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三十四章 熊熊烈火(1 / 2)

這才是真正的和聲!

音樂的融合在最後這一刻,已經達到了巔峰!

主題旋律也不再是一個兩個樂器的單獨合奏,而是變成多樂器的共鳴。

長笛,短笛,雙簧管,英國管,單簧管以及次中音薩克斯管在長號的間奏結束後,將他們的音色融合在一起,一同將音樂之中的情緒逐漸向上推進。

伴奏的部分也從之前的數個樂器,變成整個樂團的共鳴。

拉威爾在樂團配器上的思考,完全映射在了陳秋手中的樂團之上。

不僅僅隻是單獨管樂的共鳴,秦弦所帶領著的第一小提琴,也在後麵的主題旋律再現的地方,將自己的音樂融入其中。

隨之而來的,還有中提琴,大提琴。

弦樂已經不再將自己局限於伴奏的部分。

他們也需要讓自己成為音樂之中的一部分。

從一開始幾乎寂靜無聲的音樂,到達此刻沸騰的火焰,沒有任何人知道其中究竟發生了什麼。

就好像一覺醒來,音樂便已經走到如此恢弘的規模。

似乎一切都是那麼的順理成章。

你甚至可以說,這就如同溫水煮青蛙一般。

直到水溫真正開始變熱,變熱到無法忍受的時候,你才會突然發現……

原來音樂已經走了這麼遠了啊?

音樂之中的情緒愈發沸騰。

此時此刻甚至已經完全不需要陳秋再去進行引導。

因為樂團內所有人的情緒與他們手中的樂器一樣,已經接入正軌!

不需要思考,隻需要跟著他們心中的想法,心中的情緒去演奏。

這一首作品便能在他們的手中,徹底成型!

這?就是陳秋他在之前帶著樂團排練的時候對著眾人所說的。

這是一首屬於他們的波萊羅。

這是一首,僅僅隻有他們能演奏出來的波萊羅。

雖然很遺憾,有一些人迫不得已地提前離開。

蘇?也走向了她自己未來的道路,前往德意誌去進修學習,向著頂級演奏家的方向前進。

他們的樂團從一開始的上百人,來到了現在的七十多人。

但是!

這並不意味著他們的音樂之中並沒有那些離開人的存在。

大家在一起合作了一整年,最長時間的甚至都快合作兩年了。

大家對彼此都非常熟悉。

人員也在不停地更迭,有之前一團的加入,也有大四的離去。

他們的音樂風格在維持他們自己的風格之外,他們也會帶有一點同伴的風格。

可能坐在自己左側,和自己同用一個樂譜的小提琴兄弟,他的某個音經常不準,那麼自己就會在某個音上著重強調一下,接過他的工作。

也有可能自己的身後有個吹長號的,吹的時候經常會忘記注意前麵的人,一個長號把就直接戳到自己的後腦勺上,因此在某些地方他可能就會有特殊的換氣。

還有其他的一些可能。

每個人音樂風格的形成,並不是天生就有的,而是在環境的加持下,逐漸變換的。

就比如說之前秦弦他的風格可能特彆絢麗,在進入大學後,因為老師的高壓而產生退學的想法,音樂風格就開始變得晦暗,再到碰到陳秋,陳秋的出現將他的浮塵吹去,他手中樂器再度釋放出令人震撼的光芒。

所有的一切都是在動態變化的,而並非一成不變的。

因此,在樂團眾人的音樂之中,他們在展現出他們音樂風格的同時,他們也同樣在一點一點填補著,那些曾經坐在他們身邊的聲影。

雖然可能並不是那麼明顯,僅僅隻是一點點細微的虛影,可是如果你仔細聽,加上你對於這個樂團的過去還比較了解,知道這個樂團裡有過誰的話,你還是能聽到一點點過去的影子的。

