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京途中,霍思錦一行人又接連了大大小小數十次刺殺,然後沒有一次成功的。
最終,杜大人安然無恙地進了京城,隻是他神情憔悴,狼狽不堪。遭遇這麼多回刺殺,性命是無礙,可是受些皮外傷就是在所難免的。
杜大人本是個讀書人,在祜州為官數年,更是養尊處優,哪裡受過這麼多皮外傷。身體上的傷口也就罷了,疼痛忍忍也就過去了,可是一路上接連不斷的刺殺,次次目標都是殺他,杜大人這心裡就好似懸了一把劍,生怕哪一天,稍有不慎他就命喪刀劍之下。
身心雙重受打擊,杜大人能不憔悴才怪。
憔悴的人不止杜大人一個,還有承恩侯。承恩侯本以為殺一個杜言才是小事一樁,誰曾想安排了數十次刺殺,均沒有成功。
太子楚錚剛押著杜言才進了京城大門,承恩侯就立刻急匆匆地找上了五皇子商量對策。
“什麼?杜言才沒死?”五皇子楚恒臉色突變,“舅舅你不是說這件事情包在你身上嗎?怎麼如今杜言才不僅沒死,而且還活生生地進了京城!”
這等小事,原本楚恒是不放在心上的,再加上承恩侯早就說了,這件事情交給他處理,楚恒就更加沒有再過問了,誰曾想今日承恩侯給他帶了壞消息。
承恩侯也是歎氣連連,“是我低估了太子,一路上我安排了很多殺手,可是都失敗了。殿下,看來太子殿下身邊高手如雲,遠比我們想象地還要厲害。”
楚恒麵色不悅,“楚錚沒死在邊關,必然是少不了高手保護。”
這話說的極酸,從前楚錚在邊關的時候,雖然他是太子,但是他人沒在京城,因而朝堂上眾多大臣均以他為首。可是沒想到十幾年後,楚錚從邊關回來了,還帶回來無數的戰功。
楚恒永遠忘不了楚錚回京城的那一日,一襲盔甲戰袍,威風凜凜,就連胯下駿馬亦是神采飛揚,引來眾人紛紛矚目。
直到那一刻,楚恒方才反應過來,雖然楚錚這些年沒在京城,朝中無人,但是他戰功赫赫,手中又握有兵權,他一回京,自會有人眼巴巴地想要投靠。
楚恒後悔不已,早知道他也去邊關走一遭,立下戰功,也好叫人刮目相看。
後來,楚恒把這一想法說與姚皇後和舅舅承恩侯,然而他們當即反對。理由很簡單:楚錚在邊關多年,即便楚恒去了邊關也不會有機會立功的。更何況戰場凶險,刀劍無眼,稍有不慎就有可能連姓名都丟掉了。
姚皇後安慰兒子,沒關係,楚錚有軍功又怎麼樣?朝中儘是我兒的勢力,楚錚即便是人回來了,他這個太子也隻是形同虛設。
楚恒雖然嘴上認同姚皇後的話,但是心裡卻又是另一番想法。一個戰功赫赫的太子殿下,真的隻形同虛設嗎?
這一年的時間裡,處處都有答案。
旁人做不到的事情,楚錚可以。他回京不過一年時間,但是卻處處叫人刮目相看,朝中已經有不少老臣對楚錚頗多讚賞。
看著楚錚在超重的地位越來越高,姚皇後和承恩侯心急不已,於是便派人放出楚錚暴戾凶狠的流言,再加之楚錚本人性子的確暴戾冷漠,流言傳多了,也成了真的,朝臣們才會對太子楚錚有所避諱。
雖然朝中擁護楚錚的人不多,但是他是名正言順的太子,又有戰功在身,這一兩點是楚恒無論如何都比不上的。
楚恒嫉妒他,嫉妒地心裡發酸,但是卻又不願在明麵上表現出來這一點,隻能將嫉妒深埋在內心。
“殿下,當務之急是如何處置了杜言才,他不能活著,倘若他活著,早晚有一天會把我們供出來的。”
都火燒眉毛地時候了,承恩侯可沒有那個閒工夫去說些酸話。他此刻滿腦子想的都是如何解決了杜言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