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2章 “開關”(1 / 2)

老子認為“我無為,而民自化;我好靜,而民自正;我無事,而民自富;我無欲,而民自樸”。

“無為而治”並不是什麼也不做,而是不過多地乾預、充分發揮普通人的創造力。

除了最優秀的那幾個,赫夫帕夫其他人波莫娜用的是就是“無為而治”的辦法。

在納什均衡中,策略組合是一個集合,該集合包括每個參與人的一個自已選的策略。

最佳對策就是說每個參與者都選擇了最佳對策,比如男生們後退一步,不去邀約最漂亮的女孩兒,轉而去約比最漂亮的女孩差一點的女孩,這樣每個人都有舞伴了。

然而現實是男生們為了芙蓉發了瘋,連原本的校花佩蒂爾雙胞胎姐妹都沒人去約了。

有的時候人是不會選最優策略的,男孩子們會想,你不邀請芙蓉,我去邀請萬一她同意了呢?

絕大多數人迷戀小概率事件,想試一試自己的“運氣”,羅恩就在走廊上大聲邀請了芙蓉。

但是他甚至不聽芙蓉的回答就落荒而逃了。

所謂的嚴格優勢策略是指不論對方采取什麼策略,采取的這個策略總比采取其他任何策略都好的策略,嚴格劣勢策略是指的不是嚴格優勢策略以外的其他策略。

對羅恩來說,邀請赫敏是他的嚴格優勢策略,他隻要不說“你是個女孩”基本都會成功。佩蒂爾雙胞胎和芙蓉都是羅恩的嚴格劣勢策略。

當赫敏被羅恩氣死,答應了維克多克魯姆的邀請後,佩蒂爾雙胞胎就成了他和哈利的嚴格優勢選擇了。但那對“夢幻組合”沒有察覺到,要佩蒂爾雙胞胎總在他們的麵前晃才注意到。

女孩的心很難懂也容易懂,她們倆本來是最漂亮的,結果來了個芙蓉壓住了她們的風頭。哈利是所有女孩都想邀約的,不過維克多來了之後,女孩子們都圍著他轉了,隻是誰都沒有去爭他們倆。女生相對男生比較被動,更願意被人約而不是主動約人,在其他人陸續被人約走後,大多數人就不再繼續堅持要被哈利和維克多約的事了,隻有佩蒂爾雙胞胎還在堅持。她們心裡憋著一口氣,無論如何也要把芙蓉的風頭壓過去。至於其他人的注意力則被塞德裡克和張秋給吸引走了。

塞德裡克也是學校王子,至少他比約自己的“普通人”要好很多,於是張秋的禮袍被人藏了起來。

這種策略也不是嚴格優勢策略,但嫉妒心讓人乾出非理性的選擇。

人群有一種跟風的現象,就是好的情況出現的時候大家的態度都會趨向於好的情況,壞的情況出現的時候大家的態度都會趨向於壞的情況。

20世紀30年代銀行擠兌的事經常發生,但是不是每家銀行都倒閉了,因為有明智的銀行經理站出來指揮大家,隻取出生活必須的一小部分錢;最後銀行擠兌時間過去之後,大家發現銀行沒有倒閉,於是又把錢存了進去。

彆的人都被約走了,自己不想被剩下,於是就答應了,這時忽然發現除了哈利和維克多,還有塞德裡克也是個很好的選擇。

這時候後悔已經來不及了,除非女孩拒絕已經約了他的男孩,再去追逐塞德裡克。

然而她不確定自己能不能擠掉張秋,又不想自己被剩下,於是背著自己的舞伴,找下一個更優秀的舞伴,所謂“騎驢找馬”的“出軌”事件就發生了。

這種情況波莫娜禁止在赫夫帕夫學院發生,如果被她逮住,或者有人來告狀,查實後聖誕晚會也不要去了,不管那個女孩準備了多好看的裙子和舞鞋,自己一個人在寢室裡關禁閉吧。

幸好沒有哪個赫夫帕夫這麼做,至於女孩們追著維克多跑的事她懶得去管,那頭“野獸”還沒有優秀到讓波莫娜升起追逐的興趣,她那時忙著“處理”西弗勒斯還有魔法部的人布置舞會會場,根本沒有那麼多時間管束那些學生。

納什均衡是可以通過說服來改變參與者的選擇的。

而囚徒困境是不能通過說服改變參與者的選擇的。因為沒有一個人會傻到選擇劣勢策略。

警察逮捕了a、b兩名嫌疑犯,警察向兩人提供了相同的選擇:若一人認罪並作證檢舉對方,而對方保持沉默,此人立即獲釋,不主動認罪的另一方將判監20年;若二人都保持沉默,則二人都判監1年;若二人都互相檢舉對方,則二人都判監5年。

從雙方共同利益角度來看,兩人均保持沉默是最好的選擇。但兩人提前不能互相交流,並不能保證對方不會檢舉自己,這就陷入了囚徒困境。從單方麵自身利益出發,在對方保持沉默的情形下,選擇檢舉對方能使自己的刑期從1年減為0年;在對方檢舉自己的情形下,選擇檢舉對方也能使自己的刑期從20年減為5年。所以無論在哪種情況下,檢舉對方都能使自己的利益最大化的優勢策略。這就導致了“囚徒困境”唯一可能達到的均衡,就是雙方都選擇檢舉對方,結果是二人都被判監5年。

很多人其實陷入囚徒困境而不自知,一般說來當人對自己缺乏信心時,當形勢不很明朗時,當不確定性占上風時,人最有可能接受並參照彆人的行為。

比如街上有一個人看天空,路過的人有人會覺得有毛病,也有人會好奇他在乾什麼,於是也停下來一起抬頭看,等街上有五六個人這麼抬頭看的時候,抬頭看天的人就會越來越多,最終甚至整條街的人都在抬頭看天了。

這種效應叫多元無知效應,在陌生人之間表現的最為顯著,多出現於城市。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