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章 蜈蚣船(1 / 2)

楊一清沉默了一下,然後把那道聖旨拿出來,交給在場的諸位官員。

“這是陛下給我的旨意。”

程昌整理官袍,先朝聖旨執禮一拜,再雙手接過。

著楊一清,總督福廣兩省軍務,若有戰機不及奏報,酌情便宜行事。

另,福廣二省三司,需全力相助,但有推諉,戰後追責,嚴懲不貸。

落款總督軍務,威武大將軍總兵官,後軍都督府,太師,鎮國公朱壽。

楊一清雙手攏在袖中,兩眼望天。

你說這是大將軍矯詔吧,上麵蓋著正式公文所用的璽印。

你說這是中旨吧,落款是朱壽。

雖然大家都知道,朱壽和天子,根本就是同一人。

但從名義上來說,由戶部發放俸祿的朱壽,是皇明官員,並不能下發旨意。

而天子繞開內閣,所發布的中旨,也冒著極大的被封駁的風險。

這道旨意既然順利地到了楊一清手中,他又來到廣東赴任。

那等這道中旨的封駁討論出結果的時候,八成戰事已經結束了。

隻要打贏,楊一清相信天子有的是辦法,讓六科言官捏著鼻子認下。

打不贏,不僅天子的威嚴蕩然無存,就連他楊一清多年養出來的名望,全都得一同搭進去。

不過楊一清目前還是對戰事抱有樂觀的態度。

因為先前,消息傳入京中,隻是說兩軍於屯門一帶開戰,並未言及輸贏。

是以,楊一清臉上還帶著笑,與堂上眾人凝重又煩躁的模樣,完全不同。

不過在進門的那一刻,楊一清通過自己的觀察,以及街上小販的言語,已經意識到戰事有了新的進展。

這種進展,可能比他想的還要糟糕。

程昌捧著聖旨,表情微妙。

他小心翼翼地向楊一清打探“楊公,這……”

程昌斟酌著用詞,“陛下興許又是玩性大起。不過一時興起之事,當不得真。回頭要是這旨意被六科封駁,楊公怕是要受牽連。”

楊一清在張拯的邀請下,毫不客氣地在上首落座。

“照程禦史的意思,再將這旨意送回京師去?若陛下怪罪,算誰的?”

楊一清抖了抖衣裳下擺,“若程禦史願意擔起責任,我即刻回去丹徒。”

“家中無人照料,我還有些擔心剛買的雞子會不會叫人偷了去。”

程昌當然不會擔這個責任,但也不想就這樣捏著鼻子認下。

突然空降一個所謂的總督福廣軍務,還讓兩省三司協助,怎麼看都不像是單純的統領此戰。

而是有點從三司手裡分權的意思。

程昌心裡開始急起來,想要趕緊脫身,回去寫一封奏書。

他如今名為廣東巡按,實為禦史,是有規諫皇帝,左右言路,彈劾糾察百司、百官之權的。

上書進諫,是程昌在京師就做慣了的事,現在連腹稿都已經打好了。

先以大將軍朱壽僭越為由,要求天子罷免“此人”所有官職,一擼到底,貶為庶人。

接著勸諫天子莫使權柄旁落,不該私下授官,兒戲軍政之事。

然後再呼籲所有同僚,針對此事進言天子。

程昌還打算多寫幾封信,寄給京中同僚,到時候讓他們一同上書,彼此互相在對方的上書中簽名,增加威懾力。

雖然天子不怎麼把他們的進諫當回事。

可必須得讓天下學子,看到他們這些言官的風骨!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