶豫,沒有坐下,而是站在了學堂最後麵,仿佛隻是來旁聽的。
朱悟淨上台,在講台上拾起一根粉筆,在黑板上寫下了兩個字“格物”。
這粉筆和黑板都是工匠製作的,粉筆是林一空閒時煉製出來的,雖然形狀有些奇怪,但用來寫字倒是沒問題。
至於黑板,朱悟淨讓人找了一塊木板,在上麵塗上特殊的黑色顏料,方才製成。
朱悟淨指著上麵的兩字說道:“‘格物’兩字出自《禮記·大學》。”
“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後知至。”
“格物意為‘窮究事物的道理’,我闡教的‘格物’隻是術而已,僅僅研究物質最一般的運動規律和基本結構,僅僅是‘術’而已。”
“我今天要講的就是‘格物術’。”
聽到這話,陶穹立刻豎耳恭聽,同時取出紙筆,打算好好記下。
林一眼神閃爍,也想找紙筆記下,但是一想到他身份低微,不僅僅隻是一個工匠,還是被朝廷所不齒的明教教徒,也放棄尋一處坐下的想法。
朱悟淨補充道:“雖然是要講‘格物術’,但你們主要要學的其實是彈道學,也就是一枚炮彈發射後的運動軌跡,以及其落點。”
“我們大明的軍隊,不久之後就要列裝紅衣大炮。”
“這是一個更加先進的火炮,威力更強,精度更準,射程更遠,但是必須結合彈道學的知識,才能射的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