況且德行這東西是虛數,如王義這樣年過三旬的人,心裡自有判斷一個人好壞的標準。
朱高煦給他們高額軍餉,給他們均田地,建造房屋,為了防止他們受傷死去,還特意修建了醫院,培養了許多心靈手巧又有體力的軍醫。
王義不會忘記自己是怎麼從一個百戶官成為現在的指揮使,更不會忘記朱高煦之前的吉林城是什麼模樣,朱高煦手下的吉林城又是什麼模樣。
朱高煦給他們的東西,是其他人不會給,也更不舍得給的東西。
僅憑這,他就必須要支持朱高煦,支持自己的這位殿下。
“走吧,該回家了。”
聽著王義的回答,朱高煦沒有太多表情,隻是吩咐一聲,自己獨自一人往東邊緩慢行去。
王義見狀,當即吹響了木哨,帶著兵馬跟了朱高煦的腳步。
他們每個人的乘馬背都背負著一袋糧食,這是朱棣為朱高煦最後做的一件事,他給渤海前來的三千兵馬,每人發了一石撤軍所用的糧食。
從兀良哈禿城到東邊的惱溫江,其距離不過三百裡,對於渤海軍來說也就是四天的路程罷了。
在東邊的惱溫江中遊,已經有近二十艘一千二百料的馬船等待著他們。
隻是四天時間,朱高煦便帶著渤海軍抵達了後世大安一帶。
在後世,這裡擁有二百餘萬畝優質的耕地,但在六百多年前的大明,這裡還是一片淤泥灘。
一個多月的時間,渤海駕船而來的兩千民夫在這片淤泥灘修建了一個渡口。
如果這個渡口在日後沒有遭遇摧毀,那這裡將是日後大明通過水路占領漠東的橋頭堡。
即便這個渡口被摧毀,隻要朱高煦靖難能夠成功,那想要修複它也不是什麼大問題。
明初惱溫江嫩江的通航問題,朱高煦已經差不多弄清楚了。
全長兩千餘裡的惱溫江,其中下遊到三岔河的這七百餘裡水路,豐水期可以通航三千料左右的船隻,枯水期也可以很輕鬆的通航一千料的船隻。
從後世齊齊哈爾左右往的流域,豐水期大概可以通行五百料的船隻,枯水期也可以通行二百料的船隻。
這些東西摸清楚後,日後朱高煦想要進一步深紮漠東一帶就輕鬆許多了。
隻要日後能在漠東站穩腳跟,如曆史的朱棣一樣開辟一條橫穿大興安嶺的驛道,那明軍日後就可以從開平衛北,利用漠東這塊平原來產出糧食,運送給軍隊。
屆時隻需要再確定捕魚兒海與斡難河能否走一百料左右的小船,那明軍就可以長期組織數千人規模的軍隊,長期在漠北和蒙古人打拉鋸戰。
當然,說起來很簡單,但實際操作起來卻不是那麼容易的。
具體的情況,還是得派人走一趟才能知道。
“船吧……”
理清思緒,朱高煦也帶著王義他們走了渡口的馬船。
馬匹被卸掉了馬鞍和負重,在數百騎兵的驅趕下,與馬船開始順著惱溫江而下。
六月初六,朱高煦帶著三千騎兵返回了肇州城,而朱棣他們還在撤回全寧衛的路。
由此便不難看出,一條河流對於戰爭到底有多麼方便。
朱棣他們走陸路從全寧衛去兀良哈禿城需要半個月,而朱高煦隻需要六天,比他們節省了九天的時間。
如果遇到風沙天氣,朱棣他們甚至要花二十幾天,但朱高煦頂多花費七八天。
多出十天半個月,那就代表多消耗了數萬石的糧食,因此朱元璋才會在知道惱溫江可以通航後,決定傾入資源來打造渤海。
隻可惜,不是每個人都有他那樣眼界的。
回到了肇州城後,朱高煦簡單詢問了這一個多月以來肇州城的開荒進度。
由於耕牛挽馬數量足夠多,肇州城外的豆田已經達到兩萬四千餘畝,不出意外的話,明年開春後能有三萬畝可以用來種植豆料,滿足大約四千匹軍馬的日常所需。
對於這個結果,朱高煦十分滿意,因此他在交代了王義如何治理肇州城後,便乘坐馬船往吉林城踏歸途。
六月初九,朱高煦抵達了吉林城。
由於事前有雞西關的塘騎通知,亦失哈早早就在碼頭等待朱高煦。
朱高煦下船後,他便牽著提早下船的赤驩與一匹普通乘馬迎了來:“殿下……”
“城內情況如何?”朱高煦頷首,隨後接過赤驩的韁繩,翻身馬。
亦失哈也是如此,不過在馬後,他便在跟隨朱高煦說起了吉林城的變化。
“船廠那邊,幾位師傅已經按照您說的,提早開始製作兩千料大船的龍骨。”
“劉船工與王船工二人都確定過了,這批龍骨在明年開春過後就可以使用。”
“準備了多少龍骨?”朱高煦策馬向吉林城走去,邊走邊與亦失哈商量正事。
“二十條,都是按照戰船的標準來製作的。”亦失哈交代著,同時也解釋道:“馬船隻要有烤場,很快就能製作龍骨,三個月左右就能造船,五個月就能下水。”
“好!”聽到了亦失哈的話,朱高煦滿意點頭,畢竟海路才是他能打南兵一個猝不及防的殺手鐧。
隻要走海路南下,他完全可以依托堅船利炮與數量數倍於他們的南軍對壘。
現在的問題,說到底還是糧食,因此朱高煦詢問:“府庫之中的糧食還有多少?”
