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七十二章 以【和聲】之名!(2 / 2)

貝多芬第七交響曲,第二樂章,她聽樂團排練過很多次,被震撼過很多次。

每一次她聽完後,都甚至懷疑陳秋是不是一個外星人,或者一位幾百歲的老者。

否則陳秋怎麼可能帶著樂團演奏出如此有哲理性質的樂章。

貝七第二樂章,他所體現的不是樂觀、有朝氣的舞蹈形象,而是送葬的行列。

這是貝多芬對死和厄運的思考,這也是第七交響曲中最迷人的樂章。

在這部交響曲的首次演出中,這個樂章就被聽眾要求重演。

要知道,絕大多數受人歡迎的作品,都是一些相對而言較快的作品。

那些相對而言較慢的作品,特彆是對於那些慢板樂章來說,能夠被人要求重演,這幾乎是最高榮譽。

那麼這一次,陳秋將會如何去演奏呢?

因此,她看向陳秋,等待著陳秋給眾人的第二次震撼。

一次不同於之前明顯輕快活躍舞蹈的,一次帶有憂愁悲傷痛苦遲疑情緒的,第二次震撼!

在她的視線之下,陳秋稍微吐出一口氣,將自己麵前的樂譜翻頁而過。

貝七第二樂章啊。

陳秋閉上眼睛,思考著音樂的表達。

這和命運交響曲類似,是一首有很多很多優秀版本的樂章。

並且這一首樂章同樣被用在很多的電影配樂之中。

《國王的演講》《X戰警》《神秘代碼》《西部世界》《墜入》等……

他與第一樂章不同,他象征的並不是生機,而是死亡。

然而在這死亡之中,心臟所代表的音樂脈搏,依舊需要在樂團的低音聲部緩緩跳動。

因此,陳秋將他的視線看向芮佳。

雖然芮佳並不是主奏部分,甚至整個低音聲部相比較樂團而言,都不是那麼的顯眼。

但是,他們卻是這第二樂章的靈魂所在。

他們是在給樂團增色的。

如果沒有他們低音的存在,那麼整個樂團將會死氣沉沉,一點力量都沒有,徹底步入毀滅之中。

那麼,芮佳她能擔當起整個低音聲部的重任,支撐起整個樂團嗎?

