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章 國子求學中篇(2 / 2)

南朝不殆錄 仁者為鬼 10798 字 7個月前

“現在朝堂上大家都看不慣他。沈眾又性格狷急,曆詆公卿,非毀朝廷。”

杜之偉搖了搖頭:“至尊雖然寬宏大量,估計也容不了他多久了吧。你等可得吸取教訓,不要不舍得身外之物,更不要特立獨行自命不凡,與同僚格格不入啊。”

他發現自己跑題了,咳嗽一聲:”此前徐左丞給你們講了北朝天下,今天我來講述四夷。”

杜之偉清了清嗓子:”我華夏居於天下之中,雖然南北二分,然則四夷賓服,萬國來朝。”

說完開場白就進入了狀態,滔滔不絕地說了下去。

“四夷者,東夷、南蠻、西戎、北狄也。”

“東夷高麗,出自夫餘國,其國東西二千裡,南北千餘裡,都於平壤城,亦曰長安城。得箕子之化,器物猶有禮樂。”

“百濟出自高麗,乃一侍婢懷孕,生男東明逃至淹水,立其國於帶方故地。漢遼東太守公孫度以女妻之後人,漸以昌盛,為東夷強國。以百家濟海,因號百濟。其國東西四百五十裡,南北九百餘裡,南接新羅,北拒高麗。“

“新羅國在高麗東南,居漢時樂浪之地,或稱斯羅。王本百濟人,自海逃入新羅建國。”

“高麗之北有靺鞨,凡七種邑落,各有酋長:粟末部、伯咄部,安車骨部,拂涅部,號室部,黑水部,白山部,擁眾三千至七千,各自兵不滿萬。”

“又有倭國在百濟、新羅東南,水陸三千裡,於海中依山島而居。三十餘國皆自稱王。有阿蘇山,其石無故火起接天。”

“上述諸國皆是連接北齊地界,與我朝相鄰的則有流求島國,當建安郡東,水行五日而至。”

眾學子聽杜之偉講完東夷,紛紛議論。

有的嗤之以鼻,稱高麗棒子把自家那破城和大漢長安起同一個名字,果然無知者無畏。

有的深為鄙視,曰百濟就這麼點地方,還不如淮南大,竟敢自稱百家濟海,好大口氣。

還有的說倭國三十多個國王,地盤大概和我朝縣令差不多。

杜之偉敲敲桌案維持課堂秩序,表示不要對友邦妄加評論,繼續上課。

“南蠻雜類與華人錯居,曰蜒,曰狼,曰俚,曰獠,曰頠,俱無君長,隨山洞而居,古先所謂百越是也。稍屬於中國,皆列為郡縣,同之齊人。”

南蠻講得很是簡單,侯勝北有些不滿足。

照杜之偉的說法,南蠻和華人雜居,已經融入了華夏體係,故此不必詳細展開。

想到冼姨掌管的南越百族,果然是華夷混居,設置郡守,侯勝北也就釋然。

他又胡思亂想,歐陽頠能夠坐鎮廣州,他這個頠難道也是南蠻之屬?

見眾學子聽得意猶未儘,杜之偉覺得如此敷衍確實不太好,隻能再擠出知識多講一些。

“海南諸國,大抵在交州南及西南大海洲上,相去近者三五千裡,遠者二三萬裡,西接西域諸國。漢代先有伏波將軍路博德開百越,置日南郡。大秦、天竺皆由此道遣使貢獻。”

“東吳孫權之時,遣宣化從事朱應、中郎康泰通海南。所經及傳聞有百數十國,今所存錄,數國而已。”

“林邑、扶南、盤盤、丹丹、乾達利、赤土、真臘、婆利、師子等。”

“另有天竺大國,在大月支東南數千裡,地方三萬裡,一名身毒。從月支、高附以西,南至西海,東至槃越,列國數十,每國置王,其名雖異,皆身毒也。”

“此國乃佛教源流之地,昔日達摩便是從身毒走海路來到廣州,再來的建康。”

好不容易滿足了眾學子的求知欲,杜之偉再講西戎和北狄。

“西戎本指羌胡,然而漢朝初開西域,有三十六國,如今的西戎早已不複當初概念。”

“王莽篡位,西域遂絕。後漢班超所通者五十餘國,西至西海,東西四萬裡,皆來朝貢。其後或絕或通,暨魏晉之後,不可詳焉。”

“唯有吐穀渾,本遼西鮮卑部,幼子是為慕容氏。庶長吐穀渾西度隴,止於甘鬆之南,洮水之西,南極白蘭山,數千裡之地,實力頗強。”

