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第三章 長安舊人(1 / 2)

鏡中雲鬢 虞渡 4260 字 9個月前

《鏡中雲鬢》全本免費閱讀

死亡是什麼滋味,李意如說不上來。

好似陷在一個很長的夢裡,將醒未醒之際,隨著混沌業海罪惡的灰色波浪浮浮沉沉,不著邊際。不知過了多久,終於有斑駁的光影錯落著灑落下來,慢慢地將一切迷霧都驅散了,四肢開始回暖,沉寂的心臟重新蓄滿了血液,嘭嘭地跳動。

朦朧中,開始有些喧囂的人聲闖入,那是走卒推著吱哇作響的板車、孩童們驚叫著奔走打鬨、小販抑揚頓挫地吆喝著,“古樓子,古樓子,新鮮出爐的古樓子,自家的羊了喂——”

是漢話,還是帶著萬年縣口音的官話!

李意如一口氣沒順上來,猛地睜開了眼睛。

麵前是一張純白的魚牙映泉紗帳,榻前小幾擺著個精致的蘭溪圖經瓶,菡萏上帶著露水,晶瑩圓潤。

馬車的窗牘半掩,依稀可見碧空清透。

她呢,著著石榴裙,趿著碎花軟履,端正地坐在榻上。李意如一時沒有反應過來,下意識地去摸心口的箭傷,看向了跽坐在側的侍女。

她不是巴果!雖然李意如從未見過巴果的真容,但巴果與她說話時,語句中總是帶著三分友好的笑意,坐馬車時總是哈欠連天,李意如時不時就會聽見她轉身或者臥著的聲響。

而這個侍女神情肅然,背脊挺得筆直,拘著很大的規矩,不太像是會偷懶的人。侍女觀察到公主撫心口的動作,開口問道,“殿下,您是否身體不適?”

她的官話說得極好,每一個字的平仄都壓下了三分,李意如的父皇最愛這種平穩而溫和的調子,當年禁中的宮人們多習慣這樣說話。

她覺得這個聲音很是耳熟,有點像她從前在長安的大青衣憐光,可憐光早在十年前去荊西的路上就病亡了。

這一刻,她的腦子是懵的。記憶與處境出現了偏差,她不知自己是否仍在夢中。

她抬手解開了衣衫,綢緞的滑膩觸感如此真實,她低頭瞧見自己完好無損的胸口,疑惑地眨了眨眼,然後閉上了眼睛,又再睜開。

毫發無損,而且周遭的一切都還在。

她深深地吸了一口氣,聞到了馬車上熏著驅蟲的蘇合香氣,芬芳馥鬱。

過去二十八年的記憶忽然如潮水般一同湧進腦海,她感到一陣劇烈的暈眩,伸手撐開了窗牘。

朱雀大街鱗次櫛比的屋子緩緩地後退,繁華與喧囂一瞬將她包圍起來,青磚、白牆、黑瓦…馳道旁墨綠的青槐、飛簷下赤紅的燈盞、高聳巍峨的牌樓與鐘鼓,這是獨屬於大魏長安城的色彩。

那十年的虛無像是沒有傷疤的痛,愈合不了,也無法忘卻。而眼前的一切太過真實,反而更像一場夢。

而侍女呢,見到公主解衣開窗,心裡已經翻江倒海了,忙上前為她攏好了衣裳。

李意如下意識地想去摸腰上的銅板,可她的腰間卻隻掛著一串兒東海紅珠穗子和一柄折紙花描金銅鏡。

她舉起了銅鏡,鏡中人梳著兩個尖尖的桃山髻,緋色絲絛纏緊了烏黑的發團,再垂下兩條長長的發帶。她未施粉黛,隻在眼角墜著金鈿,將清淡的眉眼勾勒出些瀲灩的況味。

她的神情怔忪,本就姝麗嬌憨的人兒更顯出三分天真。

李意如吃驚地半張嘴巴,鏡中人也微啟檀口,麵露迷茫之色。她一時不知,究竟是歲月對她容情,不肯在她臉上留下痕跡?還是她記憶錯亂、根本已經瘋了?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