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七章(1 / 2)

大唐女繡衣 疆留兒 4220 字 8天前

而那崔玄英,因是神經緊繃,亦是未及反應,故而這雖是沒了頭顱,卻是依舊於馬匹之上未能跌落,這馬匹想是知曉這主家亡故,便托著這崔玄英屍身至行陰盤驛,而後便得以被那老驛使發現。

這無頭屍一案的大致輪廓是有了,崔玄英之死固然與武承嗣脫不開乾係,可這將崔玄英殺害之人又是何人。當中恩怨曲折又是為何。

喬淩菲思忖片刻之後看向袁映寒道:“袁館驛,此番多虧得袁館驛相助,這案情脈絡我等已然知曉,袁館驛便可往驛站彙報此事。”言罷便看向裴童卿。

裴童卿自腰間取出一袋銅錢,交於袁映寒道:“這是北鑒司一點心意,望袁館驛收下。”

袁映寒又豈會不知,這案子偵破之時,便是離開北鑒司之日,自己此行原本隻是報至官府即可,得喬淩菲暗中寫了公函將自己調用幾日罷了。

可即便這短短的幾日,便令袁映寒找回到數年之前那感覺。故而袁映寒心頭是有些不舍的,看著裴童卿遞於手中的錢袋,又放回桌案上道:“袁某亦是公門之人,雖是小小館驛使,卻也是願為朝廷效犬馬之勞。”

喬淩菲看向袁映寒道:“袁館驛赤子之心日月可昭,他日若需袁館驛之處,還望袁館驛慷慨相助。”

袁映寒聞言道:“袁某有一不情之請,不知”

“但說無妨。”

“不知繡衣執事這北鑒司可能容得下袁某。”

喬淩菲自然是想要留下這袁映寒,故而暗中調查這袁映寒背景,可這袁映寒背景履曆卻是極為的清白簡單,這卻令喬淩菲心裡打起了鼓。

俗話說在一個地方跌倒兩次,那是得多不長記性,經曆過馮鶴遠、朱通二人之事喬淩菲自然對這人手任用上多了幾分戒備。

隻是這多番調查之下這袁映寒的確是乾淨的令人擔憂。

喬淩菲便是看向袁映寒說道:“此事仍需吏部報審,需些時日,袁館驛便先行往驛站彙報。”

袁映寒心道“這北鑒司乃是政事堂直隸,又何須呈報吏部,多半是這繡衣執事不願任用罷了。”隨即歎息道:“也好,那末官便先行告退。”言罷便起身欲往大堂外行去。

喬淩菲看向林笑愚道:“小魚,送袁館驛。”

袁映寒道:“繡衣執事無需相送,這北鑒司似是仍有大案要查,末官亦不宜久留。他日若需末官效力,差人往陰盤驛相尋便可。”言罷便與眾人行禮,轉身自行離去。

喬淩菲所不知的是,武則天所賜她的那塊金牌,實質上便是那調遣繡衣使者的金虎符,而這繡衣使者亦並非僅北鑒司這寥寥數人。

當年太宗重啟繡衣時,不僅是代天巡狩,奉命“討奸”、“治獄”,督察官員、親貴奢侈、逾製、不法的事,亦有捕盜查案之職,而當中更是有一道密旨,則是命繡衣使者監察皇親貴胄,兼輔政之事,密旨中曾提及這若是聖人不明,可由繡衣執事及政事堂眾元老大臣決議廢帝一事,而唯一需確保的則是這帝位須有李氏宗親繼承。

當年高宗繼位之時,亦是知曉此事,可至中年之時,竟是暗許武氏臨朝,一度令朝中出現雙聖臨朝的局麵。彼時繡衣執事曾執詔入宮密稟政事堂。

彼時宰輔裴炎,便是裴童卿祖父,便持詔入宮同高宗對質此事,高宗亦曾有所動搖,隻是無奈頭疾纏身,未及處置此事,便遭武則天暗中阻攔下來,便將裴炎斬首都亭驛的前街,而那道聖旨,則是遭武則天焚毀。

而武則天亦是因此事,暗中遣梅花內衛將一眾繡衣暗中坑殺殆儘。若非高宗極力阻攔,怕是這長安北鑒司衙門也是蕩然無存。

自此一役之後,這繡衣使者便是四下裡隱身了起來。也是多半隱於這長安城周遭,至於各州道衙門繡衣使者,便是屠戮殆儘所剩無幾。

而如今這繡衣使者金虎符再現,許是武則天新的陰謀,亦或許是見這繡衣使者再也翻不起什麼浪花了,便是又將這虎符交還繡衣執事。

喬淩菲見袁映寒離開,無奈歎出一口氣。

林笑愚笑道:“怎的?惜才?”

喬淩菲道:“看出來還問。”言罷便拍拍桌案道:“各方調查結果如何?”

李珩道:“方才提及範無咎此人。似是有所隱瞞,今夜仍需往吏部衙門探訪一遭。”

林笑愚則道:“武承嗣府動向亦已說明,今夜往客廂再去打探一番。”

喬淩菲沉思片刻忽的抬起頭看向眾人道:“你等可曾聽聞這棲鳳閣暗衛?”

此言一出,堂內眾人皆是一驚。

李珩道:“怎的?為何會與棲鳳閣有所瓜葛?”

喬淩菲見眾人模樣便猜測眾人是知曉的便道:“誰來說說這棲鳳閣是個什麼鬼。”

林笑愚道:“棲鳳閣乃是聖人長公主,太平公主所屬,太平公主及其受聖人寵愛,為人擅權略,亦是暗中培植不少暗衛,稱棲鳳閣暗衛,這暗衛雖是由公主親選,卻也是得聖人暗許,亦是為聖人耳目。”

李珩補充道:“棲鳳閣暗衛乃是公主隨身侍衛,鮮有出宮一說,既是稱作暗衛,自然非尋常人難以察覺,淩菲又自何處得來這棲鳳閣暗衛消息。”

喬淩菲道:“哎,還不是今天早上去利人市,顧大哥告訴我,那海池周遭有棲鳳閣暗衛把守。”

眾人聞言又是一。

蘇落衡看向喬淩菲道:“那顧老前輩當真如此說?”

喬淩菲點頭道:“正是。”

蘇落衡思忖片刻道:“這棲鳳閣暗衛若是出沒於這利人市中,那這利人市便是要有大事發生。”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