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初武官想要晉升的難度可不低,尤其是楊俅這種半年還隻是一個百戶官的人,按常理來說次升為代千戶後,他就應該沉寂最少一兩年時間才能得到擢升。
朱高煦要做的,隻有根據成品硬度來不斷調整比例,然後得到最好的比例後開始批量生產。
儘管寶鈔還有五成的實際價值,但朝廷還是損失了最少六十萬貫的歲入來源。
與之相比,明初的明軍在第一步就卡住了,因為他們需要集結更多的人,所以他們在塞外待不了多久。
不過,想要繼續擴大以鈔抵稅的範圍,就必須讓朝廷能緩緩。
至於具體的製造步驟,朱高煦則是兩眼一抹黑。
然而到了戚繼光時期,明軍已經擁有了各式模數正確的火炮和重型火繩槍。
這二十三處礦山代表什麼,他們都十分清楚,隻要這些地方能投入生產,那大明的錢荒問題就會在之後數年被解決,到時候即便不發行寶鈔,國庫也能十分充裕。
得益於前世南京博物館的幾門古董火炮,朱高煦將十六世紀的佛朗機炮和紅夷大炮是記得清清楚楚。
根據曆史進程,朱高煦在火銃篇書寫記載了火門槍和火繩槍的區彆,然後又著重寫了火繩槍和燧發槍的區彆。
或許是都督府那邊估計考慮到他升遷太快,所以這次沒有給他擢升,但即便如此,他也得了一個從四品宣武將軍的虛銜,多拿了一份俸祿。
“孫兒知曉……”朱允炆作揖應下,同時看向了前來殿內的李景隆。
這還隻是以鈔抵稅的第一次,如果後麵繼續將政策範圍擴大,寶鈔的價值或許真的會如高煦所說的一般,回升到如麵額一樣的價值。
“給你們自己的耳房也添幾斤煤,彆冷到。”
那近三十萬貫稅錢,恐怕都是蘇鬆二府尋常百姓交來的,與那些鄉紳富戶沒多大關係。
“如今動用火藥開采後,雖然還能繼續開采,但每年能產出的銅錠卻不如之前估計的那般多了,而且成本也增加了不少。”
林五六羨慕的說出了楊展帶來的好消息,而朱高煦聽後也略微一愣。
朱允炆說罷,剛坐下的李景隆也有些驚訝這九華山銅錠數目。
“工部估計,九華山每年能交出一百二十餘萬斤銅錠,可鑄錢三十萬貫。”
就如朱棣第一次及第二次北征一樣,朱高煦記得朱棣集結了十餘萬大軍,結果等到斡難河之戰和飛雲山之戰的時候,朱棣麵對的局麵卻是以少打多。
從楊文開始圍剿倭寇算起,前後也有差不多三個月的時間了。
朱高煦算了算,死在楊文手裡的倭寇沒有五千也有三千了,恐怕浙江沿海的倭寇都得到了消息,跑的差不多了。
隻是不等他開口,殿外便傳來了急促的腳步聲。
在回收寶鈔不能發行的局麵下,戶部每年都在虧損一百多萬貫的賦稅。
“此外,二十九處礦山,有二十三處屬於地方土官、土司的管轄範圍內,朝廷探查出礦山後,許多土司都帶兵將礦山圍了起來,說是朝廷與他們定下過君子之約,不管他們轄內事物。”
沒有田地的那些人家,都得絞儘腦汁的去尋一份工來做,不然全家隻能忍饑挨凍了。
隻可惜他還沒付出行動,林五六就搖頭道:“他們已經走了,不過走之前楊展給您帶來了喜訊。”
這些手工作坊包括了火炮、銃管、火藥、水泥等等朱高煦能記起來的東西。
有了這些人的幫助,清軍又可以待更長的時間,於是投靠的人更多,那些堅持要打的蒙古貴族就陷入死循環了。
九華山隻是開胃菜,真正的大頭在於朱高煦看山點礦所點出的雲南礦山。
“回爺爺的話……”朱允炆當著李景隆的麵起身,毫不遮攔的說出九華山銅礦情況。
話帶到後,那兄弟沒有停留,當即就馬不停蹄的往回走。
朱元璋順著他的目光看了過去,李景隆見狀也準備抬手作揖,將朱高煦所提及的倭寇事宜全盤托出。
火繩槍,這玩意出現後,實際就代表著遊牧民族的巔峰過去了,這一點從明朝對遊牧民族作戰的結果就能看出。
至於這些書的內容,則是一些他前世記得的一些簡易手工作坊的流程。
朱元璋趁李景隆坐下之際看向朱允炆,詢問著他眼下最關心的事情。
朱元璋看向了朱允炆:“魏國公出鎮雲南的錢糧,讓戶部提早運送,最好提前一個月運輸,另外明年從江西、福建、南直隸、浙江等地選民戶兩萬編入軍戶,在臨安、永昌、元江等地增設衛所。”
