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下諸城雖然被圍,可遼東並未遭到重創,連帶遼王府的三護衛,遼東都司還有可戰之兵六萬之多。”
“隻要等吳高、劉真收複金州,即可大軍重新北上,解諸城之圍。”
“眼下的當務之急,是想辦法運送糧草前往遼東,並且大寧那邊現在被切斷了與山西的聯係,運糧也隻能走遼西。”
“臣翻閱了大寧都司的糧草調運,大寧糧草頂多隻能撐到入冬,遼東亦是如此。”
齊泰將大寧與遼東局勢娓娓道來,可對於朱允炆來說卻是無比刺耳,他冷著臉質問齊泰:
“戰前諸位愛卿說遼東缺少將領與兵卒,朕調了……”
“戰前諸位愛卿說遼東缺少錢糧,朕也調了,並且一口氣調了六十萬石。”
“戰前諸位愛卿口口聲聲說一個月便能平定叛亂,朕也對諸位愛卿倍加信任。”
“可眼下呢?”朱允炆質問眾人,並走到了武英殿內的那張沙盤上,指著沙盤道:“那渤海庶人都將詳細的地圖送來給了朝廷,朝廷已經有了如此詳細的地圖,為什麼還會節節敗退?”
說到此處,朱允炆又質問齊泰:“剛才齊兵部說遼東都司兵馬並未遭受重創,可為什麼兵馬沒有遭受重創,叛軍的兵鋒卻一路南下。”
“請齊兵部告訴朕,是不是要等到渤海庶人的兵馬包圍了京城,把刀架在朕的脖子上,那吳高麾下兵馬才能算得上是遭受重創?!”
“臣等不敢……”聽到朱允炆這麼說,齊泰連帶眾人紛紛跪下叩首,朱允炆站在殿內,長舒這段時間的所有不快。
若說群臣委屈,那他才是真的委屈。
五府六部要錢要兵要糧,這些東西他都給了,而且給的數額比他們預先要的多得多,然而最後給出的局麵卻是遼東糜爛。
這還隻是遼東,其它地方呢?
“遼事嚴峻,傳朕旨意……”朱允炆緩緩開口,稍微平靜了些。
“拔擢江陰侯吳高為在京左軍都督府都督,即日啟程入京,再拔擢耿瓛為遼東總兵官,總管遼東都司平叛事宜。”
“陛下不可!”聽到朱允炆要裁撤吳高,齊泰硬著頭皮開口:“吳高是總管遼事的最佳人選,若是裁撤,遼事恐怕會糜爛至遼西,更何況那耿瓛如今死守沈陽城,被渤海庶人以騎兵圍困,軍令無法通達,如何指揮遼東都司兵馬平叛?”
“最佳?”朱允炆對齊泰十分失望,他再度質問:“先生口口聲聲說吳高為平叛最佳,可朕沒有看到一級斬獲,沒有看到叛軍停下腳步,反而是在不到半個月的時間中,便讓遼河以東幾乎成為叛軍的地盤。”
“耿瓛身為副將,尚且知道沈陽不可放棄,可江陰侯卻半月之內連棄三萬、鐵嶺、蒲河等諸多衛所城池,這教朕如何信他?”
“耿瓛指揮不了,便讓劉真指揮三軍,朕不信江陰侯能打的仗,劉真就打不了!”
“朕不求劉真能擊敗叛軍,但隻要他彆讓叛軍半個月就包圍遼西半數以上城池,這便是大功!”
朱允炆聲音並不重,但在眾人耳中卻十分沉重。
當然,與他一樣看法的,還有方孝孺、黃子澄、暴昭等文官,隻有李景隆等人清楚吳高的打法沒有問題。
堅壁清野、用空間換時間,這並沒有任何問題,以朝廷的體量,完全可以在戰後恢複遼東民生,這是能最小代價擊敗朱高煦的手段。
隻是可惜,誰也沒想到朱高煦會突然拿出比朝廷還要犀利的火器,並且還有比遼東多得多的騎兵與挽馬、軍隊。
這三者加在一起,遼東都司便難以抗衡,也讓遼東許多城池被圍成了一種定數。
現在朝廷不僅在遼東戰場節節敗退,河北戰場更是如此,因此朝廷需要一場大勝來刺激朝堂,威懾地方藩王。
吳高這次,算是撞在箭頭上了。
“燕庶人近況如何。”
將遼事拍案過後,朱允炆開始關心起了北平的朱棣。
齊泰聞言,隻能將思緒從遼東挪到北平:“叛軍自奪下懷來與居庸關、開平等地後,便撤軍回到北平休整,想來死傷不少,近來在招募兵馬,整兵南侵。”
“朝廷這邊,長興侯已經抵達開封,隻等湖廣、河南、山東等處兵馬集結,便可揮師北上,平定叛軍。”
“多少兵馬才能開拔?”朱允炆沒有心思說這些場麵話,他隻想知道什麼時候能出兵,什麼時候能平定叛亂。
“眼下已然調動三都司十三萬大軍,除了負責監督襄陽的兩萬兵馬未動外,其餘戰兵已經儘數在前往開封的路上,目前已經抵達的有九萬六千餘人。”
李景隆在關鍵時刻開口,朱允炆見狀也皺眉質問:“燕庶人眼下有多少兵馬?”
“招降居庸關、房昭及開平等部降卒後,約有六萬人,其中騎兵約五千,步卒約五萬六七千人。”李景隆如實回答:
“除守城兵馬以外,大約能調動三萬人與長興侯交戰。”
“此外,都督府已經派人從山東登船,走遼西送軍令給北平行都司指揮使卜萬,要求卜萬在扼守燕山的同時,調騎兵四千與山海關吳壽安等部五千步卒試圖收複永平。”
李景隆訴說著前方的情況,朱允炆緊皺眉頭:“那渤海叛軍缺糧,燕逆呢?”
