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一開始的時候,陳秋以及他手下的人,就不是以一個學生樂團的身份去要求自己。
他們並不會如同很多普通的學生樂團那樣,在排練的時間一點一點地磨著音樂上的內容,去調整,去整理單獨樂器上的錯誤,陪著他們在排練的時候練習個人單獨的項目,將所有的時間都放在那些無關緊要的方麵上。
如果他們這麼做,他們根本不會能有現在這樣的水平。
在他們第一次開始排練的時候,陳秋就在若有若無地用職業樂團的身份去要求他們。
在每一次排練開始之前,他們必須將他們自己的內容給練好,讓和自己的聲部配合好,甚至能夠不通過陳秋,進行簡單的排練。
也就是所謂的自動駕駛。
而陳秋過來後,他將會首先對大方向進行調整,然後是細節上的處理。
隻有所有音全部都正確的情況下,才能討論所謂的細節處理,音樂表達上的內容。
這個是陳秋他一直帶著樂團所貫徹的理論。
這也是他們和其他很多學生樂團分離開的主要原因。
可能一開始的時候,很多人都隻是很簡單地跟著陳秋學習,排練,什麼都沒有想,就是當成一次普通的作業去那麼做。
但是在秦弦,艾鼓兩人的帶動下,二團便開始有了一點點職業化的跡象。
他們也開始跟著秦弦艾鼓兩人學習,儘可能地去讓自己更為成熟一些。
沒有任何人會想著自己在拖樂團的後腿。
等到了一團二團合並後,趙錫等強者的加入,以及一些不太適合環境的演奏者離去後,樂團之中的職業化氣氛便越來越重。
在場的幾乎所有人,都是將音樂當成職業去做。
在他們從陳秋手中拿到那個略微有些暗淡,但是依舊充斥著榮譽感的和聲交響樂團勳章之後,他們對於自己的要求就更高了。
他們是和聲交響樂團之中的一員。
他們是海音?和聲交響樂團的演奏者!
他們並不隻是一位普通的學生,一位在學校裡練習混日子,一事無成的普通學生。
他們在跟隨著陳秋的步伐,將他們的樂團打造成了海城這邊前八的交響樂團。
以一個學生樂團的身份,進入前八!
在無數三四十歲,乃至於五六十歲的職業樂手,樂團首席,樂團經理要麼是國內外享有聲譽,要麼是從各個大賽下來拿下獎項的大佬,整個樂團所有人都合作過十年起步的樂團中,拿下前八位置。
這足以說明他們所進行的努力。
雖然第七距離他們的距離略微有些遙遠,但是他們相信隻要跟著陳秋,遲早有一天他們能走到海城前三的位置!
以【和聲】之名!
轟!
音樂聲在轟鳴。
陳秋手中的動作越來越大。
他如同海神一般揮動著手中的指揮棒,控製著那音樂洪流一波接著一波地向著舞台下衝擊。
音樂的動機在分解,在重現,在轉變。
以各種各樣不同的形式以及身份表達。
轟鳴的高潮與過渡的低穀,兩者之間巨大的對比讓音樂之間的張力控製的如同繃緊的橡皮筋一般,似乎隨時都有可能斷裂。
而陳秋手中的指揮棒,卻極為巧妙地控製著張力的變化,讓其處於將要斷裂卻又不會斷裂的邊緣。
如同高空行走一般,將所有人的心完全吊在空中。
可是這份緊張並沒有影響音樂的美感。
他就如同佐料一般加在音樂之中,將音樂本身的情緒激發的更為雄渾,更為璀璨。
陳秋手中的指揮棒稍微一抖,視線與長笛接觸。
長笛首席的笛聲湧起,其他管樂立刻鋪墊在音樂之下作為輔助。
推動著音樂的情緒。
弦樂將這動機推演。
芮佳帶領著的弦樂低音聲部,與秦弦帶領著的弦樂高音聲部相互配合,流動,交錯。
在舞台最後的艾鼓激情地揮動著手中的定音鼓錘,帶領著打擊樂聲部配合著音樂的情緒推進著音樂的情緒。
管樂弦樂相互之間穿插,音樂的美感在相互交融。
每一個人,都在配合著其他所有人。
每一個人,都在這片舞台上發光!