在他看來,哪怕隻能研製出火繩槍,那也足夠自己應對日後的戰爭了。
林五六話還沒說完,朱高煦便從書桌的一個木箱子裡拿出一吊錢丟給林五六。
六十萬貫,這筆數目可不少,便是支持江南全境以鈔抵稅的朱允炆都不由手心發汗,朱高熾等人更是暗中咋舌。
想到這裡,朱高煦也在不斷搜羅自己腦中可實現的一些技術,試圖將它們跨越百年、乃至數百年的時間,提前在這個時代將它們應用。
清朝在使用與戚繼光時期差不多的火器對準噶爾作戰時,往往能動用更少的軍隊,以少打多的壓製準噶爾。
不過這也讓朱高煦了解了洪武、永樂年間明軍對蒙古人的戰力壓製有多麼令人窒息。
“陛下,曹國公府求見……”
軍隊少了一半,那補給難度可能就隻有三分之一乃至四分之一了,這也就意味著軍隊可以在草原戈壁等待的時間更長。
朱高煦吩咐了林五六一句,可林五六卻笑著打趣:“我們都是糙漢子,習慣了……”
朱允炆在朱元璋的提醒下回過神來,拿著奏疏繼續說道:“蘇鬆二府和南直隸的賦稅黃冊已經交來了,冊說二府收取賦稅折錢為一百四十六萬四千三百餘二十七貫三錢,實收二十九萬六千四百二十七貫五錢三分,其餘皆為通行寶鈔。”
試想一下,如果明軍能做到以一當五,那隻需要在正麵戰場擊潰韃靼本部一次,剩下就完全可以將明軍分散為十幾支千人規模的騎兵深入大漠,不斷的騷擾突襲蒙古諸部。
朱元璋心思一動,但此時李景隆也走進了武英殿,並對他五拜三叩。
首先是他不懂這些東西,其次是他記得明代的鑄炮技術哪怕丟到了明末都是世界先進的,唯一和西方差距的隻有模數問題。
儘管嘉靖和萬曆沒有給予他這樣的機會,但一百多年後的清朝驗證了他的話。
因此在朱高煦看來,對南邊需要火炮來攻城拔寨,對北邊則是需要火繩槍來火力壓製。
可問題在於,朱元璋不願意放棄自己剩餘生命的這些時間,他不知道自己還能活多久,所以他要趁著自己還能活動,提早將大明朝的各項事情做好。
隻要有了水泥,那再配合開平衛原本的城牆,朱高煦有把握在很短時間能加固加高開平衛城。
“他們還說,若是朝廷願意將礦山交予他們,他們願意將每年的差發翻一番……”
林五六將錢收了起來,同時回答道:“河柴最便宜,每百斤五十文,乾柴每百斤八十文,那煤炭每斤二文。”
整個江南的寶鈔價格在秋稅過後,基本維持在了一貫值錢五百文的局麵,其餘諸省也基本回升到了四百文左右。
對於朱高煦的話,李景隆沒有太多懷疑,他讓掌事準備馬車,簡單換了套常服後便出了國公府,往宮裡趕去。
聽著這物價,朱高煦也隻能感歎百姓的日子困難,以及生產力落後帶來的食不果腹。
寒冬時節,各類物價都漲了價格,諸如煤炭柴火和棉花之類的禦寒物資更是漲了三到四成的價格。
在火炮篇裡,朱高煦比較在意並描寫的就是火炮的模數問題,其它關於鑄造技藝之類的他並沒有寫。
“起來吧,賜座……”
況且,如今以鈔抵稅需要額外的歲入來補貼國庫,雲南的金銀銅礦就是國庫唯一的指望。
萬一哪天楊俅百年,楊展立馬就能參加考校,然後繼承東海所千戶的官職,這也難怪楊展回來特意告喜。
至於水泥,朱高煦不敢保證它的硬度是否能如後世那般,可起碼它十分容易製造,並且比起用糧食製作的三合土,水泥所需要的石灰石、黏土和鐵礦在塞外都容易獲取,並且足夠省錢。
朱高煦個人並不會製造什麼先進的火器,因此在這篇書,他記載了這個時代工匠一點就通的一些火器。
“招呼你添,你便添就是,錢的事情不用擔心,離去時也挑幾擔各回你們家中。”
朱元璋頭也不抬的開口,吸引了朱允炆等人的注意。
“三司奏疏之中書寫其規模,認為可開礦場二百餘座,但雲南百姓不足,隻能維持大約四十座場。”
“這二十九處礦山,主要集中於武定、楚雄、姚安、大理、麗江、永昌及臨安等府。”
十幾萬大軍出塞,能抵達前線的隻有兩三萬人,這就能說明很多問題了。
除了這些他能記住的東西,剩下的便是一篇篇類似論文的研究文章。,找書加書可加qq群9528685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