“四十九萬石。”亦失哈回應,同時繼續道:“按照眼下糧食的長勢,入冬前應該能有五十萬石左右的實糧。”
“開荒那邊,今年三灣已經新開辟九萬餘畝,雞西堡以西的鎮子也興建起來了,開辟了三千多畝田地。”
“長春城那邊的場子已經選好,並且清理了前金時期隆安城的廢墟,從中清理了不少可以用的青石。”
“按照眼下的速度,大約四個月左右就能用水泥修建出一個可以容納五千人的石堡。”
“另外,南邊也送來了去歲朝廷允諾的四個千戶,都被奴婢暫時安置在了長春城……”
說到此處,亦失哈壓低了聲音:“那四千軍戶有一萬五千六百二十七人,不過其中有不少人總是在打探一些消息。”
“此外五軍都督府那邊的文牘中也注明,其中有三個千戶約一萬餘七百人都是調給吉林城的,必須在吉林城當值。”
亦失哈在紫禁城待了十幾年,他自然聽過許多摻沙子的事情。
隻是如此明目張膽的摻沙子,他還是第一次見。
“看樣子,南邊的那位已經等不及了……”
朱高煦眺望遠處的吉林城,輕聲呢喃開口。
“南邊?陛下嗎?”顯然亦失哈還不知道朱元璋已經崩殂的消息。
“南邊沒有邸報送來?”聽著亦失哈居然還不知道朱元璋崩殂的消息,朱高煦皺眉看向他,亦失哈卻搖了搖頭:“未曾送來。”
亦失哈的話,讓朱高煦嗅到了不對勁。
大明對於文武諸司衙門的官製公文與邸報都是有時間限製了,從京城到全國各省直屬府、州衛、所的“限到”時間是十分嚴苛的。
從京城到十三省布政司衙門和諸省都司衙門、宣慰司衙門的時間都是規定好的,隻能快不能慢。
如河南、山東、湖廣、江西、浙江這些臨近應天的三司衙門,那基本規定在二十天以內必須傳達到位。
如北平、陝西、福建,則是要求在三十天以內。
至於更遠的兩廣、雲南和陝西行都司、遼東等地,基本是四十天到一百天不等。
如果是皇帝崩殂這樣的加急文書,那即便是相對來說遙遠的雲南,也頂多二十日就能收到消息。
像遼東,基本也就十五天就能收到消息,而自己的渤海最長也不過二十天左右罷了。
老朱如果和曆史一樣在五月初十崩殂,那按理來說消息應該送抵吉林了才對。
“難不成……爺爺沒死?”
一想到老朱有可能沒死,朱高煦便覺得頭皮發麻。
如果老朱沒死,那他做的許多事情都是在玩火自焚。
朱高煦不害怕對陣幾十萬南軍,他害怕的是朱元璋麾下的幾十萬南軍。
如果是朱元璋統籌,耿炳文、李景隆指揮,那彆說六十萬南軍,就是二十萬南軍,自己和老爹朱棣也不一定能吃得消。
想到這裡,他手心冒起了汗。
隻是轉念一想,老朱都那麼大年紀了,即便再能熬,也熬不了太久了,自己大不了繼續裝下去便是。
用手指揣摩了一下冒汗的手心,朱高煦便安定了下來,並對亦失哈吩咐道:“你挑幾個人去找周定,南邊應該發生了什麼事情。”
“是!”亦失哈還以為朱高煦在說南邊廟堂出現了什麼事情,因此頷首答應了下來。
“黑水城的東西製作如何了?”
朱高煦再度詢問,亦失哈則是看了看四周,見沒有人跟來,他這才壓低聲音:“小的物件最多在入冬前就能弄完,大的物件最遲到開春就能鍛造。”
他用了鍛造一詞,顯然是在說野戰炮。
野戰炮與艦炮,這是朱高煦能否快速拿下遼東的關鍵,朱高煦十分心,因此吩咐道:“事情盯緊些,另外彆讓南邊來的四個千戶知道這件事情。”
“那三個千戶要調來吉林嗎?”亦失哈麵色擔心,可朱高煦卻淡然點頭。
“他們來就讓他們來,我倒是要看看他們來到吉林城後,能鬨出什麼花樣。”
“哪怕要鬨事,也得問過吉林城十萬軍民!”,找書加書可加qq群9528685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