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6章 瑪麗娜人性實驗(1 / 2)

1974年有個南斯拉夫行為藝術家瑪麗娜阿布拉莫維奇在意大利那不勒斯進行了藝術表演,她在展示大廳麵向觀眾,跟前有一個桌子,上麵放著七十多種道具,從口紅、畫筆、鮮花這些代表善意的到子彈、刀子、鞭子這些危險而惡意的。

實驗時她會對自己進行全身麻醉,觀眾們可以隨意擺弄她,不用擔心遭到法律責罰,於是觀眾漸漸上來嘗試。

一開始有人將鮮花放在她懷裡,讓她抱著,後來有人開始用畫筆在她的身上作畫,漸漸地有人開始用刀子劃破她的衣服、甚至有人將她的衣服扒光,用刀片劃破她的手臂,就在道具都快被用完之後,有一個男人,他舉起了裝有子彈的手槍,讓她對準了瑪麗娜的頭部,這時候一直沒有任何反應的瑪麗娜流下了眼淚,那個臉上帶著笑意的男人這才反應過來,圍觀的群眾站出來製止了那個男人。

5個小時時間,在沒有法律和正確指引的情況下,人類的行為就可以從送鮮花變成送子彈,人性崩塌的速度比人自以為想象地還要快。

在經曆了這次實驗後瑪麗娜得出了一個結論:一旦你把決定權交給公眾,就離喪命不遠了。

自由選擇自己的行為而不用承擔責任,即所謂的絕對自由時,人性往往朝著心理陰暗的那麵擴散。

人類社會之所以產生宗教、領袖、法律、道德觀都是讓人向著好的那一麵特質考慮,也就是說中國古代所認為的人性本惡論經過實驗論證是成立的。

人之初性本善是一個美好的夢,孔子在春秋時期到處宣講自己的學說,其中最出名的就是恢複堯舜禹時期的禪讓,那其實是個善意的謊言。

韓非子在書中是這麼記述禪讓的:舜逼堯,禹逼舜,湯放桀,武王伐紂,此四王者,人臣弑其君者也,而天下譽之。

根據近代中國曆史學者自己研究《竹書紀年》的發現,昔堯德衰,為舜所囚也,舜囚偃塞丹朱,使不與父相見。

意思就是說在堯舜“禪讓”背後有一段血腥的權力爭奪戰,舜在囚禁了堯之後甚至不讓堯的兒子與他相見,堯感覺舜有德賢而禪讓帝位的事根本不曾發生。

這些故事是不存在於任何普通中學的教科書中的,需要課外去讀。

權力要靠爭奪,那些中國闊少和漢獻帝一樣,將自己的父母辛苦打下的“江山”拱手讓人,他們的父母不在身邊,又沒有有效的約束,自控力又不強,周圍又有那麼多包含歹心的人慫恿他們花錢的人,沒有正確的指引他們就會將錢往黑暗邪惡的方向用。

買了超跑就要追求速度與激情,他們大半夜在偏僻路段飆車,白天哪有精神上課。更重要的是他們影響了當地居民,他們開車速度太快了,一個不小心就會撞死路人,這一點和唐朝長安、洛陽城內鬨事縱馬的王孫公子沒有任何區彆。

武周時期女王當政,她對自己的子侄非常縱容,周禮之中有贖刑這種始於上古的法律,既可以用錢來贖罪,這條法律沿用了五千年,一直沿用到清朝,由於當時酷吏當道,這些皇親國戚是不會遭到任何懲罰的,最多賠點錢。

失去人心之後武周倒台也特彆快,並且沒有任何一個人想要恢複它,武則天差點連和高宗皇帝合葬的資格都沒有。

西方的人身傷害賠償製度有個“失去快樂賠償費”,不隻是當事人,他的家屬也可以賠,塞德裡克迪戈利死後阿莫斯迪戈利就獲得了一筆巨額賠償。

國內父母的權力可沒有到英國法庭,賠錢賠到傾家蕩產很容易,英國和很多亞洲國家沒有引渡。

有個很出名的飲料公司公子在泰國犯了殺人案跑到了倫敦來避難,他在英國就必須遵紀守法,否則他被引渡回國就沒辦法繼續過現在的生活了。

亞裔時常要被當地人問一個問題,你從哪裡來?

東方和西方文明存在巨大的鴻溝,文化價值觀都完全不一樣。

要是西方發現自己的孩子有超人之處,被人說是個“巫師”,不但不會感覺高興,反而很擔憂;東方的父母生怕自己孩子的天賦被扼殺了,砸鍋賣鐵都要供孩子出人頭地。

完全不一樣的兩種人就像陰陽,獨立、對立又互相吸引。禮儀之邦的禮儀隻對朋友,對於冒犯自己的問題,有人用漢語拚音回答,g-u-n “滾”,如果對方契而不舍就打回去,功夫也是一種中國文化。

倫敦華埠就是這個風格,出門在外靠朋友,街坊之間很團結,同樣也很信服領袖的話。

華商會長和洪門不是一路人,他是守法公民,洪門讓蘇格蘭場的警察“滾”了,他們不會真的“滾”,中國城總共也不是很大,抽調警力將現場圍起來,限製行人通行還是能做到的,至於有沒有哪個政要敢進去,就看他想不想要華人的選票和資金支持。

早期來英國的華人非常勤奮,他們是吃過苦,知道如今的生活來之不易的,尤其是老一輩,他們還念著自己的祖國,“家裡”要是來個人高興地不得了,在國外的炎黃子孫總想著落葉歸根,利物浦的華人就是這樣的。

對付他們不能找馬由韁,一大清早波莫娜照著張濤給的名片地址,找到了他的工作室。

這裡位於泰晤士河南岸,靠著英國皇家植物園邱園,園內有很多有曆史價值的古老建築,其中有一座就是中國式的塔,從這個小院紅漆門外就能看到。

長輩、前輩的觀點雖然守舊,卻不總是錯的,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漢服不一定完全要按照古代的樣式穿,古代的生活和現代不一樣,旗袍也是改良之後才從以前清宮裡的那種布口袋一樣的款式變過來的。

當波莫娜按過門鈴,沒多久門就開了,一個穿著改良漢服的少女站在門內,正是她上次在大英博物館看到的那個少女。

在家裡她依舊帶著禁步,波莫娜覺得那個東西現在看著有點礙眼了。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