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6章 子債父償(1 / 2)

靖難攻略 北城二千 13602 字 9個月前

“甘越!”

城門處,甘越用不熟練的漢話說著自己的名字,朱棣也黑著臉頷首:“俺知道了!”

話音落下,他轉身與姚廣孝返回了城內,作勢要去尋朱高煦。

看出他的意圖,姚廣孝拉住了他,儘量冷靜道:“殿下不用去找二殿下,二殿下不一定會見您。”

“他敢!”朱棣怒目圓睜,姚廣孝卻歎氣道:“除非您想鬨得人儘皆知。”

他這話一出,朱棣愣住了,他沒想到朱高煦這小子居然會拿這種事情來要挾自己。

“二殿下是故意與您說那事的,也是故意讓人不讓您出城的。”

“旁人若是不讓出城,去尋二殿下找來令牌便能出城了,但您恐怕不能。”

“若是旁人知道了您都不能出城,那自然會不可避免的多想。”

“二殿下,就是料到了您不會把事情鬨得人儘皆知,才敢這麼做的……”

姚廣孝的話,一字一句的紮入朱棣胸膛。

他沒想到,他也有被自家老二算計到的一天。

隻是比起心痛,他更擔心一件事,因此他轉頭示意後邊的護衛先不要跟來,自己拉著姚廣孝往前走了幾步。

黃昏下,他陰沉著臉詢問姚廣孝:“老和尚,你告訴我,老二會不會逼著俺造反。”

“不會……”姚廣孝很篤定的開口:“二殿下雖有武略,可聲望不如殿下,倘若殿下不願,三都司兵馬難以受二殿下節製,則事情難成。”

“那他不讓俺出去是甚意思!”朱棣正在氣頭,自己懶得分析,乾脆詢問姚廣孝。

關於這點,姚廣孝也仔細想過了,所以他遲疑道:“興許,是在等南邊的消息,想看看殿下若是知道了南邊的消息,還是否會如此強硬。”

“等南邊的消息……”朱棣臉色難看了起來,畢竟朱高煦說過,自家父親的身體已經不行了,朱允炆恐怕很快就會繼位。

隻是朱棣不相信,他很清楚自家父親的身體情況。

“殿下,難不成忘了陛下的家書?”

姚廣孝一言驚醒夢中人,朱棣回想起了朱元璋的家書。

從某些角度來看,那封家書確實很像朱元璋的臨終囑托。

“這……應該不會的……”

朱棣不肯相信朱高煦和姚廣孝的話,因此不等姚廣孝再開口,他乾脆擺手:“早些休息去吧。”

他不再去找朱高煦,因為他心裡也很忐忑。

看出這一點,姚廣孝任由他離去,隻是在他走遠後,姚廣孝又走回了城門處。

“大師,請取……”

“請將軍帶貧僧去見見渤海王殿下。”

城門口,甘越見姚廣孝帶著兩個護衛走來,他立馬如剛才一樣試圖攔住姚廣孝。

隻是他還沒開口,姚廣孝就說出了他的目的。

他的目的出乎了甘越的預料,畢竟自家殿下也沒交代過,因此他隻能小心詢問:“大師與我家殿下……”

“算是朋友吧。”姚廣孝慈眉善目的形象倒是在這時派了用場,不過作為塘騎百戶,甘越卻也不是那麼輕易就會放人去見自家殿下的,因此他開口道:“請大師給出個名號,我差人去問問殿下是否要見您。”

“也好……”姚廣孝頷首,緊接著報出名號:“道衍。”

“道衍大師請稍等。”甘越作揖回禮,隨後派人去詢問朱高煦。

約一字時,朱高煦便見到了甘越派來的人。

“道衍……”聽到姚廣孝的名頭,朱高煦想到了前身的記憶。

在前身的記憶中,姚廣孝這個人隻與朱棣走的比較近,與燕府三子都算不得親近。

仔細想來也不奇怪,畢竟姚廣孝這人進入燕府的時候就已經四十七歲,而彼時的朱棣不過二十二。

對於姚廣孝這種年紀比朱棣大,且又沒有子嗣留於世間的和尚來說,他沒有必要去選擇一個王子。

畢竟以他的年紀,很大可能會走在朱棣前頭,他想要的朱棣都能給他,沒必要找三個王子。

“李滁,你去將他請過來吧。”

朱高煦對那兵卒回答,那兵卒也沒想到自家殿下居然記得自己一個小旗官的名字,因此高興的咧嘴:“是!標下這就去將那大師請過來!”

