勞動課也是當時教育的重要課程,中小學生們都要被老師帶著去公社參加勞動,沒人會想著偷空子躲懶。
而且,到了初中都是半軍事化管理,每個星期都有定期的軍事操練,尚武之風比漢唐還要濃烈。
包括後來的知青下鄉,這是後來想乾都不可能乾成的事,沒人有那個威望,社會也再沒了那個實力。
這些東西,在後來雖然被全盤否定,但卻刻在了當代人的骨子裡。
不知道有多少老人,懷念著那個年代,那個崢嶸歲月!
雖然趙剛等人在李毅的講解之下,理解了上位的決策,但糾錯的一方也並沒有錯誤,隻是看問題的角度,和意識形態的不同。
卻要因為不妥協而遭到批判,還是讓他們心裡不舒服,糾結無比。
十六日,在一係列批評之後,矛頭直接指向了
老司令率先發難,上位親自壓陣,絕大多數人都選擇了附和。
聽著會場上一個接一個的聲討,李毅心中非常難受,回想起從北方戰場上開始,司令對他的照顧和信任,他覺得自己很有必要為他說兩句公道話。
哪怕不能為其開脫,能讓大家認同,減輕點處罰也是好的。
李毅默默的舉手站了起來。
因為他的職位緣故,即便他的軍銜不高,座位也非常靠前。
他一站起來,身後的人都將目光投在了他身上。
不過,大家潛意識裡認為李毅是老司令一方,即便與司令關係不錯,也不可能為他發聲。
這時站起來估計也是象征性的批評幾句,他們也能理解,所以並沒有怎麼在意。
然而,老司令卻知道李毅並不是這種想法,他沒有開口阻止,定定的看著李毅。
上位歎了口氣,也沒有開口。
身為當事人的鵬司令卻急了,正要開口。
李毅搶先說道:“我認為,司令的意見雖然有錯,但也是從公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