待聽聞了趙雲所稟告的攜數百餘騎士就一舉大破了羌道的駐軍戰報後。
劉備大喜之下,也是由衷的發出了一記“子龍渾身皆是膽也”的感慨。
一番感慨過後。
對於趙雲所彙報的參狼羌王子欲與其兄爭奪王位一事。
劉備鄭重思慮一番,也是迅速就定奪了下來。
令與之相交莫逆的趙雲時刻保持著跟對方的聯係。
這件事對己方並沒有什麼利害關係。
相反,若是日後傾儘全力北伐,若參狼羌能鼎力相助,反而是一個意外之喜。
也會給自己收複涼州有著無與倫比的助力。
劉備自然沒有拒絕的理由。
隨著趙雲,馬超攜部退回漢中郡過後。
法正號召軍中文武諸人一齊前往郡府予以再度勸進劉備稱王。
不過嘛
劉備雖然被諸葛亮的勸進表說服了,但為了維持自己在臣下的形象,自然也不能輕易間就應允下來。
此次勸進,劉備再度婉拒。
法正卻從中聽出了話外之音!
“孝直,當今天子尚且被囚禁於深宮之間,我豈能於外稱王呢?”
這一記拒絕之語,並沒有先前那般義正言辭。
法正何等聰慧。
自是捕捉到了劉備的心意。
接下來。
將近大半月過去。
時間轉眼來到秋九月中旬。
副軍中郎將劉封已經攜部沿漢水東下抵足了上庸郡,與趙統完成了軍務方麵的交接。
趙統率部正在趕回漢中的路途間。
另一麵。
諸葛亮的大姐夫蒯祺也攜家眷抵足了成都城。
在軍師將軍諸葛亮特意安排家宴為一家人接風洗塵過後。
數日時間裡。
諸葛亮親自與蒯祺多次交談。
最終確定了下來。
此人可用之!
並差人與劉備告知此事。
劉備也予以批準同意。
但為了穩妥起見。
蒯祺的妻兒老小等親眷得留於成都。
由其單騎上任。
敲定了此番事務。
蒯祺也被諸葛亮表為上庸太守,坐鎮上庸首府,並總攬東三郡間的一應政務。
而等其花費一番功夫長途跋涉重新回返上庸與孟達交接政務後,孟達遂也往秭歸郡上任。
至於當地的其餘官吏,則一律由蒯祺挑選任命。
一番番的政務完成部署。
漢中大戰過後的一應事務都開始穩步進入了正軌。
而此時的首府南鄭也是霎時間熱鬨了起來。
來自各方的勸進表一齊蜂擁而至。
鎮守荊襄的大將關羽,以及軍師中郎將龐統差人千裡迢迢送來勸進表予以勸進劉備稱王。
以及目前軍中軍職最高的平西將軍馬超也親自上書請命稱王。
之後的張飛,黃忠,吳懿等將也依次上表。
直至目前,軍中大將唯有趙雲依舊沒有絲毫上表的意圖。
此時的趙統已經攜部返回了南鄭城。
他眼瞧著自家父親此刻正屹立於南鄭北城牆上,目光緊緊飄向了那八百裡秦嶺的方向。
麵上神情似乎是有些心神不寧。
也流露著濃濃的憂慮之色。
趙統靜靜走到趙雲身旁,沉吟半響,方才拱手相問著:“父親,軍中諸位將軍都已經一齊上表勸進主公稱王,已待正名,號召各州郡間士民共伐曹賊。”
“卻不知為何父親不上表呢?”
此話一落。
趙統麵上也不自覺間浮現出了濃濃的疑慮。
原史上,似乎在稱王的時候,趙雲就沒有予以做出任何表態。
既沒有表現反對或者是附議。
而他也的官職翊軍將軍也直至劉備去世,都沒有過絲毫的提升。
趙統此刻心念於此,心下隱隱間有了彆樣的心思。
“或許就是因此事,導致父親之後於朝中的仕途一直停滯不前吧?”
“但這也說不過去呀!”
“雖然父親並未上表勸進,卻也未明確表示拒絕,隻是沒做表態罷了。”
“況且,之後主公稱帝時,父親也是明確附議的,但那時,父親的官職依舊沒有得到絲毫的晉升,這又是為何呢?”
一時間。
趙統心下的思緒疑惑不已。
不知道為何自從入蜀以後,自家父親的官運便停滯了。
直到後麵諸葛亮執掌朝政,方才重新迎來了自己新的時代。
“父親,現在文武諸人都一齊勸進,即便是諸葛軍師都認為當下主公應上表稱王,您卻為何不做表態呢?”
似乎是思吟了許久,趙統目光緊緊直視著自家父親,沉聲相問著。
似是問出了自己前世今生以來。
都百思不得其解的問題!
趙雲為何在稱王一事上不做絲毫的表態。
一語而落。
趙雲也聽見了其子間的疑惑之語,他遂是略微有所沉思,眼神看向北門外那隱約可見卻又高聳入雲的秦嶺各山脈。
沉默了好一會,長歎息一口氣道:“統兒,其實為父並非對群臣儘數勸誡主公稱王持反對意見。”
“隻是,自主公入蜀以來,便一向是打著漢賊不兩立,王業不偏安的旗幟,此番北伐大事尚未功成,若是就貿然上表稱王。”
“恐會令外界士人群起予以攻訐,給主公的名望造就不利的影響。”
“特彆是麾下大部群臣,他們勸進稱王,隻是希望主公稱王,他們的地位能夠隨之水漲船高罷了!”
話落至此處。
趙雲麵上也似乎是流露著濃濃的憂慮之色。
“但此番稱王,也猶如法先生所言那般!”
“現在眾將都在攻略漢中的大戰中大顯身手,若不稱王,則無法籠絡眾心,無法凝聚諸臣間的信念。”
“何況,主公一直以來都在追逐著數百載前高祖的足跡。”
“漢中乃是煌煌大漢數百載的起點。”
“主公於此稱王,亦能在政治上昭告天下士民,大漢即便有所衰敗,亦能中興漢室,煥發新生。”
一語語的話語徐徐而落。
趙統麵色間才逐漸是流露著恍然大悟之意。
隨著父親的耐心解釋著。
他方才知曉,自家父親方才是真正為中興漢室的理想所牽掛心上。
現在時機不成熟,貿然上表稱王。
極其容易收到外界士人攻訐。
但若不稱王,麾下諸人也極有可能信念崩塌,分崩離析。
此事也正是有著此等優劣的兩麵性。
趙雲鄭重思索一番過後。
才會以一副既不拒絕,也不上表的態度徘徊於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