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章 臨戰有隙(2 / 2)

汪鋐不願和同僚們多費口舌,戰敗之責,他願意一力承擔。

同僚們沒有經曆過這次戰事,不知道具體情況,汪鋐也不願多和他們說什麼。

親曆戰事的他隻是擔心,若是有朝一日,佛郎機派遣更多船隻,以利炮待之,轟開皇明國門……

直麵先進火器所帶來的衝擊,遠非普通人可以想象的,他心底的懼怕,隻有自己知道。

那他汪鋐今日辭官敗走,他朝就是滅國之罪人。

官可以不做,但必須得先把佛郎機擋在國門之外。

汪鋐自回到廣州府後,一直在思索,如何才是真正的禦敵之法。

佛郎機的大船,他們想要仿製出來,不是一兩年內就能完成的。

木料擇選,匠人的適應程度,船隻下海後是否可以承擔得住遠航。

這些都是問題,需要時間,需要實踐。

可佛郎機所用的火器,是不是可以設法弄到一批,看看能不能讓城內的能工巧匠,仿製出來?

汪鋐很敏銳地把目標放在了火器仿製上。

他不是此道行家,隻是單純想著是否可以一試。

畢竟這是眼下最便捷的取勝之法。

至於彆的,等贏了……或者說下次開戰後獲勝,再來談。

董禎對汪鋐心裡在想的事,倒是知道個大概。

他這次對汪鋐也很是不滿。

董禎是廣東都司都指揮僉事,前些時候,剛剛升任左參將。

他能升任,和汪鋐的走動,不無關係。

這也是董禎願意在這次戰事中,為汪鋐出力的主要原因。

可現在,他這新到手的左參將還沒能捂熱,就已經岌岌可危。

董禎覺得,這次自己必定會因為汪鋐督戰不力,而受到牽連,但眼下也管不了那麼多。

他和汪鋐已經成了一根繩子上的螞蚱。

同時,對於張拯和程昌打算把所有責任,全往汪鋐和自己身上推,意見大得很。

嘴上說得好聽,法不責眾。

真當刀子落下來的時候,恐怕就隻剩下撇清關係了。

這種話,董禎死都不信。

“很熱鬨?在說些什麼,不妨也同老夫講講看。”

楊一清帶著兩籮筐的蔬菜,自門外踏入。

他示意仆童將籮筐放下。

“匆匆趕來,不曾為各位帶些什麼禮物。正好見這菜新鮮水靈,中午就吃這個,如何?”

楊一清的眼睛微微眯起,環視了一圈,將各人臉上神情收入心中。

“各位應當有認得我的。彼時我在朝中,也算是有些名氣。”

楊一清眼風一轉,望向程昌。

“程禦史,彆來無恙?”

程昌初時沒能認出來,再仔細一看,竟然是楊應寧。

“楊閣老,您怎麼來了?”

楊一清擺擺手,“我亦非大學士,閣老之名擔不起。”

頓了頓,又略帶疑惑地問“陛下的旨意——你們還不曾收到?”

堂上幾人,麵麵相覷。

什麼旨意?

陛下又想乾什麼了?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