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章 這是來自於海音·和聲的聲音(2 / 2)

果然,這個才是新年音樂會嘛。

這個才是和聲交響樂團的新年音樂會嘛。

在座的眾人基本上全部都是年輕人,年輕人要的是什麼,不就是活力嗎?

那麼正經,一板一眼做什麼?

一點意思沒有。

大過年的,開心一點咯。

音樂之中一波接著一波的高潮,在樂團眾人的期待,以及陳秋暗中的指引之下,讓在場的所有人都興奮了起來。

然而,這個並不是終點。

樂團在結束《威廉·退爾》序曲之後,陳秋對著眾人眨了眨眼睛,手中的指揮棒用力一抬,往上一提。

第二首作品,《拉德茨基進行曲》,便在此刻響起。

不遠處的打擊樂手敲響手中的小軍鼓,跟著陳秋的指引,給予了一個極為準確進行曲的拍子。

在這拍子之下,眾人快速將自己樂團的部分給翻到,然後提起自己手中的樂器,準備著演出。

伴隨著小鑔的幾聲脆響,以及大鼓的脆響。

拉德茨基進行便在這一刻,正式啟動!

陳秋的手中指揮棒一個簡單的回旋,強勁有力的引子立刻出現在眾人的麵前。

如同軍隊一般。

陳秋也在這個時候轉身,看向身後的眾人,對著他們微笑著點了點頭,伸出雙手。

啪!

在音樂的拍子上,陳秋輕輕拍打著自己的手掌,給予眾人示意。

眾人相互看了一眼彼此,瞬間明悟陳秋的意圖,立刻跟著陳秋一同開始給樂團打起了節奏。

拉德茨基進行曲並不是一首很簡單的,樂團演奏,指揮指揮的作品。

相比較簡單的樂團和指揮合作,這一首作品其實更多的是在乎一個互動性。

指揮和觀眾,樂團和觀眾的互動。

不過有一個問題,就是觀眾其實很多人是沒有節奏感的。

簡單來說就是他們打的拍子是跟著樂團走的,而並不是和指揮以及打擊樂那種,在自己的心裡有個節奏。

因此,他們打拍子的時候,很容易會對樂團造成影響,讓樂團跟著他們的節奏去走。

而如果樂團真的跟了觀眾的節奏去走,那麼就完蛋了。

因此,雖然很多的樂團都會演奏這一首作品,但是能不能讓觀眾隨便的打拍子,其實也是檢驗一個樂團強大與否的標準之一。

他們在一開始演奏的時候,其實還是有點猶豫的。

畢竟說到底,陳秋他手下的樂團其實還是一個學生樂團,如果接不住觀眾怎麼辦。

但是他們怎麼都沒有想到,陳秋居然率先轉身,鼓勵他們鼓掌?

既然看到了陳秋的示意,眾人便再也沒有任何的猶豫,立刻跟著樂團的步伐,一同往前前進。

音樂聲,以及掌聲,兩者在音樂廳這有限的空間內融合。

觀眾就如同融入音樂之中一般。

陳秋帶領著手下眾人的演奏,也在音樂最為激昂的那邊,釋放出他們的全部力量。

隨後,等到音樂主旋律轉化的地方,陳秋便以一個側身的姿態站在指揮席上。

他伸出一隻手,對著觀眾緩緩下壓,將他們的掌聲壓下後,對著他們豎起一根手指,以一個格外優雅的動作緩緩搖動,放在嘴唇之前。

什麼都沒有說,但是在場的所有人,都讀懂了陳秋現在的意思。

【安靜】

陳秋他需要安靜。

陳秋他並不僅僅隻是對觀眾要求,他另外一隻手中的指揮棒,也在這個時候給予了樂團提示。

他需要弱奏。

他需要樂團眾人以一個更為明顯的強弱對比,展現出音樂之中的張力。

他手中的動作被樂團內所有人捕捉到,並且明悟陳秋的想法,然後跟著陳秋的步伐前進。

有條不紊!

井然有序!