“北狄自古以來為中國大敵,秦漢至今,建築萬裡長城防的就是北狄。”

“草原霸主前仆後繼,如今最強乃是突厥阿史那氏,世居金山,工於鐵作。牙門建狼頭纛,以狼之後裔自居。”

“其俗被發左衽,穹廬氈帳,隨水草遷徙,以畜牧射獵為務。賤老貴壯,寡廉恥無禮義,猶古之匈奴也。”

“有伊利可汗,以兵擊鐵勒大勝,求婚於茹茹。為茹茹之主阿那瑰所辱罵,與之大戰。曆經乙息記可汗、木杆可汗兩代連破茹茹,終於擊滅之。”

“如韃靼、契丹、鐵勒、室韋等北方戎狄悉歸屬突厥,抗衡中夏。”

杜之偉最後結語了一句:”五胡亂華,衣冠南渡。先有氐秦、後有元魏,這些西戎北狄使勁都想學習華夏,成為天下正朔,你們可不要輸給了他們。”

這門課程的內容侯勝北很感興趣,但是覺得杜之偉講得太過簡單。

不過他也知道,鴻臚卿靠接待使節獲得的那一星半點情報,講到這個程度已經很不容易。

看來如果要深入了解,隻有親身前往那些國度才行了。

……

下一個老師十分年輕,才二十過半,比侯勝北也就大了八歲。

一個二十六歲的年輕人能來國子學講課,學術造詣想必了得。

此人乃是嘉德殿學士,佐著作,史佐姚察,他是徐陵、杜之偉一力推薦的。(注5)

姚察和眾學子彼此年齡相近,很是聊得來。

他十三歲時,簡文帝還是東宮太子,引於宣猷堂聽講論難,為儒者所稱。待簡文帝嗣位,尤加禮接。

侯勝北一聽,是簡文帝看好的人才,馬上就對此人有了好感。

姚察幾年前當過原鄉令,講起兵禍的慘狀:邑境蕭條,人饑相食,告糴無處,流亡之民不願返鄉。他自己也隻有采集野菜,自甘藜藿。

經過輕其賦役,勸以耕種,曆經數年戶口殷盛,倉廩漸足。

姚察有地方政務的實操經驗,除了傳授經史之外,還給眾人講解如何管轄百裡之地。

“百姓啊,隻要有飯吃有田種,很容易治理的。如果不給飯吃沒田種,要麼成為流民,要麼就造反嘍。”

真有那麼簡單?不是還有教化、緝盜、審案之類的嘛。侯勝北質疑道。

“你說的是太平世道,確實如此。”

姚察表示讚同:”但是現在百姓連飯都吃不上,逼得都去做賊作案,怎麼抓得乾淨?更不用提宣揚教化了,飽讀詩書又不能真的填飽肚子。”

侯勝北本想說嶺南就不是這樣,轉念一想這不是增加地域矛盾麼,算了不提了。

唉,不知要花費多少年,這世道才能恢複太平模樣……

下課了,姚察一說起去年新得的兒子,就開心得合不攏嘴。

他現在兼職協助這批羽林郎的頂頭上司,羽林監許亨、和大匠卿、太中大夫杜之偉一起編纂前朝史,笑嘻嘻道:”我要是完不成,就讓這小子接著乾。“(注6)

……

侯勝北覺得這些老師都挺有趣的,一個個學識淵博,性格脾氣各有特色,並沒有讀書讀得古板僵硬。

所謂世事洞明皆學問,人情練達即文章,大概講的就是這種境界吧。

-----------------

注1:(王衝)有子三十人,並致通官。

注2:周寶安的兒子名字生僻,左辟右鳥,以辟代替,承聖三年(554年)出生

注3:火焚太極殿,承聖中議欲營之,獨闕一柱,至是有樟木大十八圍,長四丈五尺,流泊陶家後渚,監軍鄒子度以聞。詔中書令沈眾兼起部尚書,少府卿蔡儔兼將作大匠,起太極殿

注4:(沈眾)恒服布袍芒屩,以麻繩為帶,又攜乾魚蔬菜飯獨啖之

注5:中書侍郎領著作杜之偉與察深相眷遇,表用察佐著作,仍撰史……吏部尚書徐陵時領著作,複引為史佐,及陵讓官致仕等表,並請察製焉,陵見歎曰:“吾弗逮也。”

注6:姚察之子姚思廉(557-637),在父親的基礎上,編纂梁、陳二史

《地名對照》

原鄉:今安吉縣西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