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秋手中的指揮棒輕輕一顫,以秦弦為主的弦樂頓時以一個極為優美的姿態響起。
弦樂的聲音柔和婉轉,將在場所有的心情都變得輕鬆起來。
根據《費加羅的婚禮》中的劇情,此時此刻正是費加羅從外麵歸來,與屋子裡仆人打完招呼,回到自己的屋子裡時候所發生的一切。
對於未來充滿了期待。
他為自己的婚禮量著尺寸。
準備著自己的這個新家,讓他的婚禮變得更為圓滿。
陳秋手中的指揮棒在空中稍微畫了一個小圈,隨後緩緩下壓,將音樂的聲音降低少許。
根據他記憶中,他身後的那位男主角以及女主角聲音似乎並不大,不能蓋住樂團的聲音。
作為歌劇,他們樂團部分雖然有主導的身份在其中,但是他們依舊要給聲樂組一點空間,不能把空間全部占了。
畢竟說到底,觀眾看的是聲樂組的表演,而不是樂團組的演奏。
陳秋手中指揮棒的每一次揮動,都帶來弦樂以及管樂的聲響。
將情緒一點一點地向上推動。
直到推動到朱文章都不由的想要跟著樂團唱起來的地步。
聲樂組的眾人略顯驚訝地看向陳秋。
在網上,陳秋樂團的錄像並不多,比較多的還是很早之前,陳秋與海音二團的錄像,因此海城歌劇院這邊了解陳秋,更多的是從之前海音的演出中了解。
在海音的演奏中,他們所能聽出來的,大概就是海音學生樂團確實差不多是海城前八的位置,整體而言雖然情緒有了,但是基礎不行,學生水平又好又差。
這讓陳秋的指揮聽不出特彆多特彆的部分。
因此,眾人雖然知道陳秋的指揮可能有點東西,畢竟在帶著他們聲樂組的時候,表現的就很出色。
可是對於陳秋的指揮究竟有多強,指揮交響樂團時候的掌控力究竟有多高,他們並沒有一個確切的概念。
直到現在。
在看到陳秋帶著和聲交響樂團與海城廣播交響樂團的混合班子演出後,他們終於確認了一件事。
陳秋,名不虛傳。
就陳秋這個演出。
就陳秋這個指揮。
他們是真的找不到任何一點可以批評的地方。
甚至他們作為老的音樂人,在音樂行業深耕了幾十年的那種人,聽過無數場交響樂團。
有好的,有差的,對於音樂的敏感度已經達到非常高的層次了。
現在在聽到陳秋以及這個混合班的現場之時,他們所能想到的,僅僅隻有完美一詞。
他們感覺,甚至讓這個混合班去歐洲打一打比賽,去歐洲征戰都沒有任何問題。
誰家交響樂團演出能演著演著,就連舞台下的觀眾都想要跟著一起唱的啊?
齊敏很明顯也沒有想到這一點。
他站在樂團的角落裡,看向陳秋的視線都有一些變化。
他眼睛中的笑容逐漸消失,隨之出現的,便是沉重。
明明依舊是一副帶著笑臉的模樣,可是隻要任何人看到他,都不會覺得他在笑。
齊敏將他的視線遲疑地看向站在一邊的朱文章,以及另外一位女主角,馬燕,沉重的目光中不由的湧起一份忐忑。
他開始不確定了。
他讓聲樂組隱藏的實力,真的能夠比得上樂團組的嗎?
