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於岸江市是全省率先停止全省統一糧票使用的城市,城市居民家裡的存糧票全變成了廢品,不過一直都存在的黑市糧票市場還是有人收購,於是如潮水般的“廢品”糧票就從居民的手中賤價賣到了黑市糧票販子手中,使本來價格不算低的黑市糧票價格被衝擊得一落千丈。
這時候信息閉塞,買賣黑市糧票的大多是一些膽子大但見識卻短淺的黃牛之輩,他們把從岸江市現在每市斤五分到兩角收來的糧票,拿到附近城鎮每市斤二角到四角高價賣出,秦唐和秦誌國就是在這個時候往黑市糧票市場上橫插了一杠子,不過他們的操作方法,卻與黑市糧票市場這些黃牛之輩大大不同。
秦唐和秦誌國並沒有在糧票市場等著往居民手中收購存糧票,而是用每市斤一角到三角的價格直接往糧票販子手中收購,糧票販子能夠不跑附近城鎮,省了路費就近就把從居民手中收購的糧票賣出,並且賺錢,自然是樂意之極,而且直接從糧票販子手中收購糧票,那數量之巨大不是往居民手中收購可以比擬的,換句話說就是隻要有錢,想收多少就能收到多少。
在把兩千塊錢現金全部換成糧票之後,秦唐和秦誌國馬不停蹄就趕往附近城鎮。
岸江市附近的城鎮不屬於農村,大多是類似大型鋼鐵集團和化工集團之類的工業化城鎮,這些城鎮還沒有停止糧票的使用,同時生活水平要比岸江市低得多,更重要的是這些工業化城鎮的生活區裡住的幾乎都是大型鋼鐵集團或化工集團的職工,長年累月因為工作的原因穿著工作服,手中的布票基本上是廢品,所以秦唐和秦誌國揣著價值兩千塊的糧票輾轉於岸江市各周邊城鎮,並沒有拿糧票換現金,而是用糧票換布票。
岸江市周邊的這些工業化城鎮並沒有類似岸江市那種有一定規模的黑市糧票市場,但私底下的計劃票交易倒也存在,隻不過全都是不同人用一種計劃票換得現金,再用現金去收購另外一種計劃票,像秦唐這種直接跟同一個人用一種計劃票換另一種計劃票的方式,幾乎沒有。
兩叔侄就這樣,用五市斤糧票換五件成衣布票的方式,大規模的把岸江市周邊城鎮居民手中的布票換到了自己手中,而一件成衣布票拿回岸江市,就算賣給計劃票販子,也可以賣到四角到一塊錢不等。
財富就是在一種很畸形的市場上,用一種很畸形的投機倒耙方式,被秦唐和秦誌國兩叔侄,彙聚到了自己手中。
秦唐不記得前世是哪位靠類似這種畸形投機倒耙起家的八十年代的“萬元戶”說過,信息流通不便與人民意識的開化度不夠,是搞真正投機倒耙的最佳時機,在二十一世紀如果還想要乾這種事情,除非摧毀全球互聯網,再利用比傳銷強萬倍的手段把人民通通洗腦,換言之就是一個幾乎不可能完成的任務,所以秦唐在跟秦誌國一起進行糧票換布票計劃的時候,也覺得這種老套的操作方法太“不可思議”,居然很管用,要讓二十年後的任何一個人重生,也都可以跟他一樣,乾這種投機倒耙輕鬆大財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