話音落下,他便退出了木屋,去請姚廣孝去了。

見他離開,朱高煦也對木屋內的林粟、楊展等人笑道:“我們明日再敘舊,此刻先把時間留給那位大師。”

“好!”楊展他們也知道朱高煦是有事情要與那叫道衍的和尚聊,因此識趣的起身行禮,而後離開了這木屋。

王義帶著另一名兵卒將木屋打掃了一遍,隨後走到門口看了一眼朱高煦。

“你親自帶人巡查,彆讓人靠近這木屋二十步。”

朱高煦交代,王義也頷首走出了木屋。

不多時,先前離去李滁便帶著一身黑袍的和尚走到了木屋門口。

“殿下……”李滁小心翼翼的開口詢問,朱高煦卻輕笑頷首:“多謝了,伱可以退下了,我與大師聊些事情。”

“是!”李滁挺直腰杆,隨後躬身作揖回禮,然後才喜滋滋的離開。

他們之間的對話,讓站在門口的姚廣孝有些驚訝。

他沒想到朱高煦和底層兵卒的關係都那麼好,畢竟就連朱棣也隻能做到與百戶官、總旗官這類中下層武官處處關係罷了。

“大師請進。”

朱高煦的聲音傳出,姚廣孝也沒有磨蹭,他們二人都知道他們要聊的事情很大,最好是速戰速決,不要拖延。

走進木屋,姚廣孝便先行了一禮:“二殿下,彆來無恙……”

“大師先坐下吧,想來您也知道我時間緊迫。”

朱高煦開門見山,姚廣孝也順勢坐在了朱高煦麵前那張被特意擺放的椅子。

二人的距離不過一步,可以說抵足對談。

姚廣孝長得慈眉善目,如果不是一身黑袍比較醒目,恐怕朱高煦很難將他與曆史那位被稱為禍國妖僧的道衍和尚聯想到一起。

“二殿下為何篤定那位即將離開……”

姚廣孝的開門見山,比朱高煦的更加敞亮,朱高煦則是坦率道:“我清楚那位的情況,太原那位離開後,他便已經心力交瘁了。”

“眼下,他恐怕忙於為我那大兄準備登台事宜。”

“殿下又何故以為那位登台過後會針對您與殿下?”姚廣孝問出他的疑問,畢竟他不覺得朱允炆會放著好好的答案不寫,跑去另辟蹊徑。

“人壓抑太久,就會想要釋放。”朱高煦坦然道:“如果不能得到釋放,那便會積勞成疾,這點不用我過多贅敘吧?”

朱高煦把朱標的死說成積勞成疾,這雖然不太恰當,但也有一定道理,畢竟朱標確實是氣血體虛而猝死。

“古人雲,父死,子三年不改父製……”

姚廣孝先借用古人之言,又對朱高煦勸導:“即便太孫登臨大位,也需要守舊製三年,殿下您何必急於一時?”

“古人也說過一句話,那便是人走茶涼。”朱高煦直勾勾的看著姚廣孝的眼睛:“若是蕭規曹隨是常態,那這個成語就不會那麼出名了。”

“即便如此,殿下也不需要對燕王殿下那般。”姚廣孝眼看說服不了朱高煦,便開始用父子大義來壓他。

隻可惜,他的這番言論,對朱高煦起不到作用。

“我如此,是為了保護父親,而非是圈禁。”

他開誠布公的說出自己的想法,儘管這想法在姚廣孝看來十分牽強,但朱高煦有自己的道理。

曆史朱允炆為什麼沒有聽從齊泰的建議,第一時間拿下朱棣,而是選擇了河南的周王朱橚?

說到底是因為當時的朱棣掌控著三都司二十餘萬兵馬,並且北平之中大部分官員也與朱棣、徐達有舊,朱允炆怕逼反朱棣,因此選擇了朱橚。

拿下朱橚後,朱允炆也觀望了朱棣的反應,同時不斷加重對朱橚的處罰。

從一開始的押至南京,再到後來朱棣無動於衷,進一步廢朱橚與朱有燉為庶人,再往後流放雲南……

這一步步,都是在試探朱棣的底線。

在確定了朱棣不會反後,他才開始收回朱棣手的兵權。

在朱棣手中兵權收回後,朱允炆也不裝了,廟堂之也出現了許許多多公然建議削藩的大臣。

到了這裡,朱允炆也就不再裝了,一口氣宣布了諸多針對藩王的政策,同時削去對南京有危險的湘王、齊王、代王、岷王,加大對楚王、蜀王、寧王的監視。

如此一來,如果朱棣還心懷不軌,南京可以在保障自身安全的情況下,通過運河與山西、遼東、大寧來擠壓燕府的生存範圍。

可以說,朱棣能撐過朱允炆削藩的第一波,是因為他手有兵權,而第二波,則是朱允炆為了針對他這個諸藩之長而走的第二步棋。

正因第二步走完了,朱允炆認為朱棣沒有什麼造反的可能了,所以他才會讓張昺、謝貴二人對朱棣動手。

隻是他沒想到,二人居然因為情報泄露而翻車,而朱棣在河北一帶的威望則是讓他輕鬆拿下北平。

這一過程中,朱棣手中的兵權是最好的護身符。

朱高煦控製朱棣,就是擔心出了什麼岔子,導致朱棣提前鬆開兵權。

反正此刻大軍在漠東,隻要兵權握好了,等老朱駕崩的消息傳來,時間也差不多五月下旬了。

不出意外,那個時候南京城就會出現許多關於削藩的言論。

屆時朱高煦把兵權還給朱棣,讓他帶著大軍慢慢返回北平,這一段時間朱允炆都不敢動他,隻能去動早年與馮勝私下見麵的朱橚。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