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六章 恐怖(1 / 2)

邦邦!

低音聲部低音提琴以及大提琴那低沉的旋律在陳秋的指引下,無比沉重地響起。

陳秋的視線轉移,手中的指揮棒轉向邊上的秦弦,視線與他相接。

秦弦以及小提琴聲部的眾人立刻會意。

邦邦!

一股同樣低沉的回應,從小提琴那邊傳遞向低音聲部。

低音聲部做底,將旋律給緩緩往上托起。

一股如同黑色巨塔一般的粗壯和弦,在小提琴以及低音聲部弦樂之中回蕩。

陰暗的絕望在如同天空中飄蕩的幽靈,在眾人的心頭籠罩。

然後緩緩沉入心中,隱藏在黑暗之下,消散不見。

陳秋手中的指揮棒輕顫,他的手掌也在緩緩下壓,讓眾人的音樂儘可能往下沉澱。

樂團內所有人的視線都聚集在陳秋的手掌之上,跟隨著陳秋的指引,一同演奏。

在這逐漸低沉的音樂之下,陳秋的視線早就已經提前看向中提琴的位置。

他的手掌依舊在指引著弦樂部分眾人的詮釋,但是指揮棒卻已經提前指引向中提琴,給出他們所要演奏旋律的情緒。

在中提琴即將開始演奏之時,他卻又將自己的指揮棒指引向低音旋律聲部。

他將安撫完小提琴的手伸出,將兩者抓住。

低音聲部以及中提琴組瞬間明悟陳秋的意圖。

他們作為樂團裡幾乎看不見的部分,將自己的音色和低音聲部融合。

一股略帶悲涼的氣質,從兩者之中奔湧而出。

這股情緒並不僅僅隻是在樂團的團員之中回蕩,他更多的則是如同一個幽靈一般,出現在音樂廳的各個角落。

如同一個看不見的眼睛一般,注視著眾人。

就如同,肖斯塔科維奇所經曆的黑色時代一般。

特彆是主旋律之中那個大膽且放縱,帶有強烈割裂感的巨大跳進,更是讓音樂之中的情緒拉扯到了一個恐怖的程度。

趙一聽到這邊的時候猛地一愣。

他略顯驚訝地看著麵前的陳秋,目光中帶著一絲絲不解。

這個音樂的表達,這個情緒的詮釋……

完全不應該是陳秋這個學生能做出來的。

不,不如這樣說。

如果這個表達是陳秋能做出來的,那麼就太奇怪了。

肖斯塔科維奇,蘇聯作曲家。

雖然你也可以同樣說他的音樂是俄羅斯風格的作品,但是實際上,你用蘇聯其實最為準確。

即便他的音樂之中那種為了蘇聯而創作出來的感覺幾乎沒有,可是他的音樂之中卻帶了很多很多蘇聯當時的背景,以及隻有蘇聯人才能夠懂的感覺情緒。

這一首作品的創作時間為1937年,11月21日在列寧格勒首演,由穆拉文斯基帶領著列寧格勒管弦樂團進行演出。

根據肖斯塔科維奇他自己的敘述,這是一首“蘇聯藝術家對於公正批評的實質性,創造性回答”。

而能夠理解這一點後,其實才能最好理解這一首作品的內涵。

肖斯塔科維奇是一位當時很受歡迎的作曲家,但他的很多作品實際上都不是為了他的國家而創作出來的,更多的則是為了表達他自己的想法而進行創作。

所以他自然而然受到了格外多的批評以及指責。

但是他所創作出來的第五交響曲,卻並不是為了批評指責這些情緒而創作的,他並沒有對這些情緒進行反駁,也沒有那種追求著自我解脫的毀滅。

他就隻是很簡單地用一個飽經滄桑的中年人,放在音樂的中心。

用四個樂章去詮釋這位中年人的心情。

聽上去似乎很是簡單,但是實際上這一首作品對於情緒的把控需要非常精準。

你如果多一分,伱就很容易變成歇斯底裡的哀嚎,對著當局怒罵,試圖毀滅一切的瘋子。

如果你少一分,你就則會走向另外一個反的方向。

你的音樂會呈現出那種畏畏縮縮,甘願當一個罪人,為自己沒有做過的一切贖罪的聖歌。

而想要演奏出這樣的作品出來,你不僅需要對創作者本身當時的情況,立場,以及想法都要有所了解。

你還需要能夠理解蘇聯音樂的一些特色,以及俄羅斯民族樂派的情緒表達。

所有的一切都非常重要,你如果少任何一點,你的音樂呈現就會變得非常奇怪,奇怪到你這一首作品即便演奏的沒有任何問題,但是你的音樂依舊不算得上是肖斯塔科維奇第五交響曲。

沒有肖斯塔科維奇感覺的第五交響曲,能夠算得上肖斯塔科維奇第五交響曲嗎?

