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他也是一個可憐人,他相信媽咪不是巫師,如果她是巫師就不會死了,多麼幼稚的想法。
即便是怪物的身體裡也有一個純真的少年,那個孩子能激發女人的母愛,這樣一來“理性的動物”就能變成一個人了。
她喜歡第三個結局不是因為它很殘酷,而是因為它很真實,第一個結局雖然瑰麗多彩卻是假的。
聽太多美妙的甜言蜜語無益於健康,消費主義萌芽是因為黑死病帶來的那種末日臨近的恐懼感產生的,揮霍浪費是非理性的,重新恢複理性消費才能避免掉進各種陷阱裡,人也不會把智慧用再如何騙取彆人的錢財,而是用在正途上。
現在的美國就被消費主義給徹底洗腦了,資本主義是克製、節儉、勤勞,生活中要量入為出,亂花六英鎊就是失去支配一百英鎊的權力,這種新教禁欲主義束縛著奢侈品消費,消費主義則是將個體價值與他消費的水平進行衡量,消費的目的不是為了實際需求的滿足,而是為了不斷追求被製造出來、被刺激起來的欲望。
欲望是沒有止境的,得到了還想要更多,就像隻永遠都吃不飽的怪物,為了食物可以什麼都做,美利堅式的消費主義灌輸給美國人的是個人成功隻有通過金錢上的成功來實現,財富是通過購買商品體現的,正是這個欲望的驅使,才有了一個男孩的父親誣告邁克爾傑克遜猥褻他兒子的醜聞。
消費主義的蔓延讓整個地球的人都在購買,隻有每個人都非理性地瘋狂購買,資本才會獲得更多利潤,透支得來的繁榮遲早會出問題。
邁克爾傑克遜修建夢幻莊園是為了讓大家一起獲得快樂,但“大人”理解的快樂和他理解的不一樣,他代表的是一場美國式悲劇。他通過音樂來製造人們對他非理性的狂熱崇拜,也因為非理性的消費主義而最終身敗名裂,他一生都要背負著彆人異樣的眼光,也許隻有死亡人們才會相信他。
她低頭,吻了一下他的嘴唇,就像蜻蜓點水,或者是媽媽給孩子的晚安吻,西弗勒斯被嚇了一跳。
“你還在做惡夢嗎?”
“有時候會。”他有些脆弱得說“我不想殺人,但他們逼著我必須動手。”
“他們是誰?食死徒?還是阿不思?”
“都有,我的靈魂已經不再純潔了。”
她將他手裡的書收了起來,她覺得艾琳一定沒有跟他說過睡前故事。
“我來告訴你一個故事,這個故事裡隻有冒險和奇幻,剛才那個以遊泳池的名字命名的少年和他的親人遇到了船難,最後他和一隻孟加拉虎在一艘救生船上,其他人都遇難了,如果他不想辦法獲取足夠的食物,孟加拉虎就會把派給吃了,所以他必須努力勤奮地工作,讓大家都活下去……”
是的,她說謊了,不過沒必要在他滿是噩夢的腦子裡再加一個噩夢了。
幸存者的心已經觸及了突破了那條界限,來到人性的黑暗麵,變得殘忍地不像人類,他聽從了善意和神性的指引重新變回了人,沒必要再去找那隻消失在森林裡的老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