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天是周末,許強今天上班,依然在衝壓和電池兩個車間來回轉悠。
即便你有工藝資料,但因為場地設備和其他因素的影響,依然不可能立刻就把產品做出來,況且還需要適配炮彈引信的各項參數,所以反複的調整實驗就變的必不可少。
而就在許強忙於實驗的時候,廠長辦公室裡,幾個主要機關領導正在裡麵開小會。
“我前段時間已經向上級申請過了,也和他們說了咱們廠的一些具體情況,目前的問題是隨著上級訂單的大幅度縮減,工廠不得不全麵向著民用產品進行轉型……”劉彪拿起茶杯喝了一口,接著說道:“所以我希望他們能夠同意咱們廠整體向撫州搬遷,那裡的交通更方便,貨物運輸的成本也低很多,隻有這樣,咱們生產出來的民用產品才能有競爭力……”
“可問題是咱們這麼大的工廠,真要搬遷的話,那可是個大工程,除了人員和設備的轉移,還有新廠的選址以及廠房居民宿舍的建設問題,這可不是一朝一夕能完成的,而且需要大量的資金才行。”
坐在劉彪對麵說話的是副廠長謝長江。
謝長江年齡比劉彪還要大三歲,早年是從省國防科工辦空降下來的,其主要任務一方麵協助劉彪工作,另外一方麵負責管理駐場的幾個軍代表,多數時候他們都是從事產裡的質檢工作。
謝長江雖然名義上是副廠長,但實際上基本不插手劉彪的工作,在廠裡是出了名的‘老好人’,對人從來不惡語相向,也不管廠裡的具體事情,正因如此,他在廠裡話輕言微,如今已經快到了年齡,最多再有一兩年的功夫,就可以光榮退休了。
但無論如何,謝長江對這個廠子還是有很深感情的,基本每次開會,都會提出一些自己的想法和建議。
“沒錯,情況是這麼個情況,上級領導也很清楚,所以照我估計,這份報告上去,起碼還要等兩三年的時間。”劉彪點點頭,接著說道:“所以咱們要趁現在提前做準備,各車間各部門要做好統計工作,包括工廠目前的設備,庫存的材料,以及職工家屬的具體情況等等,都要進行詳細的記錄,到時上級一旦要了解情況製定政策,咱們就可以及時提供這些信息……”
其實關於勝利機械廠搬遷的事情,早就有了風聲。
三線企業遵循“靠山、分散、隱蔽(進洞)”的方針選址,從備戰來看是合理的。但從企業長期生存發展的角度看就存在很大的問題。
首先是險惡的地理環境,有的企事業單位位於深山峽穀之中,長期麵臨山洪爆發、泥石流衝擊塌方崩陷的威脅。
其次企業運行成本過高,分散建廠造成有效麵積利用率低,有的企業一個工種的生產車間一分為二,工廠效益長期受到影響。
企業在山溝裡分得太散造成運輸周轉量加大,由於工廠大多建在遠離城鎮的偏遠山區,運輸線路很長,原材料、產品的進出十分不便,協作配套件亦不能按時互相提供,特彆是產品結構複雜,互相作配套廠較多的大口徑火炮行業和光學行業尤為突出。這些工廠均按專業分建成,獨立生產一個產品的能力很差,由於運輸線路長,每年的運輸費用比市郊工廠高出15-20%。
最後就是技術骨乾人心不穩,由於三線企業大多地處偏遠山區,且廠際之間相距較遠,因此每個單位都要設置一套生活服務設施,如商店、學校、托兒所、醫院等,還要供應住地附近農民的用水、用電,這對於工廠來說負擔太重。
加之就地出產的生活用品種類較少,日用百貨加上運費價格高於城市,致使企業職工生活資料貧乏。職工醫療條件較差,複雜的病症和外科手術都必須到城市就診,既費精力又耗財力。職工子弟學校缺乏師資力量,教學水平低,加之遠離城鎮,教學業務不便互相交流,造成職工子女上學困難。
正因為這些問題越來越嚴重,加上現在工廠軍品訂單大幅度縮減,所以國家開始全麵調研,並且已經搬遷了一些中小三線企業,劉彪這個時候打報告,也是順應當前的形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