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6章 賢者之鄉(1 / 2)

中世紀的時候有各種各樣的騙局,在醫療落後的年代人類麵對瘟疫時總會恐慌到失去理智,那個時候不論是什麼“特效藥”,隻要“據說有效”人們就會去嘗試。

因此在街上經常有賣“藥”的商人,苦艾酒、鴿子糞、奎寧和丁香,任何東西都可以成為擅長吹噓的商人們口中的靈丹妙藥。

讀書不一定讓人掙大錢,但一定可以讓人遠離騙局。

科學可以幫助人認識自然,不至於鬨出看一眼耶穌的聖物就能懷孕的事來。

同時也能讓人明白事理,黑死病導致歐洲2500萬人死亡,在那場大災難中雖然從倫敦開始擴散,但英國北部卻安然無恙的沒怎麼被肆虐。這一切與英國中部德比郡山穀中的亞姆村密切相關。

亞姆村很小,居民們主要是開采鉛礦的礦工,由於鉛礦的儲量足夠供應南北所需,英格蘭政府就把連接南北的交通補給點設在了亞姆村,成為英國南北商人的必經之路,村民們也得以受惠過上優越的生活。

然而原本富足安寧的生活被不速之客打破:一名從倫敦出發的布料商人把瘟疫帶到了亞姆村,與布料商人接觸最多的裁縫一家四口,兩天後發燒昏迷、皮膚潰爛死亡。隨著醫生及探望者的離開,村民們也出現了高燒症狀。

此時從幾百公裡外的倫敦才傳來黑死病的消息,為了躲避瘟疫,村民們決定往北撤離。

第一個提出反對的是牧師威廉,他把村民們召集在教堂裡商議:如果往北撤離,肯定會把瘟疫帶到北方;如果留在村裡,或許可以阻止瘟疫波及剩下的大半個英國。

經過簡單的討論,村民們做出了最痛苦的選擇:留下來,阻止瘟疫通過亞姆村蔓延至北方。

走的話未必能活,誰也不知道自己有沒有感染瘟疫;不走的話就會死,哪怕沒感染的人也很容易被感染。但我們願意試試,因為善良需要傳遞下去,後人們要記住善良。

這段話被刻在亞姆村中央空地的紀念碑上,這段曆史也被寫入1950版的英國教科書中。

通過決議,寧死不走的村民們先把通往北方的道路封鎖,留下幾個身強力壯的男子在路邊阻止行人,其餘人將自己關在有水井的籠子或圍牆裡,確認感染者再將其移送到酒窖和地下室中,未感染或確認痊愈的人才能離開。

遺憾的是,進入酒窖和地下室的所有人都沒能活著出來,隨著時間的推移,越來越多的村民被確認染上黑死病,村子裡也出現了越來越多的墓碑,到最後幾乎整個村子都是。之所以隻有墓碑,是因為被感染的屍體隻能集中深埋,留下墓碑是為了寫幾句話告誡活下去的人。

比如礦工萊德寫給女兒的是:“親愛的孩子,你見證了父母與村民們的偉大”;醫生寫給回娘家的妻子:“原諒我不能給你更多的愛,因為他們需要我”。

亞姆村民的無私與勇敢,很快就感動了方圓百裡的居民。為了表達謝意,附近居民約定輪流送來食物與藥品。留守村民怕瘟疫傳染給這些趕來幫助的人,隻同意把物資放在村口圍牆上,也就是如今豎立路牌的地方,曾經兩米高的圍牆,早已倒塌隻剩半米牆根。

村民們自願隔離400天後,瘟疫才隨著感染者的死去而消失,德比郡政府隨後派人前來確認。據說連續十天的報紙都以“賢者之鄉”為頭版,內容是“全村隻剩下70個人活著,其中33個是16歲以下的孩子,剩下的都是這些孩子的母親和監護人”。

這33個孩子被單獨分彆留在教堂的各個角落,除了牧師每天送一次食物外,任何人都不能接近,也不允許孩子們相互有肢體接觸。對親人的思念和長期的精神壓抑,讓這些孩子或多或少都患上精神疾病,其中一部分在鬱鬱寡歡中死去或因為抑鬱而自殺。

十年後英國國王查理二世偶然聽到一名仆女談起父母的事跡,被感動得當場落淚,隨即要求全國周知,並特赦亞姆村後代世襲免稅。至此亞姆村的事跡才廣為人知,在後續無數詩人畫家的藝術作品中,亞姆村民一直被冠以“賢者善人”的代表。

而這些村民的後人也一直在貫徹祖先的勸誡,不僅拒絕了國王的補償,連幾百年後的德比郡政府,無數次送錢送地都不要。

波莫娜並不是很喜歡住在倫敦的豪華公寓,現在戈德裡克山穀也成了“人儘皆知”的“隱居地”,她想找想亞姆村這樣的地方隱居。

12世紀時瘧疾和水痘也曾經肆虐斯廷奇庫姆,波特家族的奠基人斯廷奇庫姆的林弗雷德就生活在這裡。他的麻瓜鄰居們與他關係很好,經常來找他醫治各種疾病。

完整吞下火灰蛇蛋可以用來治療瘧疾,除此之外,也存在專門治療瘧疾的魔藥,但這種魔藥一旦釀造不當,就可能是致命的。15世紀初,昆迪亞·邁克奎迪就因為服用了沒有正確製作的瘧疾藥而很快喪命,相較而言還是中國的青蒿更管用。

波莫娜不指望西弗勒斯會成為那樣無私幫助彆人的“賢者”,至少能保持善意,昨晚上西弗勒斯問她,什麼是正確的,什麼是錯誤的。連阿不思也不能確定總是對的,她更難界定了,但有一點她確定,那就是亞姆村的村民和斯廷奇庫姆做的沒有錯,那位領頭號召大家留在亞姆村的牧師威廉最後也死在了瘟疫裡,他的墓誌銘上寫的是:“希望你們把善良傳遞下去”。

人性本惡,需要善意的指引,麵對死亡很多人都會選擇逃跑,亞姆村的村民走的話未必能活,誰也不知道自己有沒有感染瘟疫;不走的話就會死,哪怕沒感染的人也很容易被感染。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