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從落鳳坡開始
隨著黃權奉命進行稱王後的一項項事宜後。
又有原漢中太守張魯親自出麵,宣揚劉備稱王乃是順應天命。
他鎮守漢中十餘載。
於郡內各地間的民望本就深厚。
劉備本人這麼多載來,仁義之心早已人儘皆知!
有這雙重的buff積累下。
漢川之地欲支持劉備稱王的呼聲也愈發高漲起來。
幾乎是達到了一呼百應!
而隨著民望的逐步增進下。
黃權親自負責於沔陽大設高壇,準備昭告天下,稱王之地。
多日過後。
待一切都準備就緒。
也不待許都方麵有所回應。
當然,明眼人都知曉,現在天子被囚禁深宮,政令早已出自曹操一人之手。
他又豈會批複這則表文呢?
南鄭西北麵。
漢水已西的沔陽境內。
這日,即便是九月中旬的時節,可依舊是烈陽高照,天空中晴空萬裡,白雲鋪滿著藍藍的天空。
劉備身著一席赤紅色王服,頭戴以珠玉所製的王冠,領銜於前方,後方則是文武諸臣各自執著紅、黑朝服分左右兩側排列行進著。
一眼望卻。
隻見地麵上撲著無比喜慶的大紅毯。
一排排相視而過,似是一條長龍一般,是那麼的莊重。
隊伍、規模也越發之大。
諸人跟隨劉備身後。
緩緩往高台下走去。
約莫過去兩刻鐘的功夫。
文武諸臣方才一齊屹立於台上排列著。
此會壇則儘數是甲士林立。
兩側的甲士也幾乎是個個都威武不屈。
手執長戈屹立於此,默不作聲。
渾身更是無形間散發著一股威壓之感。
隨後。
劉備再度拾步徐徐移動至高壇上。
他方才扭轉身子,麵露著台下甚至是最下方列著整齊軍陣的軍士們。
眼神裡流露著濃濃的渴求之色。
甚至是充斥著一股股的自信。
以及麵上充斥著無比的莊重感。
他一時間不自覺間想起來了這數十載的種種遭遇。
自二十餘出頭的年紀便起兵,立誓要拚出一番功業。
曆經波折,飽經滄桑,轉戰南北,直到今日他方才是有了自己的基業。
占據了荊、益二州此半壁江南。
麾下文武之士也愈發的人才濟濟。
劉備腦海裡不自覺間浮現出此種種念頭。
麵上也不自覺間浮現出了一抹興奮之色。
現在乃是他事業的上升時期。
他自己也終於如願以償!
登上了夢寐以求的王位。
他漸漸調整好自己的情緒,方才目視著壇下諸人,滿麵笑容的堅錚說道:“諸位將士,此番若無汝等之功,若無汝等浴血奮戰。”
“我軍恐也無法據有漢川全境。”
“現又蒙汝等一齊推舉我為王。”
“我也是深感惶恐,隻願日後我等能北伐功成,還於舊都,再度中興大漢。”
一席席堅錚有力的話語徐徐而落。
劉備隨之更是舉起掌中長劍,奮力高呼著:“漢賊不兩立,王業不偏安。”
“興複漢室,還於舊都,就在今朝。”
這一句政治口號劉備奮力吼出。
亦是瞬息之間感染了現場間的情緒。
麾下文武諸臣。
底下結陣的一位位將士,也是厲聲高呼著。
“漢賊不兩立,王業不偏安”
瞬息的功夫。
似乎是全軍軍心士氣是達到了最為高潮之際。
可謂是軍威鼎盛。
若此時己方後勤能夠跟得上。
攜部趁勝出秦嶺已伐關、隴之地。
必將會勢如破竹!
收複西京又何足掛齒乎?
望著麾下的將士、諸臣間的人心鼎沸。
劉備麵上也不由流露出了一抹會心的笑容。
隨即。
在黃權的親自主持下。
一道道稱王的步驟開始進行著。
首先是劉備親自領著諸人跪倒於地,焚香禱告,進行祭天儀式。
待此事告一段落。
黃權齊聲的宣示著,日後左將軍劉備將是大漢旗幟下的一諸侯王,並以漢中郡為封地,譽為“漢中王。”
並當眾宣布曹氏把持朝政,囚禁天子於深宮,霍亂朝綱。
更是人人得而誅之!
與己方乃是不折不扣的世仇。
一齊再度宣示以後。
接下來,也將進入了本階段最為重要的儀式。
封賜大典!
此刻,黃權手拾著一封帛書,乃劉備親自所擬的王命。
他靜靜走到台階上,攤開徐徐念叨著:
“此漢中大戰無比激烈,艱難,甚至是各部將士,諸位文武諸臣,都奮力搏殺,乃是有功之人。”
“現對諸人封賞,以示祝賀。”
一語語的開場白落下過後。
黃權方才念到了正題:
“以劉禪為王世子。”
“擢升許靖為太傅。”
“擢升賴恭為太常。”
“擢升法正為護軍將軍,尚書令。”
“擢升劉巴為尚書。”
“擢升楊儀為尚書。”
“擢升黃權為中領軍,並巴郡太守。”
“擢升關羽為前將軍,持假節鉞,總督荊州諸軍事。”
“擢升張飛為右將軍,持假節。”
“擢升馬超為左將軍,持假節。”
“擢升黃忠為後將軍。”
“擢升魏延為鎮遠將軍。”
“擢升李嚴為輔漢將軍。”
“擢升趙雲為虎威將軍,領中護軍。”
“擢升霍峻為平西將軍。”
“擢升劉封為副軍將軍。”
“擢升趙統為振威將軍。”
一言一語的念叨著。
約莫過去了不知許久,黃權方才徐徐將數十於諸臣間的封賜給一一道罷。
至於諸如諸葛亮等坐鎮成都之人,則是官職大小並未有何變動。
此次受到加封的文武諸人基本是參與了漢中之戰的數十大小官吏。
一番番的加封落罷。
壇下再度是一片歡呼熱烈之勢。
“漢中王承天順命,必能掃除國賊,再度中興大漢。”
“漢中王威武!”
一記記的高喝聲持續了半響。
隨著漢中王劉備親自揮手所打斷,現場方才一瞬之間無比的寂靜無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