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9章 陷入旋渦的李毅(1 / 2)

《四合院:開局加入萬歲軍》全本免費閱讀

會議的進程果然如李毅預想的一樣,原定的基調陡然改變,把鵬司令主導的糾,變成了批。

李毅一直強忍著沒有發言。

經過連續十幾天的批評,趙剛,丁偉等人,慢慢從最開始的激憤和抱怨,一直強忍到現在的冷靜和默認。

經過李毅每天會議結束後,給他們做的講解和分析,他們現在也明白了,現在上位的做法看似有錯,但如果從其他角度來看,又是當前最好的選擇。

強行糾錯,就會讓背負巨額債務,又麵臨天災的社會,出現從上到下的政治動蕩,民心動蕩,如果不能強行渡過,那麼在北方的施壓下。

我們麵對的隻能妥協,隻能同意他們的條件。

其中的風險太大了。

麵對這種情況,隻能強行壓製主張糾錯的一方,讓社會維持當前局麵,穩住政局,穩住北方。

等災情和債務還完之後,才能再做調整。

事實上也正是這樣,在大風期間,在保留公社的同時,政策上允許老百姓家中,保留一部分自己開墾的自留地,自己種,自己得,還沒有稅。

家裡的人口越多,擁有的自留地就越多,並且鼓勵百姓家庭養殖家禽,豬每戶一頭,雞鴨看自己的能力,這些自家養殖的家禽,非公社所有。

聽起來像是天方夜譚,吃都吃不飽,怎麼養豬?

但這就是事實,那時候養豬並不是吃糧,而是有一種叫豬草的東西,野外長的野草有很多種類都可以作為豬食。

也不用大人去操心,八九歲的孩子每天放學後,都會自覺懂事背著背簍,拿著鐮刀去水草豐盛的地方收割。

回來剁好,摻點糠煮熟,然後就可以投喂,沒有也可以不摻。

這些都是當時孩子們的事情,根本不用大人操心。

在蜀中地區,這種綠植豐盛的地方,養豬的標準還是,家裡有多少個成年人,就要養多少頭豬。

災情和躍進結束後,在喊出了“農業學大寨”這句話,群眾的精神麵貌千百年都沒有過的好,人人都以勞動為榮,懶惰可恥。

八榮八恥的觀念深入人心,塑造了當代人的思想觀和道德觀。

無論男女老幼都要積極參加勞動,哪怕你是學校裡的學生也不例外。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