他們是一個個單獨的個體,詮釋著自己應該演奏部分的音樂。
但是正是這一個個個體,將音樂之中的情緒交彙,共同彙聚成了眾人麵前的這一首作品。
貝多芬,第七交響曲,第一樂章。
以【和聲】之名!
他們在合奏,他們在相互配合。
和聲,並不僅僅隻是指音樂術語上的和聲。
在和聲交響樂團的英文之中,和聲同樣還有和諧的意思在其中。
隻有一個人的音樂,肯定不叫和聲。
隻有兩個人彼此對唱的音樂,也不叫和聲。
隻有所有人將心思全部齊聚在一起,每個人都散發出他們最為璀璨光芒的音樂,才能夠叫做和聲。
音樂的情緒再度湧起。
之前令人雞皮疙瘩湧起的主題旋律似乎又要再起。
然而這一次,卻並沒有全部樂團轟鳴。
而是由蘇?帶領的單簧管,大管,長笛,將主題旋律劈開,三個聲音相互交錯。
他們代表著高音,中音,低音,彼此之間的和諧共存。
舞動,跳躍。
陳秋的嘴角笑容湧起,他將自己的手指抬起,指向遠處的艾鼓。
身後的艾鼓立刻會意,緩緩擂動手下巨大的定音鼓。
他在用節奏推動著情緒的發展。
越來越多的樂器,開始跟隨著蘇?的步伐,將音樂再度迭加。
終於!
主題旋律再現!
音樂之中那股璀璨的陽光從天而降。
即便轉變調性,卻依舊沒有讓音樂停止那股積極向上的激情。
節奏在加快。
躍動的步伐愈發頻繁。
均勻的八分音符三連音將音樂拆分,他們直接用另外一種節奏,重新塑造起了一個嶄新的旋律。
以芮佳為首的低音提琴,帶著中提琴、大提琴奏著一個強有力的五音樂句,不斷地反複來自那個跳躍的主部主題!
而負責上方的樂隊的秦弦,趙錫,蘇?等人,則是將音樂情緒不斷迭加,增強到宏偉的最後高潮。
伴隨著三個極為響亮的和弦,第一樂章在此刻,斬釘截鐵的終結!
“好!”
周鋼聲聽到這個結尾的時候,差點沒有蹦起來,不管三七二十一直接開始鼓掌。
還好他的理智讓他平靜了下來,捏著手邊的扶手,讓自己的心情稍微平靜一些,目不轉睛地盯著陳秋以及他手下的樂團,嘴角的笑意根本沒有辦法克製。
就這個開頭的第一樂章,他聽的真的是太爽了。
他從來沒有聽過這麼爽的第一樂章。
不,準確講,應該是他從來沒有在現場聽過這麼好的貝七第一樂章。
他可能在網上聽過很多特彆好,特彆漂亮的貝多芬第七交響曲。
但是在現實中,他根本沒有遇到能演奏這麼好貝七的團隊。
甚至很多名團,在這個地方都有翻車。
而陳秋帶領著的海音和聲交響樂團居然能將這個開頭演奏的這麼牛逼?
他不得不承認,自己和陳秋的差距真的是越來越大了。
不過……
差距大不才好嗎?
如果自己和自己的偶像差距很小的話,自己為什麼要找陳秋當偶像?
他咧著嘴笑了起來,目光中充斥著興奮。
“還有第二樂章,第三樂章,第四樂章,快點快點,我已經等不及看偶像你究竟有多牛逼了!快點打臉在場所有人!向他們炫耀你,還有你手下樂團的實力啊!快快快!”
聽著耳邊周鋼聲的聲音,趙梓潼的表情很明顯有些奇怪。
不過她並沒有多說什麼,隻是稍微整理了一下自己的坐姿,讓自己坐的更舒服一點後,同樣看向舞台。
特彆是看向陳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