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三章 巴黎和約(2 / 2)

夏爾是沒有資格進入鏡廳的,他和其他一些觀禮的貴族,教士以及第三等級的一些名流們都隻能在鏡廳外兩側的空地上,透過巨大的玻璃窗戶觀看裡麵的儀式。

此時路易十六頭戴王冕,手握權杖,一身極其隆重的禮服端坐於王座之上,他的兩側侍立著十幾位親王和主教。

鏡廳的中央處是一個巨大的三角形木桌,三方代表已經站在各自的方位,法國居中,英國在左側,美國在右側,旁邊則是站著畫師,他們正在調色,準備記錄下這一曆史時刻。

法國的代表是司法兼內政部長奧爾良公爵,外交部長孔代親王,陸軍及海軍部長拉法耶特公爵,現在路易十六的內閣中,首相是空缺的,這位陛下看起來不想任命任何人擔任這一職位。

英國的代表是英軍總司令亨利·克林頓,外交大臣查爾斯·湯森。

美國的代表是外交特使富蘭克林,外交秘書約翰·傑伊以及享有“獨立三傑”之稱的約翰·亞當斯。

一切準備就緒後,路易十六對著巴朗登點了點頭,隨後一身盛裝的巴朗登優雅地走到了國王左側,大聲宣讀“全法蘭西本土暨海外屬地的主人,全體法蘭西人民的國王,路易十六陛下,將在此見證法、美、英三國和平條約的締結,各位先生請就坐。”

隨著巴朗登的宣講,全體參會者以及外麵觀禮者都對路易十六彎腰行禮,隨後三方代表就坐,開始簽訂條約。

理論上現在的簽字儀式僅僅隻是個流程罷了,夏爾相信三方代表一定在私底下吵了很多輪才得到現在這個協議,他的關注點都放在了富蘭克林身上。

本傑明·富蘭克林,不僅僅是一位偉大的科學家和發明家,還是美國政治家、作家、以及外交官。

身為美國開國元勳之一,支持獨立戰爭,參與起草了《獨立宣言》,還是美國製憲會議代表及《美利堅合眾國憲法》簽署人之一。

而在科學上他的貢獻同樣突出,發明了避雷針,並最早提出電荷守恒定律,對於電學方麵有著很深的造詣,發明了“富蘭克林爐”,又研究了液體蒸發熱學和鉛中毒效應,同時還去測量海流,研究改進航海技術,研究水聲學.......

對於這種人物,夏爾一向非常尊重,隻是現在沒機會結交,很可惜。

此時的富蘭克林體型略胖,穿著改良過後的灰色長袍和裙褲,灰白色的頭發略顯隨意地攏在了耳後。

英方代表亨利和查爾斯明顯看起來不太愉快,儘管這些條款是他們磋商後才決定的,但是在這種恥辱性條約上簽字,還是讓他們心情很沉重,遲遲沒有動筆。

不過富蘭克林倒是看出了氣氛的尷尬,利用他的高情商緩和了緊張的氣氛,最終三方還是完成了簽字儀式。

儀式結束後,近衛軍鳴放了小型禮炮,代表們本應就坐等待畫師完成記錄,但是英方代表拒絕入畫,提前離去,隻留下了半張畫像,不過這無傷大雅,合約簽訂完成後,凡爾賽宮舉行了盛大的宴會,夏爾自然是早早就跟著人流出去了,因為他並沒有合適的身份參加這個宴會,國王陛下能想起讓他來觀禮,就足以說明路易十六是真的把他視作朋友的。

後來據說在宴會上,路易十六把自己一幅畫框四周嵌滿珍珠的肖像畫贈給了富蘭克林,以表彰他對兩個國家的貢獻,三天後,美方代表就乘船離開了,巴黎再次舉行了盛大的歡送儀式,同一時間,《巴黎條約》的內容也刊登在了各大報紙上。

北美正式獨立!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