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事最怕的就是過猶不及。我所擔心的是,對於這些本就飽受韓國舊貴族壓迫的百姓來說,才剛剛結束貴族的剝削,緊接著就要應付嚴密的《秦法》。”
“這樣會招致這些庶民對我秦國的怨恨。我想剛剛取下韓趙之地,反而應該做的是對這些韓趙百姓用輕徭薄賦加以撫恤。可是他們一麵要麵臨繳納賦稅,一麵還要應付《秦法》。”
蒙恬聽了,不得不佩服他們的太子。
太子能從庶眾的角度考慮這些問題,這就是未來天下人的福音吧。
蒙恬對此直言,“太子,家父曾經教導我說,上位者有上位者要做的事情,下位者有下位者要做的事情。人生在天地間,本來就是要效法天地,以養育群生。所以說天地人三才,人本就是效法天地為事,活在世上,就是要為世人做事,能多做一點是一點。”
“所以自古以來,好逸惡勞都是可恥的。哪有不勞動,就等著坐吃山空的人。太子,庶眾生來就是做些勞苦之事,可是這些勞苦之事關乎整個國家。”
“《德道經》中也說,要以下為本。我們用《秦律》懲治惡行,本來就為的是這些庶眾。太子難道忘記了,日前太子召見的那些庶人都是怎麼說的,一開始確實是感到疲於應對,但是時間一久,大家都明白了嚴刑峻法帶來的好處。”
扶蘇聽了,但是沒有全相信。
因為他記得史書上那句話。
‘王侯將相,寧有種乎?’
哪有人天天樂意被鎮壓在社會底層,給人家當牛做馬的。
扶蘇沒有反駁,可也沒有認同蒙恬那番氣勢雄辯,堂內氣氛凝滯下來。
說實話,現在的蒙恬不知道太子在想什麼了。
他一直以為太子因為長在深宮裡,沒有見到過人心陰暗險惡之處,現在他把事情挑明了說,但是看太子似乎仍然堅持他之前的想法。
蒙恬隻好又道,“太子,現在國中上下都在忙著籌備戰事。太子應該知道,如今上將軍王翦、李都尉等人,正在參與攻打燕國的戰事。那太子以為,接下來大王要做什麼呢?”
“無非是攻打魏國、隨後取楚國。”
“太子既然知道,那也應該想得到,未來國中上下仍舊是以戰事為主。所以徭役不能減輕,賦稅也不能減免。眼下的困難和艱苦是必要的,等到天下一統,到時候一切問題都能迎刃而解。”
扶蘇眼底一片灰暗,他仿佛已經見到了曆史的那一幕。
天下人都怨恨秦國,等到被壓迫到了最後那一刻,紛紛揭竿而起,天下雲集響應。
太子臉色泛著冷意,蒙恬也不知道自己到底說錯了什麼。
隻見扶蘇先是望了望腳下,隨後慢悠悠地說道,“要是真的有這麼簡單就好了。”
蒙恬聽了,隻覺得太子有些杞人憂天了。
“太子,我們秦國是順承天命為事。如今我們秦國已經先後滅掉了韓國、趙國、接下來就是魏國楚國。魏國不濟事,儘在囊中。”
“雖然我過去也不相信那些巫卜之術,但是臣眼見如今的天下之土,大半已經為我秦國所有,統一之勢就在眼下。臣愚見。臣竊以為,太子應該將精力主要放在一統天下的戰事上。”,找書加書可加qq群9528685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