“北平、通州儲備倉皆有不下三十萬石糧食,加上永平、北平各縣常平倉、儲備倉約有四十萬石,以及被燕逆攻陷的居庸關、懷來,恐怕燕逆手中之糧秣不下二百萬石。”
李景隆汗顏開口,畢竟北平西有太行山,北有燕山,這兩條山脈使得北平農業情況十分不錯,曆年來北平都不需要朝廷怎麼費心糧草問題,其賦稅繳納在北方僅次於山西與山東之後,比渤海與遼東、大寧好上太多了。
隻是他這麼一說,殿內群臣便有些支支吾吾了。
在這殿內的文臣,大多都是支持削藩的,可眼下的局麵,儘管看上去還在掌控中,但距離文臣們所說的‘數月即可平藩’卻差距太大了。
彆的不說,單單就眼下的叛軍兵力來看,若是遼東與北平各軍沒有誇大叛軍兵力,那叛軍之數便是燕逆六萬,渤海叛軍約四萬,合計十萬。
十萬之數,這數量可不少了,雖說耿炳文及大寧、遼東幾處加起來約有二十幾萬大軍,但想要短時間解決這十萬叛軍,恐怕會十分艱難。
朱允炆掃視著群臣的表現,心裡十分失望。
若不是他手中還有數千萬錢糧及數十萬戰兵,恐怕他也無法如此冷靜的應對局麵。
“雲南的局麵如何了?可否控製住了?”
朱允炆將目光繼續投向李景隆,而他口中局麵便是麓川刀乾孟的叛亂。
“魏國公已經用永昌到景罕開辟出了九尺道,眼下糧草運送速度比之前快了一倍不止,西平侯也率領都督顧成、何福、瞿能等人重新拿下崆峒寨,眼下已經率軍打到了隴川。”
“隻要拿下隴川,允姐木便在我大軍兵鋒之下,刀乾孟此賊即便想要逃亡三宣六慰也並非易事。”
西南戰事的順利讓朱允炆心情稍好了一些,他舒緩一口氣:“早早將西南戰事平定,以免北邊局勢有變。”
“是!”李景隆作揖應下,朱允炆也掃視了一眼眾人:“齊兵部與黃太常寺卿、方博士留下,其餘愛卿都散去吧。”
“臣等告退……”聞言群臣離去,隻留下了齊泰、黃子澄與方孝孺三人。
見群臣退出殿內,朱允炆這才拿出了一份書信。
“這書信是燕庶人寫給朕的,朕以為他如此狂妄,理應發檄討賊。”
那份書信通過李權的手交到了黃子澄等人手中,三人打開閱覽,其中內容無他,皆是朱棣控訴朱允炆那些舉措政策的內容。
朱棣先是說了削藩是一定要削的,可沒有必要把叔叔們廢成庶人,還派兵去逼死自己的親叔叔。
信中,朱棣又誇了朱允炆小時候十分聽話,因此一定是受到了齊泰、黃子澄的蠱惑才會這麼做的。
隻要朱允炆將齊泰和黃子澄交出來,並且將他與朱高煦的名字重新錄入宗人府,赦免此次與他們起兵的兵卒,那他立馬就會給朱高煦寫信,兩支大軍即刻返回駐地,絕不再以“靖難”作為口號繼續興兵。
看到這封信,黃子澄與齊泰二人額頭冒出冷汗,本來“清君側”這種起兵口號就十分牽強,遇到性情淡薄的皇帝,完全可以一刀宰了叛軍作為口號的臣子,然後讓叛軍師出無名。
朱棣喊出“清君側”口號後,朱允炆毫無動靜,這才讓他們二人稍微安心了些。
眼下朱棣又寫信給皇帝,給出諸多承諾來要求他交出自己二人,這如何讓他們能安下心來。
“二位先生放心,朕必不會受製於燕逆,朕要二位先生看著燕逆敗亡,好為朕繼續治理朝政。”
朱允炆笑著安撫了二人,這讓二人舒緩了一口氣:“臣謝陛下隆恩……”
“謝恩倒不必,眼下朕最在意的是叛軍何時能夠剿滅,地方上的諸藩,是否會有異動?”
朱允炆詢問他最關心的問題,畢竟眼下還有九位藩王沒有異動,其中包括了距離北平很近的寧王、穀王和遼王。
“陛下請放心,朝廷實力雄厚,不過折損房昭一部兵馬,諸藩並不敢起兵謀逆,那燕庶人敢於起兵,也是見渤海庶人拉出了數萬大軍南下才敢如此。”
“類於楚王、蜀王、秦王、慶王、晉王等人,手中僅有三護衛,且有都司兵馬監督,自然不敢起兵。”
“唯一需要注意的,便是寧王、穀王與遼王三人。”
“其中特彆是寧王與遼王,眼下遼西僅有兩萬官兵,其中有一萬五千人還是遼王的護衛兵,若是遼王響應燕庶人與渤海庶人,那大寧便徹底被包圍,而寧王一旦尾隨響應,燕逆手中可用之兵恐怕不下十萬。”
“當下,陛下最先要做的便是召寧王、穀王與遼王進京。”
齊泰給出了自己的看法和建議,朱允炆聽後也覺得沒有什麼問題,因此頷首吩咐一旁的司禮監李權擬旨。
解決了這件令人頭痛的事情,朱允炆便讓三人離去了,與之一同出宮的,還有那份召遼王、寧王、穀王三人入京的旨意。
(本章完),找書加書可加qq群9528685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