其他人可能沒有看出什麼來,但是李安國卻有點震撼了。

不僅僅是他,還有一些指揮係的老師,領導,也同樣震撼了。

他們原本隻是想的是,讓陳秋帶領著手下的樂團簡單的演奏一場,看看陳秋對於樂團的掌控如何,看看兩者合並起來是優勢還是劣勢,僅此而已。

但是他們怎麼都沒有想到,他們居然能看到這樣的一幕。

陳秋在控場!

他不僅控製著樂團,他還同樣控製著觀眾。

簡直就如同大師一般。

或者換句話說,這樣的場地對於陳秋而言,太小了,不夠他發揮。

他真正應該發光發熱的,應該是一個更大的場地。

比如說之後的九校聯賽,又或者是再往後,他們不知道有沒有機會參與的,亞洲古典音樂邀請賽。

陳秋的每一個動作,都充斥著指揮的藝術以及美感。

清晰,明了。

你看到他的動作,你就知道自己應該怎麼做。

你們之前甚至不需要提前去商量好每個動作所代表的意思。

伱隻需要看著陳秋,你就知道陳秋他想要什麼樣的感覺。

雖然看上去陳秋對於樂團的指引很少,但是……

陳秋對於樂團的指引,每一個都在點子上!

每一個,都在所有人可能出錯,以及需要著重處理的細節上。

他總是會提前給予眾人提示,指引,告訴他們應該怎麼去演奏。

甚至還能順帶和觀眾互動,帶著他們鼓掌。

鼓掌什麼地方強,什麼地方弱,什麼地方不需要掌聲。

明明就是一首很簡單,很經典的作品。

但是這一首作品卻在陳秋的手中,玩成了音樂新的形式。

一個可以和台下互動的音樂。

甚至台下的掌聲,也是陳秋他手中音樂的一環。

這特麼的,真的是一位普通大三學生,哦不對,現在應該是大四學生,他所能做出來的嗎?

樂團對於一名指揮的幫助,真的有這麼大?

指揮係的眾人,看著陳秋滿頭問號,總感覺自己好像看漏了一季,或者穿越了一年。

你特麼告訴我,這是一個月的學生樂團?

你說這個是一年以上的樂團他們都信啊!

一個月的樂團能夠和指揮合作成這個模樣?

這個也太離譜了吧?

相比較指揮係那群人的震撼,其他觀眾就輕鬆許多了。

他們就是過來聽音樂的。

現在聽著耳邊的音樂,感受著全場幾乎沸騰的熱情。

他們隻感覺舒爽。

這個可能是他們聽的最舒服的幾次音樂會之一了。

重點這個居然是一群學生演奏的,而不是職業樂團演奏的,這個意義就更不一樣了。

因此,他們在音樂最後一顆音落下的瞬間,毫不吝嗇地給予陳秋以及他手下和聲交響樂團掌聲。

聽的太爽,鼓掌鼓的太開心了。

開心是很重要的,正所謂千金難買我開心。

況且他們還沒花錢。

因此多給予一點點免費的掌聲又如何了?

麵對著眾人的掌聲,原本準備直接開始康康舞曲的陳秋不由得尬住,他隻能一遍接著一遍地帶著樂團感謝眾人的掌聲。

在眾人掌聲稍微停歇了一點後,他才終於有空對著眾人開口道。

“你們這弄的,我都以為音樂會已經結束了呢……”

眾人哄笑,絲毫不掩飾他們對於陳秋以及陳秋手下樂團的喜歡。

麵對著眾人的笑聲,陳秋對著眾人微笑著點了點頭,繼續道。

“說實在的,我本來是打算帶著我們和聲交響先演奏康康舞曲,然後給各位表演一個返場的藍色多瑙河來著,不過看大家這麼熱情的樣子,那麼就當我們現在已經返場了,最後的作品直接一次演奏完!”

“所有人都有,將樂譜準備好,倒數第二首作品,小約翰施特勞斯,《藍色多瑙河圓舞曲》以及最後一首,雅克·奧芬巴赫,《康康舞曲》!”

在眾人的視線之下,陳秋手中的指揮棒抬起,與樂團眾人相互交流一番視線後,略微點頭。

幾乎銘刻在新年音樂會骨子裡的聲音,緩緩響起。

但是,這卻是來自於海音·和聲的聲音。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