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秦國的太子啊,簡直是上天賜給秦王的幫手。試想想,若是換了彆人,指不定和楚國血拚呢,可是他幾乎是不費吹灰之力,就完成了這樣的壯舉。”
張良也在座上聽著,一開始聽著,張良對秦太子還是滿心的憤恨。
可是當他了解了戰爭的始末,他開始對秦太子這個人產生一種亦恨亦敬的態度。
突然人群中一個穿著白色衣裳的翩翩美男子出來說話了。
“這個人,年未滿二十,就能建立這樣的軍功,幾乎是當今天下無人能及。”
他一開口,所有人目光都望向他。
他遺世獨立一般,雙目清明,一看就是個很有學識的人。
在齊魯大地,讀書人還是很被人敬重的。
因為你要是不聽他的話,他就要提劍砍你。這是孔子留下來的。
“他采用的乃是最上乘的兵法。古曰上兵伐謀,其次伐交,其下攻城;攻城之法為不得已。”
“孫子認為,上等的軍事行動是謀略挫敗敵方的戰略意圖或者戰爭行為,其次就是用外交戰勝敵人,再次是用武力擊敗敵軍,最下策是去攻打敵人的城池。”
“攻城是不得已而為之,是沒有辦法的辦法。製造大盾車和和四輪車,準備攻城的器具,起碼得三個月。就算有再高超的武器,可是武器隻能保證戰爭的下限,而謀略才能決定戰爭的上限。”
“不管敵我雙方有多麼強大的軍事實力,可是這些隻能影響戰爭成敗的一半,另一半,則歸於軍事指揮。”
“所以天底下的高人都是去崇拜善於用兵的人,而不是善於製造兵器的人。因為善於用兵的人,隻要他活著,他可以用一個女人解決一場戰役;不管對方多麼強大。”
“不管器物再怎麼高端,可是器物始終是工具,是人實現目的的手段,而人本身才是目的。”
“用自己的謀略挫敗敵軍,不戰而屈人之兵。這是天底下最高明的軍事手段。”
“而白起,他雖然也善於兵道,可是他有一點,遠遠遜色於太子扶蘇。”
“那就是,他不把庶民的性命當回事,在白起的眼中,殺四十個人和殺四十萬人沒有什麼區彆。”
“可是太子扶蘇,他明明有能力把楚軍全殲,可是他並沒有這麼做,因為他珍惜秦國士卒的性命,不僅如此,我看這一次,他恐怕要對楚國人網開一麵了。”
這就是張良敬佩扶蘇的地方。
張良是恨秦國人,也恨秦王政。可是他的腦子裡不是隻有仇恨,他是個和扶蘇一樣聰明的人,也是個見過了庶民的苦,知道了庶民的生活,所以心裡會懷著仁慈的人。
所以在他聽到秦國太子的軍事奇跡時,他的內心對秦太子是非常敬佩的。
因為那一刻,他仿佛從秦太子的身上看到了自己。
所有人都覺得複國無望,而他卻要為此奔走。而秦太子,所有人都覺得秦國人無藥可救,以軍功為一切目的,他卻寧可冒犯秦國的貴族,也要堅持用自己的方法打敗楚國。
如果他猜測的不錯,下一步,這位秦國的太子,應該是想給秦國換血了。
眾人都聽得一愣一愣的。,找書加書可加qq群9528685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