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高煦的辦法雖然能更大的擴大大明影響力,但太耗費錢糧了,這是朱元璋的看法。
對此,朱高煦也是硬著頭皮據理力爭:
“孫兒看過龍江船廠的造船通誌,一艘四百料戰船造價不過七十五貫,每料價格不過一百八十餘文。”
“若是國朝願意出十萬貫造船,六個月後便能得到百餘艘三千料戰船。”
明代一千料為後世325噸,按照朱高煦的考察,大明隻需要出十萬兩銀子,就能得到一百多艘排水量接近一千噸的戰船。
這樣的基建能力和生產能力,足以以一國艦隊對抗全世界的艦隊,這也是鄭和能成功下西洋的背景。
說白了,明初的明代生產力太強了,隻要朝廷想,那完全可以成為海日不落帝國,但問題在於……
“你的話雖然不錯,但如今國朝要做的不是這些。”
朱元璋仍舊駁回了朱高煦的建議,並繼而開口道:
“按照你所說的辦,建造船隻固然便宜,但駕馭他們的軍士呢?”
“百餘艘三千料戰船所需軍士為數萬之巨,這些人人吃馬嚼,每日便要吃去七八百貫。”
“此下南洋,若是一年,國朝便要花去二三十餘萬,更不談他們的軍餉、行糧等俸祿。”
“若是算下來,南下清剿南洋倭寇一年,便需花費六七十萬貫。”
老朱看著朱高煦,目光有幾分失望,似乎覺得朱高煦不能理解如今大明朝的方向而失望:
“這些錢,朝廷若是投入到移民實邊中,少不得能讓十餘萬百姓前往北邊,來年便能開墾二三十萬耕地,養活數千兵馬。”
“……”聽著朱元璋的話,朱高煦不知道說什麼。
他自然知道彌合南北很重要,但他認為南洋同樣重要。
他知道曆史走向,但朱元璋不知道,而他即便說了,朱元璋也不會相信,這就是朱高煦不知道說什麼的原因。
“嗬嗬……”笑聲傳來,看了爺孫爭執半天的朱允炆忽的笑著作揖道:
“皇爺爺勿要生氣,煦弟還小,自然不知道彌合南北的重要,但那些倭寇也確實該誅。”
“孫兒以為,南洋暫且不提,諸如煦弟所說的浙江雙嶼、福建漳州、廣東瓊州等港灣倭寇還是可以先行處理了,畢竟離國朝太近了。”
“嗯……”朱元璋應了一聲,隨後看向朱高煦:
“這事情雖然是你提出來的,但你並不會指揮水師,因此便讓魏國公指揮好了。”
“你稍許持著聖旨去找他,有什麼需要注意的,也一並與他說了。”
說罷,他看向朱允炆:“告訴戶部撥兩萬貫給都督府造船平倭。”
“是……”朱高煦和朱允炆先後應下,而後返回了自己的位置。
由於得了差事,朱高煦也沒有機會處理奏疏了,隻得拿著剛剛起草好的聖旨出武英殿,前往魏國公府去了。
瞧著他的背影,朱元璋搖搖頭,而朱允炆則是瞥見了這一幕,臉不禁掛起一抹笑意。
隻是在他臉露出這抹笑意的時候,旁邊拿起奏疏處理的朱元璋卻開口:
“之前這小子所說的那些礦山,派人去看看吧。”
“……”聽到朱元璋的話,朱允炆收起笑意,轉身作揖應下。
顯然,今日朱高煦對倭寇的這番話,不得不讓朱元璋對他之前所說礦山的事情心了。
望著朱允炆去忙碌的背影,朱元璋心底倒是十分希望朱高煦所言都是真的。
如果雲南真的有大礦,那這地方就更穩固了。
“希望吧……”,找書加書可加qq群9528685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