他的心緩緩向下低落,等待著男女主角的演唱。
在眾人的視線之下。
不遠處正站在一邊的男女主角,朱文章馬燕兩人,也同樣深深吸了一口氣。
相比較那些站在一邊的樂團眾人,他們倆所感受到的壓迫力要更強一些。
不僅僅是樂團的壓迫力。
他們更能感覺到……
雖然陳秋站在那邊背對著他們,可是陳秋就好像注視著他們一般。
就跟之前排練的時候一樣。
壓力逐漸湧上他們的心頭。
他們看了一眼邊上的齊敏,又看了一眼陳秋,最終閉上了眼睛。
他們必須讓自己的心情平靜下來。
音樂已經來到了他們需要演唱的節點。
他們不能再這樣優柔寡斷了。
他們必須要做點什麼。
將自己的全部實力都拿出來,做點什麼。
他們緩緩吐出一口濁氣後,麵帶微笑地睜開雙眼。
他們的心境已經逐漸貼合音樂的主題內容。
他們在讓自己一點一點地靠近音樂。
終於,在陳秋帶著手下的樂團給出了一個明顯的提示後,朱文章往前走了兩步,手中如同握著一把戒尺,將其撐開,滿臉笑容地開口唱道。
“Cinque(五)
dieci(十)
venti(二十)
trenta(三十)
trentasei(三十六
)
quarantatré(四十三)”
這是在丈量尺度。
聲樂一聲比一聲高,直到36與43的時候,才逐漸降低,如果格外滿意一般。
陳秋手中的指揮棒在43的指揮猛的一轉。
作為女主角蘇珊娜的馬燕在這個時候無縫銜接地唱道。
“Ora?sì?ch'io?son?contenta(是的,我很滿意)
sembra?fatto?inver?per?me?(就像是為我量身定製)
sembra?fatto?inver?per?me!(就像是為我量身定製)”
這是朱文章與馬燕兩人的二重唱。
陳秋的注意力已經完全在身後的兩人身上。
他手中的指揮棒輕輕回旋。
音樂的旋律在馬燕聲音落下的那一刻,立刻將提示給到了一邊的朱文章。
朱文章此時此刻也已經貼到了馬燕的身邊,身體緩緩半蹲而下,似乎在繼續量著什麼。
在馬燕聲音落下的那一刻,他便以一個半蹲的姿態,將氣息從自己的牙齒中送出,低沉道。
“五!”
馬燕:“…Guarda?un?po',mio?caro?Figaro…(瞧一眼,親愛的費加羅。)”
朱文章緩緩起身:“十!”
馬燕:“…瞧一眼,親愛的費加羅…”
朱文章:“二十”
馬燕:“…瞧一眼…”
朱文章:“三十”
馬燕:“…guarda?un?po',guarda?adesso?il?mio?cappello(瞧瞧我的頭紗)…”
朱文章:“三十六!”
馬燕:“…瞧瞧我的頭紗…”
朱文章此時已經完全起身,與馬燕貼在一起,微笑著將最後一個數字輕聲唱了出來。
“四十三”
而馬燕此時此刻也與朱文章對視,微笑著道。
“…guarda?un?po',mio?caro?Figaro,?guarda?adesso?il?mio?cappello(瞧一眼,費加羅,瞧瞧我的頭紗。)”
兩人一唱一和,兩者之間沒有任何的間隙。
從視線完全沒有接觸,到視線融合。
從開頭兩人相隔甚遠,到逐漸貼合在一起。
朱文章作為樂團男中音首席,很好地擔任起了他的職責。
在每一次女主角聲音結束的那一刻,他都將自己的氣息給推了上去,讓女主角的聲音不會落地。
而作為經常與朱文章合作的女主角馬燕,則是借著朱文章的氣息,一點一點地推進自己的情緒。
將女主角的興奮,嬌羞,激動,期待等情緒淋漓儘致地展現了出來。
雖然說可能年紀有點大,現在也五十來歲了。
但是她作為一名老的歌劇演員,充分地將她的實力展現了出來。
歌劇演員與戲劇演員相比,雖然表演的方向不太一樣,但是對於實力的要求卻更強一些。
因為,歌劇演員是不能帶話筒的。
他們不僅要演,還要唱。
唱的時候最簡單的是站著唱,讓氣息完全貫通,什麼都不需要去管。
其次是走著唱,坐著唱。
最為困難的,便是蹲著唱,趴著唱。
氣息和平常走的方向完全不一樣的同時,還需要將他們的聲音唱出,讓整個音樂廳都聽見。
難度極高。
即便說現在一個排練廳,空間不如正式演出的地方。
但是在朱文章以及馬燕兩人的聲帶震動下,很多人都感覺到整個屋子都嗡嗡嗡地響了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