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6章 蒙古來投
“駕!駕!”
十九日清晨,經過四日的狂奔,李景隆所率十萬馬步官兵總算抵達了大同,然而得知的消息卻是朱棣隻是在大同停留了一日,便繞道從北邊前往了漠南塞外。
顯然,朱棣這是虛晃一槍,讓李景隆所率的十萬馬步官兵跑了一個空。
“燕庶人……”
坐在大同城外的營帳裡,李景隆沒有生氣,反倒是輕笑搖頭。
朱棣的打法他差不多摸清楚了,就是靠著馬匹充足來調動己方,從而達到分而擊之的效果。
如果不出它的預料,朱棣眼下應該是率大隊馬步官兵出塞外,走開平返回北平,進而去襲擊圍攻北平的吳高、徐凱、俞通淵等部。
“全軍明日開拔,走懷來進攻居庸關,讓房昭率軍配合我軍突進。”
李景隆開口下令,帳內諸將也紛紛作揖應下。
隻是在他們應下的同一時間,馬蹄聲在帳外響起,緊接著傳來了匆忙的腳步聲。
一名千戶官居然充當起了塘騎,從帳外走入帳內,緊張半跪作揖,口中還不斷喘著粗氣,顯然來的十分著急。
“大將軍、山東都司八百裡加急,我軍水師戰敗於登州,登州已被渤海賊軍淪陷。”
“你說什麼?”
李景隆忽的站起,相較於朱棣的虛晃一槍,朱高煦的渡海登陸更讓他驚訝。
“登州於十六日巳時淪陷,這封八百裡加急是城中細作在城池淪陷前放出,由青州衛指揮衙門發出。”
“十六日巳時……”聽著塘騎的話,李景隆算是明白為什麼派來的塘騎是千戶官了。
登州距離儲備北征三十萬明軍軍糧的滄州隻有不到九百裡,而渤海又以精騎突擊為最,若是朱高煦選擇突擊滄州亦或者運河任意一段,那北平的三十萬大軍不用多說也知道是什麼下場。
“傳令全軍,拔營走紫荊關返回保定,令俞通淵、平安、陳暉、滕聚等人率騎兵南下滄州,吳高、徐凱駐守涿州、東安。”
李景隆思緒清楚的下令,他要讓俞通淵等人先率兩萬騎兵保住滄州那可供大軍吃半年的軍糧,而他自己則是率領大軍前往德州、東昌保護運河。
北邊的防線,留給吳高、徐凱那十萬人足夠,隻要他們不妄出,足夠擋住朱棣。
一時間,伴隨著李景隆的一聲令下,大同城外的十萬明軍開始拔營入關。
與此同時,從大同北邊出塞前往漠南的朱棣,也帶著六萬馬步兵緊趕慢趕的前往開平前屯衛,準備走前屯衛入北平。
遼闊的草原上,由六萬馬步兵和騎兵組成的隊伍自然十分壯觀,儘管眼下的北元還能拿出十萬騎兵,可他們陷入內亂,力量在不斷消耗,誰也不知道他們經過這一輪輪汗位爭奪過後,還能剩下多少兵力。
由於朱元璋多次組織掃北,因此蒙古人都盤踞在漠東北部和漠北一帶,漠南基本看不到蒙古人,因此燕軍隊伍行軍並不算快。
他們時不時還能停下馬來休息,大多數人在馬背上也穿著簡單的鴛鴦戰襖,沒有披甲,隻保留了不少三千人披甲備敵。
“王義,你是第一次來漠南吧?”
“確實是第一次,此前都在渤海和漠東作戰。”
馬背上,朱棣拉著王義閒聊,與他說著漠南的風土人情,例如什麼地方可以打兔子,什麼地方有黃羊,還有什麼地方容易出現野馬之類的。
當然,其中也不乏吹噓自己將蒙古人趕到了漠北的捕魚兒海一帶,致使他們不敢南下牧馬。
對於這些事跡,王義都曾經聽過,但眼下有了燕王本人講解,其中過程也變得清晰起來。
這其中,朱棣所展現的帶兵能力毋庸置疑,不管是在蒙古高原進行山地、丘陵還是平原作戰,任何打法他都信手拈來,這是王義十分佩服的地方。
“你看,王義啊,伱這個年紀正好是不上不下的年紀,要是和俺多學學,肯定比在渤海能學的更多。”
朱棣還在為王義被自己迷暈頭腦而沾沾自喜,卻不想前一秒還十分敬佩朱棣的王義立馬就端正了臉。
“殿下您這麼說,末將就不服了。”
“怎麼不服?說來聽聽……”
朱棣也愣了一下,自他迫降乃兒不花以來,還沒有幾個人不服他的,這王義心氣這麼高?
