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9章 敵不動,我不動(求打賞月票!)(2 / 2)

太子說的,有點意思。但是這敵不動,我不動,好像不是他教的吧。

其實戰爭的較量,何嘗不是心理的博弈。

“戰場上未必能夠搶得先機的那一個才是贏家,有時候,越是能沉得住氣的那個,靜得下心來的那個,才是真正的贏家。”

“微臣以為,兵法要道在於敵不動,我不動,敵若動,我先動。正所謂,反者道之動,當敵軍要和你去爭奪先機時,我們要做的是和他們博弈心態;挑釁他們,引誘他們,設伏他們,吊著他們,讓他們在心理上敗下陣來。”

“當敵軍要和我們玩博弈之術時,我們再反其道而行之,到時候我們搶先戰機,反過來去偷襲他們。”

扶蘇這些話,把秦國一眾軍功晉升崛起的庶族百姓們說的一愣一愣的。

他們紛紛互相望著。

太子一向文縐縐的,說起話來無不引經據典,今日談論軍事,卻是話糙理不糙。

嬴政聽得很樂。

看著扶蘇自信滿滿,似乎楚國就在他掌中。

“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

嬴政難得在上座放聲大笑。

“好個敵不動,我不動;敵若動,莪先動。想必這是蒙將軍的教導吧。”

蒙武黑著臉,他站出來道,“大王,臣慚愧。太子所言句句金玉,隻是這些道理並不是臣教的。”

說完後,蒙武看向了繚。

繚便拱手作揖,“大王,這應該都是太子所領悟到的。臣也沒有教導太子說過這樣的話。兵法兵書,每本都不相同,但是所講述的道理要義,卻和太子講的話異曲同工。”

“臣以為,以太子的謀斷,可以為中軍之將。”

王綰早就聽說了李信要拿二十萬伐楚,自己擔心觸怒嬴政,落得和昌平君一樣的下場,所以一直沒有對外明說。

現在好了,太子公然起了這個頭,那他倒是要把那些許多早就想說但是沒有機會的話都給說出來。

“大王,臣以為太子的主張言之有理。若是我秦國能夠有一年的時間,專門用於休養生息,整頓兵馬,籌備糧草,一定會增加伐楚的勝算。”

“而且太子提到了一個非常關鍵的問題,那就是對這些舊國城池和民眾的管理。這些事情本來就是隱患,若是能夠暫時停下來,加強對地方的管理,於國大有裨益。”

王綰謙卑地說著。

看到王綰也幫著扶蘇說話,嬴政莫名有些不爽。怎麼丞相憋了這麼久,今天扶蘇一上朝,丞相就把自己的想法都說出來了呢。

李信立在一邊,聽著丞相和國尉都開腔幫助太子,心裡多少不樂意。

太子沒有實戰經驗,說的再好那也是紙上談兵,除非他能打勝仗回來。

這些人根本就是看太子長得比他英俊,所以才會幫著明顯不行的太子。

攻打楚國,還得是看他李信的。

李信便站出來再道,“大王,臣以為太子所言固然有理。可是兵貴神速。如今我秦國已經接連拿下趙、代、燕,現在王賁將軍正在水淹大梁,相信不出半個月,魏國就到了大王的手中。”

“臣以為,趁著我秦軍如今將士們士氣正盛、人心鼓舞時,一鼓作氣,可直搗楚國國都壽春。”

“臣可以將兵二十萬,不需要等待時機,僅僅半年的時間就可幫助大王攻下楚國。”

李信說的,同樣有理有據。

“楚國強大,實力未必輸於昔日的趙國。如果用二十萬兵馬去攻打楚國,我相信都尉信可以為我秦國搶奪二十座城池回來。”

“但是以楚國腹地縱深,疆域風土地貌和中原諸國迥然不同的狀況,李都尉怕是進得去楚國,奪得下城池,但是李都尉未必能夠回得來,未必能讓這些城池牆頭換上我秦國的旗幟,把城頭楚人的碑匾換成我秦國的文字。”

二人就這麼你一言,我一語激烈地爭辯起來。

“太子,我曾經攻打過很多國家、應付過各種危局。我秦國攻打天下,並不是外人想的那麼容易和順利。如果真的有那麼容易,那麼我秦國早就把天下都打下來了。”

“每一場真實的戰爭,帶給我的都是受益無窮的經驗。兵書上寫的那些東西,實際上都是久經沙場的名將整理後得來的東西。等我打完楚國,臣也可以寫這些東西出來獻給大王。”

扶蘇聽了自然不滿。

這個李信,真是幼稚,自己不過是多說了幾句。他這就明著和自己爭搶在嬴政心目中的地位了。

我可是嬴政的嫡長子。

居然和我爭。,找書加書可加qq群952868558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