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人歸(中)(1 / 2)

蠶月,華燈初上,今年的上巳節比往年都要隆重。

武周王朝建朝三百多年,天下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二十年前,第八代武皇慶永帝頒布詔令,大力扶持買賣交易,打破了原本士農工商的階級固化,繼四代武皇英獻帝廢除罪名連坐製,七代武皇安慶帝廢除奴隸買賣製後,又在春秋冊上留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

京城的鋪子如雨後春筍般冒了出來,遍布了長安街的各個角落,夜市空前繁榮,百姓的夜生活日漸豐富。

“蘇硯,快點快點,該出門了。”雲卿早早準備好了花燈,迫不及待想衝出府去。

“公子,還有兩個時辰燈會才開始呢!”蘇硯著急忙慌從後花園跑出來,手裡還提著澆花的水壺。

“我同雲柔妹妹約了先去淩煙閣看皮影戲,還有半個時辰就要到點了。”雲卿著急得不行,一把奪過蘇硯手裡的水壺隨手丟到一旁,拉著他往門外衝。

“我怎麼不知道這事?”蘇硯邊接過侍女遞來的佩劍邊問道。

“你榆木腦袋不記事,我可不是。”雲卿道。

自打省親那日在後院碰上紀雲柔,雲卿便在言談中發現這個堂妹同他有許多相似之處,雖是收養的,但從性格到喜好,說是一家人完全不會有人置喙。隻不過雲柔平日住在宮中,難得有出來的機會。

三月三天氣新,長安水邊多麗人。

上巳節是武周時期的情人節,男男女女紛紛踏歌出遊,互贈禮物,互訴衷腸,京城好不熱鬨。

可對於雲卿來說,什麼節日風俗的都不重要,隻要能出門玩樂便是好事。

遙想童年時,清明祭祖,他與蘇硯偷吃了案台之上的貢品,紀婠惱羞成怒,責罰他一個月不許出房門。

常言道江山易改本性難移。哪怕如今早已過了偷吃貢品的年紀,可貪玩和嘴饞的習性還是被原原本本地保留了下來。

*

雲卿和蘇硯在淩煙閣等有半炷香的時間,雲柔才匆忙趕到,氣喘籲籲地說“母親非要我背完書才放我出宮,今日的文章又格外長,硬是背了兩個時辰才勉強過關。”

“過節還背書呢,姑母這也太嚴厲了點吧。”雲卿一邊同情雲柔一邊暗自慶幸。

“公子,雲柔小姐,戲一會兒就要開始了,我們先去坐吧。”蘇硯見看席間已陸陸續續來了不少人,生怕遲了隻能輪上個後排的位置,影響看戲的雅興。

三人找了個前排的位置,一同入座。

不到一刻的工夫,火燭齊滅,獨留幕布上明晃晃的一片,精彩的皮影戲即將上演。

今日這出皮影戲唱的是荊軻刺秦王,光影綽綽中,故事拉開帷幕。雲卿和雲柔兩人看得目不轉睛,隨著劇情的跌宕起伏,眼中流露出變化不一的情緒。

雖兩人性格都較為活躍,沒有傳統世家子弟的拘謹感,可雲卿畢竟從小受到正統教育,仍保持貴族的公子基本素養,縱是被戲牽著走,也僅僅是翹翹嘴角,皺皺眉毛,攥攥拳頭。

可雲柔就不一樣了,她本出生於平民家庭,父母因意外而亡,兩年前有幸被紀妍收養。

雖已在尚宮局待了一年多,整日被一群女官教導著說話走路的儀態,可仍沒能改掉那一身市井氣息,戲到精彩之處便忍不住鼓掌喝彩,引得眾人側目。

*

到了晚膳時間,雲卿還是點了淩煙閣萬年不變的那一桌菜品,當然這次因為有雲柔在,他特意詢問了口味喜好,添了好幾道。

“雲哥哥,你常來這裡嗎?”雲柔問道。

“出門必來,但母親不常讓我出門,除了過節,一月隻有三次放行機會。”雲卿語氣中暗含著淡淡的憂傷。

“你難過什麼呀,好歹一月還有三次出門的機會,我可是一年都出不了幾次宮的,而且母親不放心我到處跑,每次都讓小叔宮裡的暗衛跟著。”雲柔歎息道,“要是宮裡也有皮影看就好了。”

自古以來,安慰人最好的方式從來都不是說一句“沒事的”,而是讓被安慰者看到那些比他過得更慘的人。

就像貴族看平民,平民看乞丐,或是一個月能出三次門的雲卿看一年隻能出宮寥寥幾次的雲柔,心中的溝壑瞬間就被填上了好幾道。

雲卿同情道“那我日後給小叔寫信的時候,給你也寫封,把我看過的都寫給你。”

“彆了,這樣聽描述卻不能親眼看到,隻能讓我更加心癢癢。”雲柔噘嘴道,“我還是看小叔宮裡的話本解悶好了。”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