“渤海雖然沒有殿下這麼全麵的人,但在渤海那邊也講解過如何在殿下您所說的這些地方作戰,隻是方法不一樣。”
“不一樣,哪裡不一樣?”朱棣好奇詢問,王義也將朱高煦教導的那些作戰方法交代出來。
“殿下說過,平原打蒙古人最是容易,隻要在敵軍擺開陣勢時火炮炮擊敵陣,騎兵與馬步兵呈山林圍獵左右夾擊,使得敵軍不得出,又派火槍兵與長槍兵結陣緊逼,隻需要一輪排槍就能將敵軍打崩。”
“還有……”
王義闡述著渤海的作戰觀念,整體可以說圍繞著火炮與火槍進行,當然最主要的還有步兵和騎兵的機動性。
正麵決戰要能取勝,但不能僅停留在正麵決戰,而是要利用我軍機動性強於敵軍的優點來不斷調動敵軍。
即便我軍機動性不如敵軍,也要創造機會,抓住情報,給予敵軍一種不如我的錯覺。
如果是在草原上作戰,那更是可以以一句“敵進我退,敵駐我擾,敵疲我打,敵退我追”的十六字決將敵軍拖垮。
王義不斷說著渤海的軍事理念,其中“機動性”等新詞彙都讓朱棣感到新奇,而對於自家老二能說出十六字訣那種遊擊戰術,他更是感到不可思議。
“那糧草輜重怎麼解決?”朱棣詢問到了關鍵,可王義卻笑道:
“殿下說了,胡人能跑,可他們的牧群和糧車卻跑不快。”
“我軍不需要比胡人的騎兵快,隻需要比胡人的牧群快就足夠……”
“當然,要做到這種打法,將領得對草原地形足夠了解,出塞兵馬也要以騎兵或馬步兵為主。”
“如此,隻需要帶上二鬥軍糧和二鬥豆料,就足夠維持一名騎兵或馬步兵一個月的補給,能保持半徑一千二百裡的作戰範圍。”
“隻要能搶到一批牧群,就足夠我軍再戰……”
“半徑……”朱棣聞言喃喃自語。
這一路上,他已經見到了許多不可思議的事情。
渤海軍的無煙灶,還有他們的望遠鏡,以及他們動不動就讓人聽不懂的軍事用詞……
這些東西,朱棣都聽上去和天書一樣,但經過王義的解釋,朱棣現在算是明白了。
這不就是現在自己在用的戰術嘛,用騎兵對蒙古人打遊擊,以戰養戰,隻不過自己總結的沒有老二那麼直白罷了。
“嗯,老二果然隨俺!”
朱棣驕傲的給出一句評價,蓋過了王義說了一刻鐘的渤海軍事理念。
不過評價過後,他又開口道:“老二說用火炮炮擊胡兵,可胡兵來去如風,火炮走的那麼慢,等我們列陣,他們早就跑了。”
“他們還能跑的比火炮遠?”王義哭笑不得:“渤海的火炮,哪怕是野戰炮,也能打出二裡的距離。”
“等胡兵能看清我們帶著火炮前來時,他們再想跑已經來不及了。”
“二裡?!”朱棣吃驚,他還沒想過渤海軍居然能帶著能打出二裡的火炮在草原上追趕騎兵。
“那火炮多重?”他詢問王義,王義也將渤海的野戰炮數據告訴了朱棣。
來北平前,朱高煦就告訴過他,儘可能將渤海的軍事理念告訴朱棣。
儘管王義覺得這麼做有些暴露底牌,但還是在朱棣提問的時候給出了回答。
隻是他的回答,讓朱棣漸漸沉默了起來。
連炮帶車,重量不超過千斤卻能打出二裡遠的野戰炮。
兩個士兵就能操作,重量不過十來斤卻能打穿八十步外紮甲的大號火繩槍,還有五十步就能打穿紮甲的普通火繩槍。
除了這些,還有開花彈這種收割騎兵的利器。
朱棣聽著聽著,便覺得不對味了。
老二藏著那麼多底牌,怪不得敢在兀良哈禿城的時候就拉著他造反。
如果他當時點頭,說不定現在都打進京城了……
一時間,朱棣心裡苦,同時心裡也升起了對渤海火器的渴望。
“俺總有一天要把這些好東西都弄來。”
朱棣暗下決心,可不等他繼續與王義交談,北邊突然傳來了馬蹄聲。
外圍的哨騎吹響木哨趕來,六萬大軍開始呈段狀停下,部分士兵已經在同袍的幫助下開始穿甲。
“漠南還有胡人?”
王義詫異一聲,弄得朱棣老臉通紅,連忙對朱能等人詢問:“去問問是個什麼情況,漠南什麼時候有胡人了。”
“是!”朱能他們也一直在朱棣左右,聽著他與王義的相互吹噓,因此眼下也跟著臉紅起來。
要知道一刻鐘前,自家殿下才說過燕府騎兵將蒙古人趕到了漠北,結果這才一刻鐘,那所謂隻存在於漠北的蒙古人就出現在了兩千裡以南的此地。
“給俺穿甲。”
朱棣用穿甲來掩飾尷尬,王義也不揭穿,而是下馬也穿起了甲胄。
不多時,前去探查消息的朱能返回,他臉上笑意濃重,來到陣前便翻身下馬,對朱棣隔著老遠作揖:
“殿下,是北邊有幾千胡兵聽聞你要清君側,便自帶甲胄,遷移部眾南下來投奔您了!”