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一年他意氣風發,原以為這會是自己輝煌人生的開始,可實際上,這卻不過是他苦難人生中微不足道的一點小甜頭。
他在那一日的小宴上,因為親眼見到權貴欺辱踐踏一送酒老翁,聯想到家中老父,一時不忍挺身而出……可結果卻是,他沒能救下那老者,反而被紈絝子弟縱馬衝撞,摔斷了雙腿!
杜懷寧因為斷腿,而在當年失去了繼續進學,參加鄉試考取舉人的機會。
此後嘗遍人情冷暖,不必多提。
他不得已歸家養傷,卻又在回家的當日親眼目睹了父親一病歸西的一幕!
原來父親早前偶感風寒,卻因為記掛他在郡城參加科舉,處處要用銀錢而不舍得出錢買藥,以至於耽誤了最佳的治療時機。
後來病況突變,情勢急轉直下,等到他想起要用藥時一切卻都晚了。
杜懷寧趕回家,剛好就見到了父親的最後一麵。
父子相對時,一個科考中斷,雙腿殘疾,一個病骨支離,氣息奄奄。
人世如此無常,生命如此脆弱,誰的遺憾都沒能達成。
杜父就此逝去,懷著滿腔的痛苦與不甘。
杜懷寧情緒激蕩,為父書寫祭文時忽忽然念頭通達,百脈俱開,一時引來天降靈光,當時便獲得了書生幻文“無常”二字,進入讀書人的第一個境界,養氣境。
才氣滋生了,對於一個讀書人而言,這應該是又一條大道被開辟出來了。
但事實卻是,才氣滋生並不能令杜懷寧的境遇立刻改變。
他還是那個殘疾的窮秀才,甚至相比起才氣滋生之前,他的處境還要變得更為艱難。
因為才氣的滋生反而令他又麵臨了更深一層的困境:他被郡城縱馬撞斷他雙腿的那個紈絝子弟給盯上了!
……
接下來的畫麵便十分淩亂,杜懷寧究竟是如何在微末時度過紈絝逼壓,又是如何修複雙腿,進而在六年後參加新一輪鄉試的,這些宋辭晚通通都沒有看清。
隻依稀有數種複雜的情感在那些畫麵間流轉,那是杜懷寧當時的情感。
他胸懷激烈,他發憤圖強,他立誓要令昔年所有冷眼在日後都化作望塵莫及的膜拜……
他也曾暗暗立下壯誌,他日若能入朝為官,必定要庇護一方百姓,使卑劣者永受枷鎖,使善良者安居樂業……
終於,他過了鄉試,中了舉人,又一路高歌猛進,參加會試,又進入殿試,最後榜上有名,獲得二甲進士出身!
彼時的杜懷寧又一次找到了曾經少年時意氣風發的感覺,但正如他從前所領悟:世事無常——
他高中進士的消息傳回老家,喜訊卻並未獲得喜報。
原來他的母親聽聞此訊,一時大喜過望,卻是沒能控製住自身情緒,以至於一口老痰堵在胸口,就此一命嗚呼了!
杜母死了,杜懷寧再一次深刻體會到了世事無常的悲哀。
他所有的意氣風發都被打落成泥,他收拾行囊回鄉奔喪,並為母守孝三年。
三年過去,原先的進士授官也被耽誤了,等杜懷寧出了孝,想要再次踏上求官路,比起原來卻又是艱難了千萬倍。
此後很長一段時間裡,杜懷寧就像是一隻無頭蒼蠅。
他找不到方向,看不清前路。無數次在彎曲的迷霧中前行,不知今夕何夕。
從前種種雄心壯誌儘皆化作夢幻泡影,直到杜懷寧深刻領悟到,要想做官,先學下跪這個道理,他的求官之路才算是勉強又看到了一點希望。
他搭上了允王門下一位管家的線,娶了管家的庶女,得到了一個縣令的官職!
此後,杜懷寧便來到了棲霞城,成為了棲霞縣令。
堂堂一縣之尊,進士出身,卻必須要通過允王府一位管家才有官做,這不得不說,著實是一種荒唐。
而更荒唐的是,原來縣令所謂的受允王引誘,並不是他親身接觸了允王。
而是他那位管家嶽父,拿了築基丹,引誘他吞吃了。
對於築基丹與金丹法,杜懷寧心中其實不是沒有過懷疑。
他走的是儒道路線,心中原本有著明確的修行之路,並不想兼修什麼金丹。
沒奈何卻抵不過管家嶽父的催促暗示,嶽父言明:這是允王的意思,若修金丹,便為王府座上賓,若不修金丹,則官場寸步難行!
杜懷寧沒有選擇,他隻能吞下築基丹,走上金丹修行路。,找書加書可加qq群8878050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