陳秋看向芮佳,而芮佳的視線也在這個時候看向陳秋。

她很明顯沒有想到陳秋居然會在演出開始之前盯著自己看,一時間有點慌神,思考自己是不是第一樂章做錯了什麼東西,讓陳秋不滿了。

不過很快,她便安下心來。

陳秋的視線之中沒有任何的指責以及批評,他就隻是用平靜的眼神遞給她一個詢問。

雖然沒有明說,但是芮佳知道,陳秋是在問她能不能將樂團支撐起。

作為一名剛剛大二的新人,從之前大四的學長手中越過大三,接過低音提琴聲部首席的重任,芮佳其實還是有點心虛的。

畢竟還有一兩位大三的學長在那邊。

不過知道這個是那位胖胖的原首席的提議,低音提琴組討論,再加上陳秋等人的支持後,芮佳這才稍微放下一點心來,不再擔心自己這個算不算奪權篡位,名不正言不順之類的事情。

不過也正是因為她身為一位大二學妹就莫名其妙加入首席組,為了不被其他首席給比下去,特彆是秦弦他們。

這也就是芮佳更加壓縮自己的時間,幫助低音聲部重建,推動低音聲部大一新生儘快跟上樂團的主要原因。

和秦弦他們不同。

秦弦他們聲部的大一新生基本上都是放給趙梓潼去管,讓趙梓潼作為指揮助理去調整,他們主要負責大二大三乃至於部分大四老生的演出。

芮佳則是會演出結束後,跟著趙梓潼一起,帶著低音聲部的新生去練習。

偶爾也會幫助一些其他樂器的人,從低音方向去考慮,讓他們更好地融入樂團。

這也讓她很快在大一新生之中有了一點點的聲望。

對於大一新生而言,她更像是一位雖然小巧,但是很讓人安心的小學姐,而並非是樂團首席。

因此,從某種程度上來說,芮佳除了擔任低音提琴首席外,她算是支撐起大一新生的精神領袖。

而作為精神領袖的芮佳,看到陳秋遞過來的眼神後,她深深吸了一口氣後,便對著陳秋用力點頭,沒有任何猶豫。

她一直在樂團裡努力,提升自己的專業水平,就是為了這一刻。

就是為了能夠讓陳秋等人,放心地將樂團低音聲部交給自己。

之前第一樂章的時候,最為核心的部分交給了秦弦那些大佬,自己隻是和平常一樣,作為低音補充著一些細節。

現在自己要成為核心了,要成為支撐起樂團靈魂的人物了。

自己,必然不會放棄!

看著芮佳逐漸燃燒起來的眼神,陳秋不由得輕輕一笑,將視線收回。

既然芮佳沒有問題,那麼自己也不會有任何問題。

貝多芬第七交響曲,第二樂章。

就從現在開始吧。

陳秋的手臂抬起,將手中的指揮棒舉高。

颯……

原本還略微有些嘈雜的音樂廳,在此刻便再也沒有了任何的聲音。

不管是台上,還是台下。

所有人都已經做好準備,等待著演出的開始。

陳秋的視線與樂團中所有人相互接觸,與他們碰撞後,嘴角不由得略微揚起,將手中的指揮棒略微落下。

第二樂章,a小調,小快板。

雖然標記為小快板,但是速度絕對算不上快板的一個樂章。

而這樣的樂章開頭,則是木管與圓號的齊鳴。

陳秋的手指落下,他的視線與遠處的蘇?相互接觸。

蘇?目光平靜,什麼都沒有說,隻是將手中的單簧管拿起,緩緩吹響。

柔和且平靜的旋律在她的帶領之下,從樂團之中緩緩走出。

鋪墊出整體的情緒。

而在這情緒之下,陳秋的手中指揮棒輕微顫抖。

中提琴作為主奏樂器,在低音提琴以及大提琴的襯托下,將音樂聲構響。

芮佳在此刻的目光變得銳利。

她與樂團內所有的低音提琴視線相互接觸,略微點頭後,將自己手中的琴弦給拉動。

嗡。

嗡。

嗡。

低音提琴的聲音並不明顯,就這麼平靜地隱藏在音樂之下。

在舞台上,吳明帶領的中提琴,以及趙錫所帶領的第二小提琴開始進行對位演出。

他們將音樂之中表達相互碰撞,交錯,對立,融合。

將之前蘇?所帶領木管聲部所演奏出的那股悲傷推動。

將音樂的情緒一步一步地向著死亡推進。

就如同葬禮那天,一步一步向著墓地走去的步伐。

音樂之中的情緒似乎愈發痛苦,悲傷。

中提琴與大提琴交織,與第二小提琴交織。

雖然你不說,沒有人知道這個是中提琴,但是中提琴的存在感從來沒有這麼高過。

他們的聲音在樂團之中如同男中音一般,沉穩地推動著音樂的前進。

他們是禮兵,是葬禮的護衛隊。

他們在護送著葬禮的前進。

似乎一切都在步入終焉。

然而……

在他們的音樂之後,芮佳將她的腦袋抬起,注視著麵前的眾人,格外堅毅地將手中大提琴拉動。

她是最後的壁壘,是第二樂章之中不斷跳動的心臟。

是維持這一首關於生死的作品中,作為生命的,最後底線。

她是這一首作品的高光。

即便可能對於很多人而言,他們並不會注意低音提琴的存在,就和流行樂隊裡的貝斯一樣。

但是,缺了她,以及她身後的低音提琴們,音樂將會徹底生死失衡。

所以!

芮佳手中的粗壯琴弦顫抖,帶來低沉的活力,鋪在樂團之下。

以,【和聲】之名!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