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四十六章 那個佛像值多少(2 / 2)

張楠渾身不得勁,轉頭看了一眼那個服務生:那夥計還在電梯裡繼續趴著擦.....

“沒救了...”

又是好長一組車隊出發,果然一出孟買北邊的城郊結合部後,車隊車速立刻提了起來,張楠注意了一下前方速度表,至少保持在六七十公裡的時速。

路小、車隊,要不是開車的幾位個個精通特種駕駛,這要跟上領隊車都會有困難---再次佩服印度人的駕駛習慣:膽子牛大!

上午10點20分,經過近兩個小時的一路狂飆,車隊終於抵達位於馬哈拉斯特拉邦境內的阿旃陀石窟。

張楠很久前就想有機會來這裡看看這座享有盛名的石窟:背負文底耶山,麵臨果瓦拉河,洞窟都在半山腰斷崖上。

石窟始鑿於公元前2世紀,直延續到7世紀中葉,近了一眼看過去氣勢恢宏!

這裡地處林區,上百年前就還是原始森林,空氣很好,路邊小溪裡的水看著也很清澈,環境保護不錯。

要是印度都有這個環境,外國人也不會對它的衛生條件談虎色變了。

進入景區步行之後,一路上碰到了幾波外國遊客,還有不少來這旅遊的印度人,不少是整個年級來的學生,反正看著都是有錢人,那些中小學生的衣服都挺漂亮的。

沒人來打擾張楠這夥人:不說自己帶著一幫人高馬大的外國保鏢,這都還有20來號武裝警察陪著呢,一路上的其它遊客都還以為是哪個國家的政要來參觀了。

“阿楠,我看這些浮雕和佛像很值錢。你看那個佛像,值多少?”

“關哥,彆掉錢眼裡好不好。”

“跟你學的。”

“彆看了,這個洞窟是公元前一世紀左右的,小乘佛教的壁畫題材,我們那塊不流行,你搬回去也沒人要。”

張楠在瞎掰。

沒轍,彆說在這,之前就是到個城隍廟張楠都會和關興權說這個牛腿多少錢、那塊花板有沒有收藏價值什麼的。

後者都讓張楠給帶壞了:他現在看的第一反應不是曆史,而是“這個值多少”,等想完了金錢再考慮曆史。

兩人用方言在聊,也就前邊的項偉榮聽懂了:沒理會後邊這兩個活寶!

“唐僧取的是大乘吧?”關興權道。

“玄奘在7世紀初來過這裡,這也是這座石窟最早的記載,這個的是最早起的石窟,小乘的。這裡分為三個時期,前後差了有上千年,大乘風格的那邊……”

好吧,張楠是按照記憶在那閒聊,反正有點出入也沒人會來糾正自己的錯誤,反而會讓人覺得自己博學。

顯擺。

印度文化部為張楠這夥人準備了最好的講解員,不過自個有些事都是連印度講解員都不知道,或者壓根不會說、不想說的。

張楠這次主動化身解說員,不然那位講一口標準英式英語的講解員先生,根本沒法讓妮可和關興權這幾位理解這裡的曆史。

至於阿廖沙他們壓根就沒聽,最多順耳朵飄進幾句。保鏢嘛,總得有點保鏢當我樣子。

為了照顧妮可和珍妮,有些話還用英語再說一次,部分內容就讓陪同份的印度人有些奇怪了。

一開始印度的陪同人員一臉驚奇和不信:他們上千年前的曆史自己根本沒有記錄,很多都失傳了,反而是彆的國家在幫印度記錄悠久的曆史。

英國人研究的印度史,印度人也是這麼學習的:他們要慶幸當初英國人是真的想在這片次大陸常住下去,沒有毀壞這裡的古跡。

不然按照日不落帝國當初的德行,這裡的壁畫、浮雕和佛像,估計都該躺在大英博物館的展廳裡當擺設了。

張楠一會漢語一會英語,一會又是如同密碼式樣的剡縣方言,這都讓印度官員懷疑這位到底是東亞哪個國家的族裔。

眾人一路走,正宗的解說員和張楠這個客串的一起說:一個講旅遊和英國人的研究成果,而張楠是從華夏人的角度去說。

說著說著,那位解說員竟然掏出個筆記本在那記錄:貴賓說的很多內容都是他也不知道的。

玄奘當初的紀錄,如今這些自大的印度人哪會去了解,到了21世紀後信息交流通暢了,印度人才知道原來在一千兩百多年前有位華夏高僧來過這裡,而且紀錄下了當初古印度的曆史、人文和自然環境。

很虛心,不錯,不像大多數印度人那樣“美國、蘇聯是老大,我老三”那樣的自大。

那些壁畫和塑像基本上都保持完整,人為的破壞極少,這得感謝這裡的自然環境,還有當初宗教變革時印度特色。

至少沒有發生大規模的“滅佛”,指的是摧毀一切佛教元素的“滅佛”!

“從公元八世紀開始,因為佛教在印度的逐漸沒落,這裡也就被廢棄了。

一直到千多年後的1819年,有個叫約翰-史密斯的英國駐軍指揮官應海得拉巴藩王國尼紮姆藩王的邀請,到這裡參加打獵。

結果在追蹤老虎時,發現了阿旃陀的30座佛教石窟。當時這些長550米、在斷崖半空中的石窟群已經很久沒有人跡,成了密集的蝙蝠巢...”,找書加書可加qq群952868558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