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1章 一個建議引發的沉默(求打賞月票!)(2 / 2)

因為秦國本來就信奉的商君疲民、弱民之術,隻有削弱民眾的力量才能填補、壯大國家的力量,這樣才能使得秦國有著爭霸天下的實力。

而這時候的法家,本質上就是等級剝削壓迫。

隻是後來董仲舒把儒家好看的外衣脫下來,披在了法家鮮血淋漓的骷髏上。

儒家本來一點錯都沒有。

孔子有教無類,傳播文化,他為的本來就是傳播《易經》,弘揚傳承上古文化。

但是等到秦漢之交,一切都變了。

因為中央集權製度要建立,而庶民的力量不斷地壯大,以庶民出身的漢朝統治集團深深地意識到,保障庶民的利益才是根本。

但是國家建立之初,統治者都能吸取前朝滅亡的經驗教訓,一旦王朝延續時間稍久,這個時候就要搬出來孔子,搬出來儒家。

漢中後期的儒家已經取走了法家最核心的部分,就是要借助禮法、仁義、孝悌的名義,對底層的民眾加以盤剝,並且將這種盤剝合理化。

而扶蘇處的時代,戰國末期,秦朝建立前夕,秦法家在秦國一支獨秀,如日中天。

秦國宮室機要之所、府、室、地方郡縣,真正掌握實權的人都是法家流派。其他來自各國的儒家能士,都被給予閒職,安排在宮殿裡不是做博士仆射,就是去看守秦國圖書典籍。

當扶蘇說出憐憫弱者的話,這就顯得他像個異類。

朝中眾臣心思各異,就是嬴政,他也沒法說扶蘇這個主張好。

很顯然,扶蘇是要給予戍守邊關的將士一定的利益,安撫他們。這樣做沒有錯,很好。

可是在外人看來,扶蘇這麼做,卻是在釋放一個錯誤的信號。

他在告訴所有人,他要做個仁義之君。

這會讓一些彆有用心的人發現他內心良善之後,就去利用他。

好人往往被自己的善意束縛,做事顧慮這顧慮那;而壞人往往能夠很快就能夠達到自己的目的,因為他們沒有顧忌,更加不要臉。

那像扶蘇這樣明目張膽說出自己要為庶眾爭取利益,尤其是會讓一些就是靠著壓迫庶眾才能攫取利益的人不滿。

這是一定的。

首先那些靠著阿諛逢迎、賄賂私通晉升上來的人,他們天生就討厭扶蘇這種人。

而在一個朝廷裡,這樣的人根本不在少數。

其次就是法家的人。

法家的誕生,不是毫無緣由的。

法家和儒家就像是一個母親生了兩個兒子,兩個兒子性格迥異罷了。

人的天性就是好逸惡勞,趨吉避凶,這是古今都難改的事情。

在麵對人性時,法家選擇了約束人性,禁止惡;儒家選擇了循循善誘,提倡善。

這個時期的法家和儒家,本質上就是道德和法製一分為二,極端對立的時期。

扶蘇並不是懦弱的人,可是他懷柔,這就成了他最大的罪過。,找書加書可加qq群952868558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