特彆是樂團單簧管響起的那一刻。

在樂團單簧管所有人的聲音都響起,加入主奏以及伴奏的時候,陳秋以及樂團裡的其他人甚至有那麼一絲錯覺,就好像蘇?已經回到了單簧管首席的位置,帶著樂團前進。

即便隻是錯覺,可是對於樂團眾人的刺激也是極大的。

他們感覺樂團正在一點一點的蘇生。

他們不再是這樣一個殘缺的樂團在演奏。

在他們的身後,那群已經離開的人似乎重新回到了樂團,和他們一同演奏出這一首波萊羅舞曲。

波萊羅舞曲。

一首結構簡單到不能再簡單的作品。

兩個主題旋律,兩者穿插進行。

唯一複雜的,便是在於配器。

配器分為三組,跟隨著小軍鼓節奏的樂器,演奏主旋律的樂器,以及節奏伴奏樂器。

每一個樂器都有自己的音色。

每個樂器也都都有著一道獨屬於他自己的光,這些光芒在樂團的協同下,將會釋放出令人吃驚的魅力。

此時此刻,音樂已經進入了最後的終章。

小軍鼓組的樂器來到了四支法國號。

而旋律組的樂器,則是來到了驚人的整支樂團。

短笛、長笛、雙簧管、英國管、單簧管、第1長號、高音薩克管,低音單簧管,次中音薩克管、第一、二小提琴、中提琴、大提琴,他們在一同吹響主題旋律部分。

而第二低音單簧管、低音管、倍低音管、3支小號、第2,3長號、大號、定音鼓、豎琴、低音提琴等人,則是進行節奏伴奏。

整個樂團在共鳴。

他們在相互更換著彼此的位置。

讓舞台上的光芒,變得更為耀眼。

在場已經沒有任何人想要在此刻發聲。

他們看著麵前的一切,所擁有的,隻有沉默。

太漂亮了,太恢弘了,太震撼了。

他們不知道自己應該用什麼樣的詞語能來形容此時此刻,陳秋以及和聲交響樂團所帶來的演出。

他們能從這一首經典到不能再經典的波萊羅舞曲之中,引出很多很多的思考。

他們甚至感覺自己對於這一首波萊羅舞曲的一切想法,似乎都能套用在麵前的這一支樂團之上。

單純討論這一首波萊羅,這一首結構簡單到不能再簡單的波萊羅,此時此刻海音?和聲交響樂團已經達到了職業樂團水平,甚至能達到職業樂團之中比較高的水平。

就算你說他們的演奏不如那些最頂級的樂團,最頂級的版本,但是他們的演奏也絕對能算得上是非常有特色,值得單獨一聽的版本。

舞台上所有人的視線都注視著陳秋手中的指揮棒,跟隨著陳秋最低程度的指引,演奏出屬於他們的音樂。

他們的臉上充斥著笑容。

他們感覺到了滿足。

他們從自己的音樂之中,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滿足。

這是他們演奏出來的音樂。

這是幾乎完全印刻著他們自己想法的音樂。

沒有過多的限製,一切都是他們根據自己的想法,所詮釋出來的音樂。

每一個細節的處理,每一個音符的表達,都是他們自己的想法。

如此音樂,讓他們發自內心的感覺到了歡喜。

他們跟著陳秋給出的力度以及速度,將他們的一切想法付諸於自己的樂器之上,與其他人的樂器共鳴,釋放出更為強烈的光芒。

如此璀璨!

舞台後方的兩位指揮已經聽愣住了。

他們看著彼此,目光中滿是無奈。

他們感覺今天演出的光芒可能要陳秋給完全取代了。

就算他們能指揮的比陳秋好一點,但是他們也不可能像陳秋這樣,帶著樂團裡眾人釋放出如此璀璨的光芒。

他們樂團裡的人,根本不可能趕上陳秋他們樂團裡的人。

這個並不是他們技巧上的不足。

單純討論技巧,雙方的差距可能並沒有那麼大。

但是如果論膽大以及自我表達,他們是拍馬都不及陳秋以及和聲交響樂團的萬分之一。

陳秋怎麼敢的?

他們怎麼想都想象不出來,陳秋居然敢讓一群學生去肆意地表達自我,去隨便演奏出他們自己想法的音樂,散發出他們的光芒。

按照常理,這種交響樂不應該是大家一起合作演奏出一個統一的音樂,最看重的是合作,儘可能減少個人英雄主義的嗎?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