趙一感覺,並不能算。

所以他當時在準備評分的時候,雖然對於陳秋的演奏同樣有很多的期待,但是他根本沒有想過陳秋能夠帶領著他手下的樂團,演奏出特彆濃重的肖斯塔科維奇的感覺。

他對於陳秋的期待,更多的則是能夠帶領隊伍準確無誤的演奏出來,然後能夠帶點樂隊的特色,陳秋的感覺,細節處理上沒有問題。

那麼就足夠了。

但是他怎麼都沒有想到……

陳秋居然不僅準確無誤地演奏出來了這一首作品,甚至將這一首作品之中極為少見,就算是某些職業樂團都很難詮釋的肖斯塔科維奇感覺都給表達了出來。

即便趙一感覺,在場的很多演奏者可能都沒有特彆理解陳秋的表達,不太知道陳秋為什麼要這個樣子去詮釋,隻是很簡單地跟著陳秋的步伐,看著陳秋的指揮,演奏出陳秋想要的效果。

但是……

對於一個學生樂團,或者對於一個半職業樂團,乃至於職業樂團。

這樣的詮釋,其實就已經足夠了。

陳秋以及他手下海音二團的表達,真的是徹底震驚到趙一了。

他對此百思不得其解。

陳秋他究竟是怎麼做的,他居然能對肖斯塔科維奇這麼了解。

其中很多地方的處理已經完全就是一位指揮老手的感覺,你甚至說他現在四五十歲,已經在某個頂級樂團裡麵工作,他其實都相信。

畢竟真的是太離譜了。

現在陳秋才多大來著?

如果沒有記錯的話,今年陳秋大四,這個學校樂團的指揮應該可以當成他的實習工作。

所以他現在應該才22歲。

22歲就有和人家四五十歲指揮天才差不多的專業水平素養。

你特麼誰家天才能這麼牛逼?

大家哪個天才不都是靠磨資曆磨專業,一點一點走出頭的。

你小子直接跳級是吧?

這個對於蘇聯以及肖斯塔科維奇的理解,趙一隻能說服氣。

很多地方他都沒有想過可以這個樣子去詮釋,去表達。

而這些居然全部都被陳秋給搞出來了。

從現在他其實就覺得差不多可以給陳秋打分了。

但是……他真的完全不知道自己應該給陳秋一個什麼樣的分數。

如果還是按照全國大學生藝術展演的標準來看的話,陳秋手下的樂團可能這一次將會創造奇跡,獲得一個特彆恐怖的分數。

9.8分雖然已經足夠恐怖了,那麼陳秋手下的樂團,有沒有可能拿到10分滿分?

畢竟他是真的不知道除了10分之外的分數,他還能給什麼樣的分數標準出來。

除非他將標準換,換成九校聯賽的標注。

那麼陳秋的分數可能會稍微下降那麼一點,沒有那麼的耀眼。

在他這邊差不多能夠拿到9.9分的樣子,畢竟隻是二團,他們很多人的水平實力沒有那麼強,現在基本上就是靠樂團裡的幾個強者在帶,角色選手太多了,沒有辦法對樂團起到什麼助力。

大概就是他們的打擊樂那邊的那位還可以,這個小提琴的首席,以及他周圍的幾人也還算不錯,低音聲部那邊的整體表現都很強。

其他人就比較一般。

如果能換成更好的樂團成員,那麼他感覺就算是九校聯賽,他大概都能給出10分的滿分。

嗯……

如果再往上提高一點呢?比如說九校聯賽後的亞洲交流賽?東瀛以及南韓那邊的強者過來的話,按照那邊的標準來,他大概能給到9.5分左右……

如果放到歐洲,和歐洲那群卷批來比,那麼也能有9分的樣子。

想到這邊,趙一的頭就有點疼。

為什麼分數限製隻有10分,為什麼這個全國大學生大賽的標準這麼低。

如果能夠直接用歐洲那邊最頂的標準來比,那麼他能操作的空間就大了,最起碼能給出扣分的地方多了,也能更好的分出陳秋手下樂團的問題來。

現在這個標準太低了,你根本沒有辦法給出扣分的點啊。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