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軍都督府還有些事情,我先去操辦,伱自己看著辦吧。”
說罷,徐輝祖起身便要離開,而朱高煦則是起身將他送出門。
徐輝祖走出院門,熟練的翻身上馬,隨後與他寒暄了一些話後,這才帶著二十幾名兵卒離去。
在他走後,朱高煦也拿著錢鈔返回了屋內,將它們放在桌上的同時,自己也從行李之中深藏的那本兵書翻了出來。
《徐氏治戎》
朱高煦瞧著這本沒有傳到後世的兵法,心裡不免想起了自己的外公,中山王徐達。
在朱高煦腦中殘留不多的前身記憶裡,朱高煦似乎沒有和徐達見過幾次麵,對自家外公的記憶也僅限十分高大,並且不苟言笑的模樣。
“軍糧、醋布、鹽晶……”
朱高煦絮叨著翻開這本兵書,但隻是稍微看了一會兒就有些頭疼看不下去了。
這不是朱高煦看不懂,而是這本兵書太雜亂了。
事實證明了,會打仗的人不一定會寫兵書,反正徐達的這本兵書有些亂。
朱高煦硬著頭皮看了下去,直到一刻鐘後才稍微看進去了一些。
總的來說,徐達的這本兵書倒是和《水滸傳》的行文有些像,字裡行間十分直白,即便朱高煦這種文言文淺薄的人也能看出個大概。
“抽空還得學學官文啊……”
朱高煦感歎著,同時也了解到了徐輝祖所說的三樣東西。
一般來說、兵卒在城中駐守,吃軟和的大米、小米是不出奇的。
但要是長途奔襲,或者說深入敵境,在曠野交戰的話,糧食的體量要少,密度要高,還要方便攜帶,能吃飽才是最佳糧品。
說白了,軍糧就是便攜式的口糧,例如近現代的壓縮餅乾就是。
在徐達的兵書裡,明軍的軍糧通常是在出征之前取米一石、去殼洗乾淨,煮熟之後暴曬烘烤,晾乾之後取出雜質,再蒸一道。
如此反複十次之後,便能獲得兩鬥硬米。
這兩鬥米需要士兵背負行軍,每次埋鍋造飯,每人取硬米三錢,拋於沸水中,煮沸後便能得到一碗硬米。
這樣的兩鬥軍糧加上二兩鹽晶、一尺醋布,足夠一個兵卒吃十五天。
至於鹽晶便是軍鹽,正常製作流程需要取鹽三斤,下水入鍋煮沸,直至堅小不消的模樣,大概就會有三個指甲蓋那麼大的塊狀,重量二兩,每次做飯時用刀削去一絲便可。
醋布則是將粗布一尺浸泡入一斤醋中,暴乾後,每次做飯時,剪下一寸,泡入水中,待粗布變色再撈起。
除了這些行軍必備的物資外,如果朝廷財政富裕,那明軍還會取桑葚、野果、或者其他蔬果類食物,經過暴曬後泡水而食。
在書中,徐達還特彆交代了這些東西一樣都不能少,若是少了一樣,便會讓士卒難以堅持。
“從科學角度來看,也就是補充鹽份和維生素……”朱高煦呢喃著,但又不忘誇讚道:
“這些東西製作成的軍糧,就算放在近代的十九世紀,也算是不錯的軍糧了。”
朱高煦來了興致,不免繼續沉浸到了兵書內容之中。
就這樣,等他下次回過神來時,已經聽到了後院門被打開的聲音。
“殿下!我們回來了!”
“好……”聽到楊展的聲音,朱高煦收起兵書,戀戀不舍的將兵書放到了書箱裡。
等他起身走到後院,映入眼簾的是駕著驢車入院的王瑄和楊展,而驢車之上還有一摞摞乾燥的柴火和一筐筐蔬菜果子和一些壇壇罐罐。,找書加書可加qq群9528685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